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书法、绘画都是行诸于心中,流泻在笔端的个人创作,有着强烈的主观表现色彩的艺术形式。在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所构成的画面上,书画艺术可以完美地表达出内心的思想感情。

  酒与书法、绘画艺术都追求自由,个性的感受和发挥,而艺术创作又非常强调顿悟和灵感的作用。酒会唤醒沉睡的才思,借助酒性可以激发创作的欲望,使人在澎湃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德表现个性,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来。

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花坞醉归图

  古代很多书法家与画家在创作中都离不开酒。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便是他在绍兴的兰亭和四十一个朋友聚饮时写就的。后来在清醒的时候,他曾多次重写《兰亭集序》,却都无法达到酒醉后所写的气势和神韵。唐代的张旭,可称得上中国的“草圣”,唐文宗曾将他的狂草与李白的诗歌、裴景的剑舞看成世间的“三绝”。而他的“草书”也往往都是在酒后乘兴完成的。杜甫的《饮酒八仙歌》中,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由于酒后不拘形迹,被人称为“张颠”,称他的狂草为“醉墨”。李白的很多诗歌也都是酒后所作,并以酒后作品最为传神。斐景的剑舞在酒后也会旋舞如风,剑花点点星。

  唐朝还有一位以饮酒与写字著名的书法家怀素。怀素是出家的僧人,非常擅长写草书,他还不顾佛家戒律爱好喝酒,喝醉酒时就随处涂写,寺院里的墙壁、衣物和器皿上都留下他的草书印记。他的草书因为狂放自如,被称其为“狂素”或“醉素”。怀素创造狂草,以狂继癫。怀素曾自得地说“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李白也称怀素“草书天下独步”。

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山亭对饮图

  宋代的书法家苏舜钦喜欢饮酒,同时也擅长草书。有时他会乘酒酣耳热之时落笔,且较之平时更为挥洒自如,写出的字别具一格。明朝的八大山人朱耷,往往于酒醉后挥毫,所以他的字画都带有醉意。《清朝艺苑》记载人们知道朱耷喜爱嗜酒,作画写字“皆得其醉后”,所以,为了得到他的作品,便常常“置酒招之”,将纸、墨放置在酒席旁边,待其酒酣,往往会酒兴大发,结果是“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而如果没有酒,就会“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万镒于前弗顾也!”

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醉酒仕女图

  不仅书法家的神来之笔会借助于酒力,许多画家的肆意点染、气象万千也是得酒之助。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吴道子性格豪爽,喜欢在酒醉时作画。传说他在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在段成式的《西阳杂俎》中,记载了寺院主持以美酒来换取吴道子画的故事。苏轼本人就是一位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他也喜爱饮酒,留下很多吟诵美酒的传世诗篇。他的绘画作品往往也是乘酒醉所画,黄庭坚在题苏轼的竹石画诗时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他还说:苏东坡“恢诡谐怪,滑稽于秋毫之颖,尤以酒为神,故其筋次滴沥,醉余频呻,取诸造化以炉钟,尽用文章之斧斤。”苏东坡酒后所画的正是其心中的世界,别有洞天。明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筑室于美丽的桃花坞,在《桃花庵歌》中自吟道:“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每当春日,园内花开如锦, 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 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祝允明在为唐伯 虎写的《唐子畏墓志铭》中有:“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

 

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酿酒图

  明代祝允明因右手六指,自号枝山。他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也与唐伯虎他们一样嗜酒而无拘束,恃才玩世。祝 允明的狂草学习怀素、黄庭坚。每当酒后,祝枝山意气勃发,挥毫泼墨之后,总会留下一幅  幅杰作,让人叹为观止。

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唐怀素  自序帖

  我国现代画家傅抱石喜爱喝酒,在为人民大会堂画《江山如此多娇》时,为了画好这幅画,要求喝酒,为此周总理特批茅台酒。

  古代与饮酒有关的名画很多,如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晚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南宋刘松年的《醉僧图》,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图》,清康熙《五彩钟馗醉酒像》等。

  在我们所欣赏的古代书画中,常常会感觉到一股醇香的酒气扑面而来,让我们在艺术世界里沉醉。

酒与书画_酒史文化

陈洪绶  醉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