未行酒令先识令_酒礼习俗


  【酒令】饮酒时劝酒佐兴的游戏。与席者共议一种游戏方式,众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又推一人为令官,合席听其号令,违者,由其主罚。春秋战国时,有“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之饮酒风俗以此为发端,至汉代而形成酒令。《后汉书,贾逵传》载:“逵尝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唐宋时期,酒令游戏越发普遍,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引北宋末年蔡居厚《诗话》道:“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饮,白香山诗云‘闲征雅令穷经史’是也。”常以骰子、酒筹、叶子为行令用具。明清是酒令大发展的时期,举凡世间万物,如人物、事物、花草、虫鱼、曲牌、诗词、中药、月令等等,皆可人令。清人俞敦培,集秦汉迄清代的部分酒令撰为《酒令丛钞》一书。

  【酒戏】酒席上的游戏,即酒令。宋代章渊《稿简赘笔·酒·令》:“唐人酒戏极多。钓赘竿:堂上五尺……”

  【下酒物】酒令的别称。行令佐觞,易于消酒,故名。清代张潮为黄周星《廋词》作小引:“九烟黄先生作小笺四十幅,每幅载度词四条以行觞政,中者赏,不中者罚,琼筵射覆,其足以益神智而长聪明,有如此下酒物,一斗岂足多乎?”张潮有《下酒物》,即为酒令专著。

  【觞政】酒宴上执行觞令者,汉代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釂公乘不仁举白浮君。”“觞”,原本为盛满酒的酒杯,也泛指一切酒具。在这里,与“政”相合。则指宴会上的主持人。后世的“令官”当从此衍变而来。泛指酒令。明代袁宏道著《觞政》一书,卷首言道:“今采古科之简正者,附以新条,名曰《觞政》,人为饮客者,各收一帙,‘亦醉乡之甲令也’。”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凡例》说:“觞政之名,始见《说苑》,酒令乃觞政之一端。”明代蔡祖庚所著《懒园觞政》,清代如许主人所辑《觞政》皆为酒令专著。

  【觞令】酒令的别称。元代杨维桢《王左辖席上夜宴诗》:“佩符新赐连珠虎,觞令严行卷白波。”清代慕真山人《青楼梦》第五回:“挹香向慧琼道:‘今日如此盛会,宜举一觞令,庶不负此良辰。’”

  【觥光】酒令的别称。唐代皇甫松《醉乡日月》:“有犯者辄投其旗于前曰:‘某犯觥令!’”

  【甜令】酒令用语。指行令时比较容易行的酒令,多指口头文字一类酒令中要求较宽,不费多少思考就可以说出的酒令。清代陈森《品花宝鉴》第三十五回:“子云道:‘他们五个另行一个甜令,如何?我们搜索枯肠想不出时,听了他们行得好的,也可以触动灵机,或者倒凑出来呢。”’

  【苦令】酒令用语。多指口头文字一类酒令中要求严苛,须经苦心经营才能凑成的酒令。清代陈森《品花宝鉴》第三十五回:“子云道:‘不然,单是我们七人行这个苦令。’”

  【酒令如军令】酒令用语。是说酒令的规矩就像军队中的命令一样严格。《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高后令刘章为酒吏,请以军法行酒。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仗剑斩之。”后世行酒令取汉代旧法之精神,也令出必行,违令辄罚,而且不分长幼、辈份均依令规而行赏罚。《红楼梦》第四十回:“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种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清代陈森《品花宝鉴》第十四回:“高品道:‘酒令严如军令,自然要执一的。’”

  【令章】酒令的别称。唐代韩愈《昌黎集》卷二十二《祭河南张员外》文:“衡阳放酒,熊咆虎峰,不存令章,罚筹猬毛。”宋代朱熹校注;“令章谓酒令。”

  【行令】玩酒令。宋代俞文豹著《唾玉集》:“东坡尝遇坐客行一令,以两卦名证一故事。”明代兰陵笑笑生著《金瓶梅》第六十回:“座上沈姨夫向西门庆说:‘姨夫,不是这等,请大舅上席,还行个令儿,或掷骰,或猜枚,或看牌,不拘诗词歌赋、顶针续麻、急口令,说不过来吃酒。’”清代曹雪芹著《红楼梦》第四十回:“凤姐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

  【开令】提出酒令,供人行之。清代慕真山人《青楼梦》第五回:“月素道:‘君言诚是,即请赐令。’挹香说道:‘请主人自己开令。’”后来他们行了一个“成语贯《诗经》、曲令牌”。

  【起令】饮酒行令时,所行的第一个令。明代兰陵笑笑生著《金瓶梅》第六十回:“(西门庆)先斟了一杯,与吴大舅起令。吴大舅拿起骰盆儿来。说道:‘列位,我行一令,说差了,罚酒一杯。先用一骰,后用两骰,遇点饮酒。’”他行了个“古人令”。

  【过令】某人行过某令由下家接行;有时也指某令行过,接行另一令;在某些筹令中,又指一筹行完接行下筹。清代始宁竹秋氏《红闺春梦》第六十四回:“洛珠笑着,摇头道:‘罢哟,快说花字流觞过令罢’。”清代“酒家南董曲禅氏”的“曲禅氏删订《红楼》人镜令”中林黛玉筹的令约规定:“行竹节通关三次,不通者自饮一杯过令。”

  【揭酒牌】用酒牌行酒令。清代李绿园《岐路灯》第十五回:“(盛)希侨道:‘不猜拳,咱们揭酒牌罢。’”

  【流杯客】行“流觞曲水”酒令的人,也泛指行酒令的人。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监史】酒宴上监察行令、饮酒事宜的人。又称“酒监”。《诗经·宾之初筵》:“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以史。”清代郎廷极《胜饮编》卷八:“监史之设,本以在席之人,恐有懈倦失礼者,立司正以监之也。”周代的酒监,到了唐代而一分为三,为律录事、觥录事、明府,各有执掌。明清之后,又删繁返简,通常以一令官独掌行令之事。但亦时有例外。清代童叶庚六十四卦令谱云:“酒监监酒。令官不公,酒监纠之;酒监徇情,令官正之。”

  【律录事】宴饮时指挥行酒令事宜的人。唐代皇甫松《醉乡日月》:“律录事:夫律录事者,须有饮材。材有三:谓善令、知音、大户也。”意思是说,此人必须善于行令,会的酒令要多,通晓音律,酒量大。宾主就坐,行令之前,律录事取一酒筹,与旗、纛一同立于席间中央。席间有犯令规者,他即下筹,表示下令罚该人以酒。皇甫松又说:“凡乌台为徒,以言笑动众、暴慢无节,或累累起坐,或附耳嗫语,律录事以户绳之。”律录事当从秦、汉时期的监史演变而来,明清以后,又被子令官取而代之。

  【明府】掌管宴席问斟酌事宜的人。唐代皇甫松《醉乡日月》:“立一人为明府,所以规其斟酒之道。每一明府,管骰子一双,酒杓一双,此皆律录事分配之,承命者法不得拒。”他在行令时的主要任务是“纠诸座之罪”。唐代的明府,当从周、秦、汉时的监史演变而来,分监史的一部分执掌而后独立。清代郎廷极《胜饮编》卷八:“监另外……后人乐饮,遂以为主令之明府。”明代袁宏道《觞政,一之吏》:“凡饮,以一人为明府,主斟酌之宜。”

  【觥录事】饮酒行令时维护令规的人,简积“录事”。唐代皇甫松《醉乡日月》:“觥录事……以刚毅木讷之士为之。”既由主持公道、不循私情的人来担任。行令、饮酒时,凡是背约违令之人,皆由他来制裁,他的法之具为一旗一纛。皇甫松又说:“有犯者,辄投其旗于前,曰:‘某犯觥令!’犯者诺而收执之,拱曰:‘知罪。’”此时,执掌行罚的明府执酒杯,斟满酒。犯者以右手引杯,左手执旗,附于胸前。律录事便对席间伶入说:“吹奏曲破送之。”犯者再饮干罚酒。饮毕稽首,并将旗、杯归还觥录事,曰:“不敢有余沥。”觥录事将旗、杯放回原处。这一全过程叫“舞旗”。清代郎廷极《胜饮编》卷八:“凡饮,以一人为录事,以纠坐人。……放翁诗:‘夜宴怕逢觥录事,秋山慵伴猎将军。’”清人行令一般不设此职,而以令官主持行令的全过程。

  【觥使】觥录事的别称。唐代元稹》诗:“红娘留醉打,觥使及醒差。”清代郎廷极《胜饮编》卷八:“觥使,即觥录事也。”

  【酒纠】饮酒行令时执掌令约、酒约的人。唐代卢言《卢氏杂说》:“洛中举子谒节使,留连宴饮,与酒纠谐戏颇洽。一日告辞,帅复开筵送别,因暗留绝句与纠曰:‘少插花枝少下筹,须防女伴妒风流;座中若打占相令,除却尚书莫点头。’”唐代酒纠,当从觥发录事等转化而来,一律以妓女充任。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说:“苏叔党政和中至东都,见妓称录事,曰:‘此犹存唐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渭录事也。”也称“席纠”。清代郎廷极《胜饮编》卷八;《烟花录》:妓天水仙哥,字绛真,与郑举举互为席纠,宽猛得所。”

  【令官】执掌行令的人。行酒令时,公推一人执掌游戏中各项事宜。该人先饮一杯酒,叫做“令酒”,再行使自己的权力。违令者,由其主罚。《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等人行牙牌令,推鸳鸯为令官,鸳鸯“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清代始宁竹秋氏《红闺春梦》第七回:“玉兰道:‘我擅专作个令官,先来掣筹。’说着,饮了一杯令酒,伸手在大筒内掣出一筹。”

  【苛政】严格而苛刻地执掌斟酌的人。明代袁宏道《觞政》:“凡饮,以一人为明府,主斟酌之宜。……酒猛为苛政,谓热也。”古代饮酒行令,常设一人为明府,由他来执掌席间的斟酒、饮酒。斟酒及令人饮酒猛而苛的,谓之苛政。

  【旷官】酒席间宽容地执掌斟酒的人。明代袁宏道《觞政》:“凡饮,以一人为明府,主斟酌之宜。酒懦为旷官,谓冷也。”明府是执掌席间斟酒之事的人,过于宽和反使席间无趣,犹如虚设明府之官。

  【大户】酒宴行令时对酒量大者的称谓。唐代皇甫松《醉乡日月》:“夫律录事者,须有饮材,材有三:谓善令、知音、大户也。”清代方绚《采莲船》:“凡有量浅不胜杯杓者,临时准告求大户替代。”

  【选徒】饮酒行令所应选择的酒伴。明代田艺蘅《醉乡律令》:“酒徒之选十有二:款于辞而不佞者,愉于色而不靡者,怯猛饮而惜于欢者,抚物为令而不涉重者,闻令即解而不再问者,善戏谑而不谑者,语便便而不乱者,持屈爵而不分愬者,偕众乐而恶外嚣者,飞斝腾觚而德仪无愆者,坐端凝而神爽逸者,宁酣沉而不倾泼者。”明代袁宏道《觞政》亦有此十二款,二者大同小异。

  【醉宜】不同的饮酒兴致所应选择的情境。又叫“醉乡之宜”。明代田艺蘅《醉乡律令》:“醉乡之宜十有一:醉花宜昼,醉雪宜夜,醉月宜楼,醉暑宜舟,醉山宜幽,醉水宜秋,醉佳人宜微驼,醉文士宜妙令酌无苛,醉豪客宜挥觥浩歌,醉将离宜鸣口,醉知音宜乐侑酒。”(口处加“喧”字如何编者)

  【三戒】饮酒行令时三种应该戒掉的习惯。清初黄周星在《酒社刍言》提出:一戒苛令。苛令即难行之酒令,行不出便要饮酒,以此法来劝人多饮。黄周星以为大可不必,他说:“世俗之行苛令,无非为劝饮耳。而不知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唯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而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为何为劝之哉。”既然都不须劝,故不必行苛令。二戒说酒底。某些酒令,要求有酒底,凡此种令,都比较难。黄周星又说:“说酒底者,将以观人之博慧也。”认为饮酒行令本为消遣,“若复苦心焦思,搜索枯肠,何如不饮之为愈乎”。三戒拳哄。拳哄指猜拳,届时,边出拳,边大叫,故曰“哄”。黄周星反对,说:“佐饮之具多矣,……藏钩、握子、射覆、续麻诸戏犹不失雅人之致,而世俗率用拇陈,虎膺以逞雄角胜,捋拳奋臂,叫号喧争,如许声态,亦何异于市井之无、舆僖之辈乎。”以上三种戒事,反映了一部分文人对行令的基本态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五合】适于饮酒的五种情境。明代袁宏道《觞政》:“饮有五合:凉月好风,快雨时雪,一合也;花开酿熟,二合也;偶尔欲饮,三合也;小饮成狂,四合也;初郁后畅,谈机乍利,五合也。”

  【十乖】不适于饮酒的十种情境。明代袁宏道《觞政》:“饮有五合、十乖:……日炎风燥,一乖也;神情索莫,二乖也;特地排当,饮户不称,三乖也;宾主牟率,四乖也;草草应付,如恐不竟,五乖也;强颜为欢,六乖也:革履板折,庾言往复,七乖也;刻期登临,浓阴恶雨,八乖也;饮场远缓,迫暮思归,九乖也;客佳而有他期,妓欢而有别促,酒醇而易,炙美而冷,十乖也。”

  【欢候】令人欢饮的情境。明代袁宏道《觞政》:“欢之候十有三:得其时,一也;宾主久间,二也;酒醇而主严,三也;非觥罍不讴,四也;不能今有耻,五也;方饮不重膳,六也;不动筵,七也;录事貌毅而法峻,八也;明府不受请谒,九也;废卖律,十也;废替律,十一也;不恃酒,十二也;歌儿酒奴解人意,十三也。”此问所谓“卖”即在行令时可以卖酒,见本书“白怡怡斋觞政”条。所谓“替”,即替人饮酒。

  【不欢候】令人不欢的饮酒情境。明代袁宏道《觞政》:“不欢之候十有六;主人吝,一也;宾轻主,二也;铺陈杂而不叙,三也;室暗灯晕,四也;乐涩而妓骄,五也;议朝除家政,六也;迭谑,七也;兴居居纷纭,八也;附耳嗫嚅,九也;蔑章程,十也;醉唠嘈,十一也;坐弛,十二也;平头盗瓮及偃蹇,十三也;客子奴嚣不法,十四也;夜深逃席,十五也;狂花病叶,十六也。”明代田艺蘅《醉乡律令》所述不欢之候有十四项,与上述袁宏道所云有异同。

  【曹】酒令游戏用语。即分伙。唐代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五《无题二首》:“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巡】令行席间一周。该字本意有数种,其一作量词“遍”解。《玉篇·走部》:“巡,遍也。”其二行令,则是某令在席间行一圈。某些酒令,共行几国事先有规定,如清代方绚《采莲船》:“令依次六巡,由西施收令。”

  【晌】酒令术语。猜拳时,双方互出手指,同时,各叫出数字,二人的叫声碰在‘起谓之一响。清代酒家南董曲禅氏《折枝雅故》卷一《水泊人镜酒令》中的“地耗星白日鼠白胜”筹中的令规“与左右座各猜一举,只猜有无,一响过”。

  【嚣】酒令术语。指猜拳时,在每人出手指的同时,口中所叫出的数目字。清代酒家南董曲禅氏《折枝雅故》卷五《一字清不倒旗拳》:“自一至十,只嚣单字,不得嚣一品、十全之类,是为一字清。”清代周萼芳《百声诗·拇战》:“手无寸铁先声夺,腹有奇兵在阵嚣。”

  【醉乡日月】酒专著。唐代皇甫松著。其中所载饮酒习俗、规矩、及行酒令之章法、酒令等,皆为研究唐代酒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明代陶宗仪《说郛》卷五十八收录此书,于作者名下注云:“字子奇,唐宣。懿、僖间人。”若此言可靠,则作者生当公元847 -888年之间。著述除此书外,另有《檀栾子词》存于世。

  据卷首目录,原书总计三十,遗憾的是,今存只是一个残本,仅有饮论、谋论、为宾、为主、明府、律录事、觥录事、选徒、骰子令、手势、拒泼、逃席、使酒、进户共十四款。而且,此十四款是否有脱漏,也无从确定。

  【酒谱】酒专著。宋代窦苹(一作“革”)著。苹字子野,山东省汶上县人。学问精博,著作除本书外,尚有《新唐书音训》。本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有酒之源、酒之名、酒之事、酒之功、温克、乱德、诫失等七部分;外篇有神异、异域酒、性味、饮器、酒令、酒之文、酒之诗等七部分。酒令部分收录唐宋酒令二十余种。该书对后代酒著作有一定影响,同时是研究酒文化必读之典籍。

  【觞政述】酒令专著。宋代赵与时著。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所涉大都为唐宋酒令,如九射格、汉法酒、纸帖子、酒笺等。作者提出酒令的起源:“余谓酒令盖始于投壶之礼。虽其制皆不同而胜者饮,不胜则罚。”亦可备一说。

  【醉乡律令】酒专著。明代田艺衡著。艺衡字子艺,钱塘人,博学善属文,著述丰富。有《易图》、《留青日札》、《小酒令》、《煮泉小品》、《玉笑零音》、《春雨逸响》、《香宇诗谈》等存于世。

  自序:“予也陆沉丘壑,托契曲生,晨夕相从,情好甚笃。惜其风味久溷于俗子,而品咏未罄子高贤也。取皇甫氏之意而芟繁撮要,易其未然而补其未备,著为醉乡律令一篇。”全篇仅三条:醉乡之宜,酒徒之选、酒所不欢之侯,皆为饮酒行令所应遵从、注意的约法。

  【小酒令】酒令专著。明代田艺衡著。作者道:“古有《今圃芝兰》一卷、《庭萱谱》一卷、《小酒令》一卷、纪集所载,咸极精妙,未吻枚举。余尝与骚墨清酣,颇穷雅令,偶记数种,因笔左右,聊供笑谈,非敢日文字饮也。”令并不多,仅“四声令”、“大麦行”、“闲忙令”等数种。该书今有《说郛》续鸶四十六所收本。

  【拇指谱】酒令专著。明代袁福征著。福征生平事迹不详。此书述猜拳之战术。卷首有不署名小引:“吾友汪尊生有句曰‘拳猜谱醉容’。夫既列酒兵,难度拇阵。云间袁履善先生以辣悍之笔,号令糟坛,遂觉与武子十三篇并树中原赤帜。”总计十六款,末附皇甫松所述之“招手令”。此书今有《重订欣赏编》、《夷门广牍·娱志》、《说郛》续鸶四十六及《游艺四种》等本传世。

  【新刻时尚华筵趣乐谈笑酒令】酒令专著。作者不可考。为《博笑珠玑》的一部分。卷首总题《博笑珠玑》,题名之扉页上,书“华筵聚乐篇篇锦,博笑珠玑种种新”,横批“新兴笑谈”,全书共四卷以酒令为主。书分上下两栏镌刻.上栏小而下栏大,下栏为酒令,上栏为“新奇灯迷”。每卷之首,刻图一帧,如“唐朝皇游月宫”、“杏坛讲道”之类。观其版式,像明末清初的式样,出版者署“文德堂”。所收酒令达二百余种,分“天文类”、“鸟兽类”、“果各类”、“药名类”、“律条类”、“杂说类”“文史类”等。

  【酒社刍言】酒令著作。明末清初黄周星著。周星字九烟,崇祯进士,官户部主事,明亡后,遁迹湖州以终。该书被清代张潮收录于《昭代丛书》别集之中。在该著中,黄周星提出行令“三戒”反映了一部分文人对行酒令的见解。

  【快乐酒令】酒令专著。清代扬州人石成金撰,为作者《快乐豫》中的一部分。《快乐豫》共有六豫,《快乐酒令》是其上的一豫。石成金生平事迹不详。作者《快乐酒令·自叙》说:“予性不善多饮,亦不善人苦劝。窃怪今人设若干枯寂酒令,专以难人。要知我辈饮酒,原取快乐,今忽当此,必致构思艰涩,搜索烦难,本为寻乐而反不大快乐,何自苦耶予因新诌快乐酒令。”明确地介绍了本书的编撰目的。全书收与“陕乐”相关的酒令于四十余种,都是易行酒令。

  【胜饮篇】酒专著。清代郎延极著。延极字紫衡,号北轩主人。其父郎永清在清代顺治间由笔帖式除知浑源州,累官山东巡抚。延极因门荫授江宁府同知.累官漕运总都。所著《文庙从祀先贤儒考》《胜饮篇》、《集唐要法》存于世。作者于卷首所作《自叙》说;“余量要三蕉,蓄尝百斛,当春秋之好景,不废开樽,引申伯之嘉宾,尝为置醴。不善饮而爱观人饮,第陶情而毋取纵情,爱录是编。无异把杯在手,以贻吾友,即如折柬相招矣。”收中博征古来饮酒这事,分门别类,共十八卷,为:良时,胜地、名人、韵事、德量、政效、著撰、政令、制造、出产、名号、器具、箴规、疵累、杂言、杂记、正喻、借喻。其上政令一卷,多涉酒令;名人、韵事二卷,多记古代嗜饮者之曲故。

  【栩园觞政】酒令专著。辑者的姓氏不详。原书封面及扉页均作“屈醒陶醉室主人选订雅令”,北京图书馆存此书,总题“栩同觞政”。书扉页题“光绪丁西镌”、“武林王同署”。则书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全书共选辑酒令二十九种,均为比较流行的酒令。

  【令仪】酒令专著。清代佚名著。该书无序无跋,正文收酒令二十二种。有自编的,也有数种为前人旧令而重加修正者,附录收酒令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