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豪情_酒史文化


  唐伯虎尚不能安于花酒间,更何况曾经雄心万丈,政绩斐然的范仲淹。纵然于名利场淡了,但一旦国家危难,便报国之心难抑,热血激情重燃了。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西夏国,突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兵大败。康定元年(1040年)秋天,52岁的范仲淹临危授命协守西疆,此时正值暮秋,但见万物凋零,到处断壁残垣、尸骸废墟、难民流离。范仲淹当夜遂挑灯填了著名的《渔家傲》寄予好友欧阳修:“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被后世称为“大宋第一首边塞词”,欧阳修到底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竟然羡慕朋友上战场“真乃大元帅之事也”,还急切地祝贺他,“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

  范仲淹一到延州,便立刻全面整顿军务,将西夏人打得望风而逃,据说西夏人中间传有“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前任范雍)可欺”的说法。直到北宋末年,他训练的这支西北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这戍守边塞的3年,也是范仲淹的“酒歌”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酒歌却不是欧阳修笔下的贺酒,不是壮行所饮的胆气之酒,却更多的是苦酒、相思酒,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御街行》)

  句句有酒,却句句带愁,在这段戍边、实现抱负的日子里,范仲淹却格外思念故土,而这也才是长期戍边的人最真实的感受。

  1044年战事平定,范仲淹第4次入京,仁宗这次对他十分信任,升为副宰相,范仲淹也开始大展拳脚,着力改革,可惜触动了多方利益,最终被迫自请罢相。纵观范公一生,可谓起落不定、阴晴反复。人们说此时的范仲淹方是大悟——一个从峰顶跌入峰谷(并且有4次)的人能心态平和的活着已属不易,还能在看尽世间风云后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地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词句,何等胸怀,何等志向、何等感悟!酒喝到这个份上,真是酒之大幸了。

  苏州产的酒多性温和,催不出热血喷张的豪情,却酿得出诗情风雅、铸得起铮铮傲骨。让树下、小巷浅斟酌饮的平头百姓也喝得出千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