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曾经的葡萄酒名城_酒史文化


老北京:曾经的葡萄酒名城_酒史文化

  说起葡萄酒,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美国、西班牙这些。殊不知,在历史上,老北京也曾是葡萄酒名城。

  1792年,英国人马戛尔尼率领庞大使团访华,乾隆曾赐给他红葡萄酒,马戛尔尼在日记中称赞它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名酒都好,那么,乾隆的葡萄酒从何而来?

  葡萄酒引入中国,唐代是盛期,但葡萄酒价格昂贵,只在贵族圈中流行,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其法出自西域,与现代葡萄酒有区别。随着战乱等因素,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渐由西向东转移,加上丝绸之路被遮断,葡萄酒酿造技术渐次失传。

  北京出名酒,始于金代,中都城里最著名的品牌是“金澜酒”,酒味醇厚,据说是用金澜水酿造而成。当时许多出使金朝的宋朝使臣都曾尝过这种酒,有人赋诗赞曰:“金澜酒,皓月委波光入牖。冰台避暑压琼艘,火炕敌寒挥玉斗。”

  元代随着中亚商路被打开,西域葡萄酒传入老北京,但价格低廉的烧酒更普及。据文献记载,当时大都城里酒作坊最多时有100多所。

  明代老北京制作的酒多为殷红色,有“燕京琥珀”的雅号,其中又以皇家御酒房后墙外的一片造酒作坊最出名,共有30余家,其所造的酒被称之为“廊下内酒”,由于味道醇美,价格贵出1倍多。

  而西式葡萄酒真正流行,是清代才开始的。康熙曾下谕,称:“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童服人乳之力。谆谆泣陈,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伊等爱君之心,不可不晓谕朕意。”

  康熙之所以要说这些话,因为清廷一些大臣群起指责传教士,康熙为他们解脱。但康熙确实嗜饮葡萄酒,曾降旨全国征酒,传教士们闻风而动,仅康熙四十八年中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江浙传教士和官吏就向康熙皇帝进献了100多瓶。

  雍正时期,禁教趋严,但雍正身体孱弱,特别重视养生,传教士们于是打起了酒的主意,雍正十一年(1733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怀中在葡萄酒中加入中药,开发出“罗斯马丽诺葡萄药酒”、“肉桂葡萄药酒”和“桃仁葡萄药酒”三个品种,并进献给皇帝。

  1900年,义和团捣毁了在京传教士墓地,后按《辛丑条约》规定,清廷赔银一万两重修墓地,并在旁边修建教堂,即马尾沟教堂,1910年,为了便于宗教活动,教士们在这里种葡萄,建立葡萄酒坊,完全采用法国工艺。该葡萄酒迅速打开知名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仅存6家葡萄酒厂,总产量仅为84.3吨,而老北京葡萄酒产量为20吨,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