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音乐都有放纵性情的功能,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上,都不乏酒的影子。在春秋以前的这段时期,饮酒主要集中在上层社会,而且等级森严。帝王饮酒一般都要奏乐才合乎礼仪,在庄重的仪式上不仅要有酒,还要有音乐。《中庸》有:“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在每年几次的祭祀活动上,不仅要有严格的酹酒仪式,还必须要演奏合乎礼仪的音乐。在普通饮宴上,也要有音乐以祝雅兴。当时的歌曲根据来源和流传的阶段,主要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间流传的通俗民歌,雅是贵族和士大夫以及文人根据民歌改编的文辞典雅的歌曲,颂是周人祭祀神灵祖先的以赞颂为主的乐歌。风、雅歌曲在宫廷及士大夫宴乐时演唱,一般以瑟或琴伴奏,故有“弦歌”的称谓。颂也用瑟伴奏,但也有加琴或者搏拊的。孔子所编的《诗经》一书,保存了在他之前社会流传的诗歌305首。这305首歌曲中,不少于酒有关、即《鹿鸣》、《四杜》、《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雎》、《葛草》、《卷耳》、《鹊巢》、《采蘩》、《采萍》,他们合起来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这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
在战国时期,荆轲与高渐离在酒肆饮酒,高渐离击筑而歌,慷慨悲凉,在当世很有影响。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死别,荆轲把盏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饮酒唱歌,应该是当时很流行的风尚。
东汉 击鼓说唱俑
进入汉代,刘邦还家,饮酒边舞边唱著名的《大风歌》。汉代乐府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高峰,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乐府是汉代音乐官方专门机构的名称,创立于公元前1 1 2年的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在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创作和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刘勰的《文心雕龙》有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汉乐府有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汉乐府里面所收录的诗歌,很多就是当时酒宴上的酒歌,如《将进酒》、《置酒》。《将进酒》是乐府鼓吹曲(饶歌的名称)的一部,歌词是专门写饮宴赋诗内容,后来被用于激励士气与宴赏功臣。
北方的民间音乐叫相和歌,《置酒》是在相和歌大曲的一支曲子。乐府中有“燕射歌辞”,专用于飨宴。在《陇西行》中有“请客北常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跪拜,然后持一杯。”描写了主人殷勤待客的情景。
三国时期,曹操的诗都可以歌之咏之。因为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短歌行》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是饮酒就要唱歌才可以尽兴。
魏末晋初的阮籍还曾创作了一首《酒狂》的古琴曲。
在唐代,李白、王维、自居易等诗人的不少诗,都曾被人们在饮酒时为助兴所传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就曾被广为传唱,最后发展衍化成为著名的<阳关三叠》古琴曲。在唐代,歌伎已经很时兴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写了送别时歌伎弹琴所引发的故事。
唐代最著名的《三台令》、《倾杯乐》都是侑酒所用的专业曲目。如《三台》就是唐代最常用的送酒曲。《北里志》记载胡证故事说:“鄙夫请非次改令:‘凡三钟引满,一遍《三台》,酒须尽。”
歌风台
宋代词主要是为演唱所写。宋词的词牌很多与酒有关,如:醉蓬莱、醉厌厌(即南歌子)、醉梦迷(即采桑子)、醉泉子、倾杯乐、醉桃源(即阮郎归)、醉偎香(即朝中措)、醉梅花(即鹧鸪天)、题醉袖(即踏莎行)、醉琼枝(即定风波)、貂裘换酒(即贺新郎)。在酒宴上,有专门的歌伎唱歌,柳永就是为这些歌伎写词的高手。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曲与古诗和宋词一样,也是由最初的歌曲发展成独特的文字形式。元曲的曲牌也很多,很多都与酒有关,也有很多与酒宴有关。唱歌劝酒,红楼歌女,在清丽婉转的歌声中饮酒,自然就会酒兴高涨。
明朝和清朝,每当朝廷举办重大的饮宴,都要演奏专门的音乐。例如清代的宴乐在《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记载有:“皇帝出入奏《中和乐》,臣工行礼奏《丹隆乐》,侑食奏《清乐》, 巡酒奏《庆隆乐舞》。”
现在很多大型酒会上也会有歌曲助兴,气氛欢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