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的寿诞酒礼习俗_酒礼习俗


  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之说,即福、禄、寿、喜、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中就已经出现了“献酒上寿”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直至如今,我国各地区仍有寿诞庆祝的酒礼习俗。

  贵州

  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

  陕北

  陕北为老人祝寿时还有唱词,儿子捧酒唱道:“双手端着酒盅盅,孝敬父亲老寿翁。祝您福如门前长流水,祝您寿比岩畔不老松。”

我国各地区的寿诞酒礼习俗_酒礼习俗

  北京

  北京人为老人祝寿,须备寿面、寿桃、寿酒。寿面是做寿时必备的食品,或者在馒头铺定做,或者自备。面条绵长,寿诞吃的面比平时的面更细更长,所以又叫“长寿面”。寿面要求长三尺,每束须百根以上。面条做好后,放置在一个大盘中盘成塔形;顶部成桃形,上插一个寿星供花;下面罩一个红绿镂纸拉花,或花色剪纸或寿字。寿宴上,必定以寿面为主食。吃面时,以黄花、木耳、蘑菇、肉、鸡蛋等打卤汁,与面一起搅拌而食。寿桃也是办寿时的专用食品,是桃形的馒头,顶部涂红点表示喜庆。庆寿时必须将寿桃陈于寿堂几案上,九层相叠为一盘,三盘并列。寿酒即用以祝寿的酒,也指寿宴上所饮的酒。因“酒”与“久”谐音,所以人们以酒祝人长寿。寿宴中所用之酒,不论品种,均称“寿酒”。办寿时,寿酒必先敬寿星,然后宾客共饮。

  浙江

  如逢十之大寿,亲友送寿礼,往往用红纸剪出寿字,放在寿礼上。其中外甥和女婿必须送厚礼。女婿一般除送肉、鸡、鸭以外,必须送福寿糕、寿桃、红烛、切面。在洞头,已出嫁的女儿的寿礼最讲究,要给寿庆的父母送一身质量较好的衣料、一对大红烛,还有猪脚、线面、补酒等。

  江苏

  如东民间做寿,必须中面晚酒。中午来客吃面,另有四盘炒菜;面先供神前,为糖面,上面插长春花。而后,第一碗面给寿星即过生日的人吃。晚上来客喝酒,八个冷盆,第一个上桌的热菜则为炒面。如东尚有祝寿偷碗之俗,若做寿者在80岁以上,做寿时要多买若干碗,以备祝寿者“偷”。碗多由家长为自己的小孩偷回去,一般一个小孩可偷一只。若是百岁老人,则可专窑烧制寿碗以供人偷。民间以为此举可以从寿星那儿借到点儿长寿的光。

我国各地区的寿诞酒礼习俗_酒礼习俗

  江西

  “年满五十,自打爆竹自杀鸡;年届花甲,做寿女婿来发起。”省内民间祝寿活动,以满60岁生日最为隆重,均由女儿、女婿牵头为父母做寿。届时送匾(匾上的字须请有名望的人题写)、送抬箱(无盖高耳的箱子,内盛寿面、寿饼、寿烛、寿炮、寿酒、全猪腿、全鱼、阉鸡、衣物、鞋帽等),游街扬名;儿子、儿媳则承办酒宴款待亲属宾客。主家一般不发请帖,亲友知道后,自动来祝贺,有“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之说。只要寿炮一响,客人上门送上一对寿烛,对寿星磕个头,便可在寿星家吃顿丰盛的寿面、寿酒。女儿、女婿还须做寿饼、煮寿面,送给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每家寿面一碗,寿饼少则一对,多则八只。小庆不办酒宴,只发寿饼。祝寿日,大型的拜寿仪式十分隆重,设寿堂,张灯结彩,悬挂金色“寿”字,挂寿星图、寿轴和“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拜寿时,扶做寿人(包括配偶)至寿堂,先拜天地祖先。做寿者(寿星翁或寿星婆)着礼服,穿红鞋,上坐太师椅,寿台上点燃寿烛,鸣放喜炮。男左女右,子女和晚辈亲朋依次礼拜,并祝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如是同辈,则互相作揖道贺。拜寿完毕,分吃寿饼,向围观的群众散发糖果、花生等食品。寿星要给未成年的祝寿者发红包,俗称“百岁包”。拜寿仪式多在早上举行。行完礼后,吃寿面,喝寿酒。寿宴一般为两餐,头天一餐,俗称“暖寿酒”;寿日一餐,俗称“拜寿酒”。寿宴上要吃面条,俗称“长寿面”。萍乡,寿宴为三餐,头天晚上为“庆寿酒”,常是“十大碗”;第二天早上吃面,佐以四菜盘,称“挂须”;午餐为“祝寿酒”,富裕之家设“八碗四碟”或“一条龙”。父母70岁以上,女儿将寿被、寿鞋等“防老物”,贴上写有“长生不老”的红纸,一并送去,让老人生前一睹放心;也有的六十大寿时便送去。会昌县,做“七一”以上的寿庆,可吹喇叭,放大炮,并可在宗祠上挂匾留念,刻上名人题词。献匾者一般是子孙、家族或官府。匾上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年高德劭”、“庆益椿龄”等语。富裕人家,还要请戏班演戏庆贺。旧时,举行隆重庆寿仪式的,多为富裕人家,穷人一般很少做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寿习俗仍存,只是礼仪从简,穿红鞋、敬天地祖先、散 “百岁钱”等礼俗逐渐消失。

  自古以来,生辰寿诞礼俗,分成两个大的段落。前期的寿诞礼仪,并不显示得那么重要。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往往对其十分重视,即使寿星们不在意,子孙也要在这种可以做子女的礼仪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