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舞蹈教学


 小学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小学生舞蹈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小学舞蹈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  

小学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在欢歌妙舞之中真的憧憬,善的追求,美的理想,流露在稚气的神态里,辉映在天真的笑 靥上。小学生舞蹈最终的不是创造节目,而是创造人。孩子,才是我们真正的好作品。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       小学舞蹈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结构,面对着的教学对象是跨世纪的新一代,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引导,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的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这个特殊教学结构也是既教学又要育人的小集体,应充分发挥舞蹈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有人把小学舞蹈教师的教学比喻成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富于童心的审美空间,帮助孩子们完成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理性升华。舞蹈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外在形象的表现,这些教师自身素质的自然流露会无意识的传递给学生,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关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学舞蹈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指导训练有方的素质,教师在舞蹈动态形象的示范中、动作的规范、语言表达的亲切准确、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方面的业务素质,不断地更新业务知识,其次,作为培养人才的人,除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提高理论素质,注重理论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提高其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及时掌握现代信息,培养现代意识,以期获得自身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二、抓住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小学舞蹈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应以此作为训练的前提。舞蹈是一种人体的动态艺术,是以人体的动作为表现,因为是形象的、具体的,是符合少儿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物的心理特点,舞蹈教育正是将具体形象的表象渗透在少儿的整个认识过程和思维活动中,所以容易被接受,同时通过诸多的具体形象使他们认识了事物。换言之,就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情和舞姿,特别是少儿的模拟舞蹈,通过形象生动贴切地反映小学生自己生活情趣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来区分真善美和伪恶丑,明白简单的是非道理,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健康心理状况,因此,依据生理心理的不断变化,认识其年龄特点,根据年龄特点进行编排。在小学舞蹈教学中,要让孩子们身体的自然形态得以改变,在四肢的协调运动上使其头、肩、臂、手、躯干、胯、腿、膝、脚等获得松弛和解放,并在其软度、开度、力度和基本能力上得到规范化的训练,除调动其自身利益的形体参与运动外,还要诱导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心理思维的发挥。      在了解小学生舞蹈教学中生理与心理成长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抓住童心、童趣,围绕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训练性、系统性的原则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其舞蹈的特殊手段,如动作性、节奏性、娱乐性、模拟性、分类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才能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神奇美妙的童心世界。孩子们的心境远比成人的心境要广阔得多。如果没有“童心”这个前提,那我们创作出来的节目就会脱离孩子们的想象,成为毫无趣味的说教,因此,儿童舞蹈的创作编排和训练不仅仅满足了孩子们的艺术表演和艺术欣赏的要求,同时在引导孩子们参与艺术活动时也完成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塑造,真正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打开一个美妙神奇的童心世界,那么不仅少儿歌舞的创作和教学会打开一个新局面,而且对一代少儿的培养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小学舞蹈与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   小学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小学生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欢快的音乐,配之以《过新年》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新年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特别是当他们听到“咚咚锵”衬词时,孩子们跳出了耍狮子、闹龙灯、庆新年等等兴高采烈得热闹场面……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少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上一年级的《大树妈妈》这一课中,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学生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孩子们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四、舞蹈与美育的培养      (一)、舞蹈与小学生爱心教育的培养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孩子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少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少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二)、舞蹈与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小学生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少儿舞蹈《闪烁的小星》,我首先把音乐室用星星装扮起来,让学生描述晴朗的夜空、星星、月亮、云彩的美丽景象,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美感,启发学生平时观察生活,通过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听着音乐按拍子一拍子一下转动手腕,模仿和象征小星星的闪烁,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再如根据一年级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奏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少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小学生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少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小学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协调统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小学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坏习惯,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总之,小学舞蹈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把握好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对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把握好适应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训练方法和内容是必要的,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这样小学舞蹈一定能开创出新的局面,结出有利于社会,利于未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