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之怒族酒文化_酒史文化


中国酒文化之怒族酒文化_酒史文化

  怒族喜欢饮酒,也擅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浊酒”和高梁酒等, 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需品, 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其中酒文化是怒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怒族人民有着深厚的联系。

  一:怒族的酒俗

  按照一天内的时间分:早上有“早酒”,白天有“晌午酒”,晚上有“夜酒”,临睡前还有“睡前酒”。

  按喝酒时的状态分:空腹喝是“空肚子酒”,有酒没菜是喝“寡酒”,醉后喝的是“醒酒”。

  按人际间的亲疏分:第一次相识喝的是“见面酒”,熟人见面喝“碰杯酒”,交朋友要喝“交臂酒”,有朋自远方来,喝的是“接风酒”,送别要喝“送别酒”,相交日久感情深笃的人,要勾肩搭背脸贴脸腮贴腮地要喝“同心酒”,老朋友在一起要喝“双杯倒”或“三杯倒”,感情深要喝“益拉秀”(意为杯见底),亲友远行要喝“送行酒”。

  客人离开村寨要送“吾苏瓦讷”(意为“上路酒”),说亲带的是“奶妈俩讷”(意为说亲酒)。

  定亲要喝“定亲酒”,女方家通知其亲属赴婚宴用的是“酒礼单”(怒族民间没有请柬,女方家通知亲戚赴婚宴时,必须带上男方家带来的酒,以酒代请柬,民间叫作酒礼单);接亲要喝“奶妈鲁讷”(意为接新娘酒);送亲要喝“送亲酒”;新娘携新郎第一次回娘家要喝“回门酒”

  亲家见面要喝“八梦儿讷”(意为姻亲酒),婚礼上要喝“迪姆娃讷”(意为“婚礼上的喜酒”),怒族婚俗中特殊的“讨男子”仪式上,要喝“纳巴鲁讷”(意为讨儿子酒),怒族特殊的“念巴娃”(补婚)仪式上,要喝“念巴娃讷”(意为补婚酒);

  妇女坐月子有“邦呛讷”(月子酒),孩予满月有“满月酒”,怒族传统节日“乃热节”(又叫朝山节、鲜花节或仙女节)里喝的是仙女的“乃热讷”(意为朝拜山神酒),春节里喝的是“洛色讷”(意为新年酒),过去实行“伙有共耕”时有“玛卡讷”(意为伙有酒),大集体时酿的是“大伙酒”。

  几户人家斗粮食酿的是“口逗讷”(斗粮酒),在野外劳动吃晌午时喝从各家各户带来的酒是“百家酒”,盖房要喝“儿木挖讷”(盖房酒)。

  开田种地要喝“力卡瓦讷”(劳动酒),春耕要喝“洛究讷”(翻地酒),举行新房落成典礼要喝“九木迪姆讷”(庆新房酒),乔迁要喝“九木思等讷”(乔迁喜酒)。

  初春时节上温泉沐浴,喝的是“曲正讷”(意为“温泉酒”和“沐浴酒”),庄稼收回后要喝“庆丰收酒”(有的地方叫喝“新粮酒”),办丧事有“办丧事酒”,送葬有“送葬酒”,做道场举行追慰亡灵仪式时,有告慰亡灵的“都普娃讷”。

  酒俗怒族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全寨都要献出最好的野味。只要客人进屋,主妇将以最快的速度为客人烹制佳肴,并同时送上两块石块粑粑,中间得夹一块煎鸡蛋或烤猪肉。两块粑象征夫妻二人,中间夹鸡蛋或肉象征有兴旺的后代,最后主人还要与客人共同饮“同心酒”。

  二:怒族酒史

  怒族的历史,在唐代古籍《蛮书》中就有记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怒族人民居深山,住竹楼,刀耕火种,狩猎,用黄连、黄蜡、兽皮、竹器、麻布等土特产与其他民族交换生产、生活用品,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怒族人民善于酿酒,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饮用时,对入蜂密,清醇香甜、开胃可口,不论男女,都能豪饮,而且饮酒必歌,每饮必醉。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

  “咕嘟酒”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荞麦面制成,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既可饮用,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酒与怒族人就象鱼和水、茶和盐巴一样关系十分密切,怒族酒文化贯穿在怒族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丧嫁娶和欢度喜庆佳节都离不开酒,而且酒成了人与人之间传达友情、增进友谊、增加亲合力、消除误会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