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这样一些古道,它们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沿着它们,张骞曾经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大陆……这些道路逶迤过崇山峻岭、大漠黄沙、苍茫草原。这些道路承载的,不只是马背上的货物而已,还有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
1、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名称,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的。传统的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著名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发,经中亚、西亚,一直到达欧洲或非洲,长度近8000千米,穿越几十个国家,历史持续2000多年的一条古代商贸之路。
我们现在讲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
丝绸之路上有夏特古道、乌孙古道、车师古道、楼兰古道、萧关古道等重要路段。
2、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藏族人喜欢喝酥油茶,但是他们生活的地区不产茶,于是他们用自己的良马去和云南、四川以及内地还有周边多个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换。千百年后,形成多条几千公里以上,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多种商品互换的一系列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有很多干支,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两条,支线有很多条。主要有两条,一是始于长安,西南经陕川入吐蕃(现西藏),翻越高山险岭入身毒(今印度)等地。另一条是从中原通向云南的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3、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自古以来就非常有名,它拥有1300年多年的历史,从陕西西安(即古长安)开始,途经甘肃、青海,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最后到达西藏的拉萨(古吐蕃逻些),全长3000左右千米,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但是最引人关注的还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的这段历史佳话。
4、太行八陉
太行山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绵延400余公里,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太行山有很多条东西向的山谷,著名的有八条,被称为太行八陉,分别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轵关陉。
5、京西古道
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
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
北京西部的山地属太行山脉,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统称为西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隐藏着几十条古老的道路,它们纵横交错,交织成网,统称其为“京西古道”。
沿途有一些保存较好的摩崖石刻和蹄窝特别值得大家驻足玩味。
6、徽杭古道
古代徽州通达杭州的主要通道。绩溪是途中要镇,是徽杭两地的中转站。因为旅游业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中国第一古道。
徽杭古道是中国户外爱好者喜欢行走的,保存和开发均不错的一条山道。它西起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25千米,是徽州人自古以来贩运盐、茶、山货所走出的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
这条古道修成于唐朝,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也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
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点有:障山大峡谷、胡氏宗祠、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第一关等。
7、秦岭古道
秦岭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千米, 为中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从长安穿越秦岭通达陕南、四川的驿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陈仓道等。
著名的剑门蜀道和阴平古道就指向这一地带,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8、甲桑古道
甲桑古道是公元5世纪末,第32代赞普朗日松赞从雅砻部落出发,迁移到甲玛沟时所经之路,它是连接前后藏唯一的、重要的战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圣雅砻必走的一条道路。
甲桑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条真正的天路:它的徒步线路的起点为松赞干布出生地拉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终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的桑耶寺。
9、麝香之路
据史料记载,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通过昌都——拉萨——阿里——西亚一线交换西藏盛产的麝香,因此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路被称为“麝香之路”。
10、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南雄约30公里梅岭顶部。其得名相传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这里多梅树,故称”梅岭”。
南雄梅关是南北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梅关古道横跨大庾岭(又称梅岭),因此古称大庾岭路。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唐代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驿道。宋嘉佑八年,大庾岭路进行重修及扩建,关楼上南北面各刻有“南粤雄关”及“岭南第一关”,此后称之为梅关古道。
11、夏特古道
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由于古道地质条件复杂,众多的高山垭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贯穿古道的公路成为一代人的梦想。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加上马匹无法通过木扎尔特冰川,探险者只有靠自己背负所有的装备食品,在高海拔山区行军对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夏特古道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经无人问津,人们从南疆的温宿县到北疆的昭苏县要走近2000公里漫长的交通线。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
12、太白山古道
太白山古道地处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于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该村距太白县城45公里,与西安相距140公里。
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于右任等历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临太白山,其足迹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
从太白山古道登山口进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庙宇,自下至上分别还留有下白云、上白云、大殿、骆驼树、斗母宫、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庙宇或遗址,至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顶则为拔仙台神庙。这条古道,步移景换,植被分带鲜明,第四季冰川遗迹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古风古路仍依旧,今景今韵邀君登”。
13、阴平古道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
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副食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
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
14、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前三者已成旅游胜地,惟独剑门雄关,却像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东南亚游客的心仪之地,也曾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寻访文明之旅的一个驿站。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前些年在古剑门关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关,成为它身后千年古道的一个崭新标志。
15、云台古道
云台古道(修陵官道)是一条早已被废弃的古代商道,位于目5A级景区云台山风景区。据说这条古道修建于公元908年的宋代,是当时山西通往汴梁都城最近的一条大道。
可以想象,当时这条古道有多么繁华,在没有大型工具、机械设备的时候要想挖开这样一条山缝,铺设这样一条道路要耗费多大的力量。
16、盘山秀岭
盘山秀岭约开辟于宋朝,是京都临安通往福建、广东一带的“国道”的一段,北起台州黄岩温岭地界,南至温州乐清雁荡山。长约260里,宽平均约七尺,石块砌铺,至今路况基本如旧。
17、甲桑古道
甲桑古道是公元5世纪末,第32代赞普朗日松赞从雅砻部落出发,迁移到甲玛沟时所经之路,它是连接前后藏唯一的、重要的战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圣雅砻必走的一条道路。
甲桑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条真正的天路:它的徒步线路的起点为松赞干布出生地拉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终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的桑耶寺。线路长度近100千米,起始海拔3865米,需要翻越海拔5300米的垭口。
18、旌德古道
旌德古道位于安徽省旌德县,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的旌泾、旌绩、旌宁、旌太四条县际驿道,旧时均为石板路。因地扼宣、徽咽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部分路段已改建成公路,少数废置未用。
19、商於古道
古时候,勤劳智慧的商人在巍峨的秦岭间开辟出一条蜿蜒险峻、连接东南和西北的重要贸易通道,史称之为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是指战国时期商邑与於邑之间的水陆通道,泛称“商於之地六百里”。其西起古商州蓝桥,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称作“武关道”、“商於道”,唐代又称为“商山道”或“商州路”。自春秋战国时起商於古道便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通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今,我市“一体两翼”宏伟的经济蓝图描绘,商於古道被拂去厚重的历史灰尘,新的时代里重新焕发其经济文化势不可挡的光彩和魅力。
历史上,商於古道是先秦时期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族团交错过渡地带,是楚族、楚国、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经略南国的战略通道,是战国时期秦、楚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是秦国扭转乾坤,一统天下的战略支点,是初唐、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第二条“国道”。
20、羊肠古道
古羊肠坂在豫西北与晋东南接壤的南太行山中,东经112°54′,北纬35°10′。南口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北口泽州(今山西晋城)。从沁阳西万、山王庄呈人字形入山,到常平汇交呈之字形北上,古称“羊肠坂八百盘”。羊肠坂是古代太行五陉之一的太行陉,又名太行道。它盘旋在海拔200至940米之间,长45公里。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悬峭屏连。在古代,这条坂道是古柏参天,虎豹拦路,阴森恐惧。
沁阳市常平村北至山西新碗城一段长2.5公里,在海拔450至850米之间的碗子城山间,被称为羊肠坂上的咽喉要道。这里东越幽谷是天池岭,西跨龙门河是班鸠岭,向南一览众山脚下小,向北高山屏翠一线天,正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在这段坂道上,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刀光剑影犹在眼前。主要有古代坂道1500多米,哨卡、城寨、题刻等10多处。
羊肠古道是太行陉的最险要路段,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497年,孔子游说赵国,曾过羊肠坡。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伐韩之野王,在野王屯兵期间,曾使人经羊肠坡至赵施“离间计”;公元206年,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路过羊肠坡适逢大雪,面对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万千,写下著名诗篇《苦寒行》,羊肠坡也由此更名为羊肠坂。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这些道路为我们带来的利益是不该被忘记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段文化,一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