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欧阳修_酒史文化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历仕三朝,以太子少师致仕。

  欧阳修四岁丧父,幼年家境贫寒,母亲郑氏只得以荻画地,教他识字。欧阳修自幼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往往书还没有抄完,就已经能够吟咏如流。他少年时的习作诗赋文章,文笔已经老练有如成人。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借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本,非常喜爱里面的文章,每日手不释卷,反复诵读,为他的未来文学倾向和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十余年间因仗义执言两次被贬。

  皇祜元年(1049),欧阳修被召回朝。嘉祜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慧眼识珠录取当时文风平实的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欧阳修为人平和恬淡,率真自然,喜爱诗酒文章,常以醉翁自称。即便经历各种不平,也能坦然自适,诗酒之中不废政事。

  在《玉楼春》中,他写道:“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满之时,在离别洛阳之时与亲友把酒话别,注重情感的性情中人欧阳修,离歌一曲使他柔肠寸结。

醉翁欧阳修_酒史文化

欧阳修灼艾贴

醉翁欧阳修_酒史文化

欧阳修像

  几年之后,欧阳修再回洛阳,旧地重游,在《浪淘沙》中,又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人头。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劝君满满酌金瓯,诗酒自风流。人生短暂春来去,轻易白了头。这样的慨叹也应该是欧阳修人生历程的积淀所得到的。所以更有《鹤冲天》的“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这样的诗句。

  欧阳修喜酒,并不是消极,而是内心旷达。在被贬滁州之后,他实行宽简的行政手段,尽力发展生产,使人民过上了一种相对和平安定的田园生活。由于年丰物阜,面对令人陶醉的山水,欧阳修写作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作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与民同乐的欧阳修,看到安闲生活的百姓,内心也十分快意,白不免浪游山水饮酒作乐。没有赫赫的威仪,没有一览众山小的空旷,只是一个喜爱山水的老人,一个饮酒得乐的醉翁。

醉翁欧阳修_酒史文化

欧阳修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