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台湾姑待酒与高山族的饮酒习俗_酒史文化


独特的台湾姑待酒与高山族的饮酒习俗_酒史文化_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台湾以高粱酒最为出名,如台湾金门高粱酒,台湾高山族也喜欢饮酒,高山族人饮酒讲究“聚饮”或“会饮”,很少个人闭门独酌白酒,高山族人饮酒通宵,不醉不休。

  一:高山族独特的姑待酒

  姑待酒是高山族的传统饮料,在台湾西南沿海比较流行。有古考记载:“捣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为曲,调粉以酿。沃以水,色白,曰姑待酒。”姑待酒平常盛于葫芦中,和以泉水饮用,是为外出劳动时解渴解馋佳酿。

  姑待酒也叫“嚼酒”,做酒的原理是利用人类唾液发酵的原理,是做酒的方法里面最原始的一种。在古代,只有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台湾岛的原住民才使用这种比较独特的造酒术。

  在高山族中,女子的主要工作的其中一项就是酿酒。毕竟在高山族的传统中,判断女子贤惠的三个标准分别是,会织布,会养家畜,会酿美酒。

  二:悠久的酿酒历史  

  早在远古时期,高山族同胞就已在台岛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同时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酒文化。台湾高山族酿酒的历史由来甚早。远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人渡海“征夷洲”,沈莹著《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夷洲一一即今台湾的风土人情与物产资源,其中谈到:岛上原住民“以粟为酒,木槽贮之,用大竹筒长七寸许饮之”。这可能是最早提到高山族酿酒的文字。隋、唐时,台湾被称作流求(或作琉球)。《隋书》流求国云:住民“嫁娶以酒肴珠贝为聘”,“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木汁为醉,酿米为酒,其味甚薄”。“醉”是醋的本字,可见岛上居民早就,2得晒盐、制醋和酿酒的技术了。迄至元代,曾到过台湾的汪大渊说:琉球岛人“酿蔗浆为酒”。而明末曾随军东渡的陈第亦在《东番记》中谈到岛上原住民“采苦草,杂米酿,间有佳者。豪饮能一斗。时燕会,则置大婴团坐,各酌以竹筒,不设肴”。这些记载都说明,台湾高山族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三:高山族的饮酒习俗

  在高山族的阿束社流传着这样一首《颂祖歌》:“我祖翁最勇猛,遇鹿熊活捉,斗走直同马,遇酒纵饮不醉”,从中可以看出高山族祖先的勇猛不凡,豪气冲天的气势。饮酒的习惯与高山族居住的环境、劳作的需要和与大自然搏击时需要的勇气是有直接关系的。酒,在高山族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阿美人之外,其他地区的高山族人几乎都嗜好饮酒。在他们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到处可以寻见酒的影子。大凡举行婚礼,婴儿落地,喜庆节日,建房造屋,狩猎渔捞,宗教祭祀,无不与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此,他们要事先酿好酒,到时酒宴狂欢,牵手歌舞,尽欢尽醉,恍如神仙,乐而忘返,达到忘记一切烦恼的境界。平时,他们会向汉族商人买酒,或以猎物交换,等酒一到手,就会饮个痛快,直到半醒半醉。才再带几瓶回家。对高山族来说,饮酒不只是男人的专利。据清代史书记载:高山族人善于酿酒,待到酒熟时,便各自携带自家酿的酒,到村社里会聚,男男女女,群坐在地上,用木瓢或椰碗取酒,边饮边舞,一片沸沸腾腾,连续三个晚上狂欢,毫无醉意。即使用做粮食的粟都充当了酿酒的原料,他们也不会反悔。

  饮酒的机会多,饮酒的族人也就多了。那歌舞中都激发着酒味。西拉雅人婚嫁的那一天,必然要抬猪扛酒大大地热闹一番,届时,还要请来通事。士官和所有的亲戚。丰年家的歌中唱道:“今逢丰年大收,约会社众,都须酿美酒,齐来赛戏,愿明年还似今年。”巴布萨人更是把聚众会饮、壮胆行色贯穿在捕鹿的全过程。“今日欢会饮酒,明日及早捕鹿。”事完再来会饮为了使自己的饮酒活动具有更诚、合理的的色彩,凯迪加兰人还这样邀请祖先:“虔请祖父,虎请祖母,尔来请尔酒…… ”

  水可以不喝,但酒是不能不饮的,高山族狂欢不醉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其酒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