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终南山秦楚古道


终南山秦楚古道位于柞水县营盘镇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柞水县城20公里、西安6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pm2.5常年保持在20以下,是都市人的“天然氧吧”、休闲避暑胜地。

秦楚古道南起陕西柞水县营盘镇小峪口,北至长安辖地天都池,全长15公里属历史上贯通秦楚咽喉要道——“义谷道”中的一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风景。沿途有溪流瀑布、高山草甸、冰川遗迹和雷劈石、红桦林、苦竹海、杜鹃林等难得一见的高山景观,还有赵匡胤耍钱场、王跛子店、花门楼遗址等许多人文景观遗址。

秦楚古道跨越秦岭终南山,北麓山势陡峭,易观山景;南麓地势缓长,易享清凉。秀丽俊美,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沿古道登上山顶,沿途绿树掩映。花香扑面,可观赏南北分界、冰川遗址、千亩杜鹃、万亩草甸、奇花异卉、红豆冷杉、竹海红桦、清泉叮咚、曲溪交替。这里是林的海洋、草的世界、药的宝库、动物的乐园。

秦岭终南山,地形高峻,山势陡峭,素有“天下之大阻”的称号,是我国地理和气候天然的南北分界线。然而,先民们却通过自身的辛勤和智慧,克服艰难险阻,在终南山上修建开通了数条沟通古秦国与楚国、巴蜀等地的交通要道。其中,终南山秦楚古道比喻为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对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秦楚古道,是公元562年,即北周武帝时,在原有终南小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扩建后的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它绵亘五百余里起始秦岭终南山,直到湖北荆门。古时候,军队行军打仗、运送辎重粮草;朝廷传递公文;地方向朝廷缴纳物资、贡品,无不从这古道上南来北往。如今秦楚古道的大部分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秦岭深处的这一段,似乎向人们陈述着曾经的辉煌。

长安南,古道边,不仅芳草碧连天,而且风景美无限。蓝天碧水,奇峰怪石,名花仙草,珍禽异兽……美不胜数。正如清代诗人余作梅描写的一样:“太乙钟灵聚此间,天开形势占秦关。诗峰翠锁金城固,一水清流玉带环。”秦楚古道,一片神仙地,万类竞自由。

花门楼。这里是一块两溪交汇的开阔地,秦楚古道由此上终南山,所以这儿是秦楚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号称“秦楚咽喉”。古代,花门楼是南来北往官员的休息所,兵马的补给站,客商的集散地,文人骚客的游乐场。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从长安经秦楚古道到镇安视察防务就曾在花门楼安营扎寨,休养练兵,游山玩水,还吟出“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的诗句。诗仙李白出长安沿古道南下,行至花门楼,流连古道的山水,边欣赏山水,边饮酒作乐,还放歌抒情:“绿竹入幽境,青萝拂行衣。……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如今,由于各种人为的活动与开发,秦楚古道大部分遗迹都已荡然无存,唯有跨越终南山的这一段保存完好。而这一段正好穿越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沿的实验区。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从而为我们遗留下这一片宝贵的适宜于羚牛等多种珍稀动植物生长的优质环境,期待着我们合理开发利用。

从花门楼走约9.2公里有块形似铜钱的开阔地,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做皇帝前耍钱的地方。公元947年,是后晋末年,也是后汉初年。这一年春天,野心勃勃的赵匡胤,背着父母,离开汴梁,闯荡江湖。他在复州、随州投靠权门受挫后,想到长安自古帝王都,就西进长安。赵匡胤到长安后,发现长安虽好,乱时不是安居之地。他听说终南山人杰地灵,是条求官、求寿、求福、求财的捷径,所以就顺秦楚古道,奔终南山而来。赵匡胤顺秦楚古道来到这儿,看见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便住了下来。好赌的赵匡胤,除游山玩水外,还开起了赌场。他赢了就要,输了不给,别人向他要他就打,所以当时有民歌唱到:“古道有个赵匡胤,赌钱场上称光棍,输钱他不给,赢了要金银,要是掏得慢,扬拳就打人。”赵匡胤当了皇帝,这歌没人敢公开唱了,但在民间却留下一句歇后语,“输打赢要的赵匡胤”。

从耍钱场到终南山主峰大约4.5公里。这段路是旅程中最美的一段,路途比较原始,保留了千年古道的痕迹。经过前岭时有座木质小屋屹立在悬崖边,好有感觉。再走过观云台、脚夫岭、刀口石来到转景楼。这是座铁质的凌空观景台,站在上面感受着大风,望向四面八方,视野开阔极了,这是一个高点,眼睛在享受,脚底却在打颤。此地不宜久留,还是脚踏在大地上心才安。继续向草甸和终南山主峰进发,又经过拴马桩、红桦林、晒药台、刘秀避难处、太白醒酒石,穿过杜鹃丛林就到了高山草甸。

穿过海棠林,一眼就能望见鹰嘴石。越过一片浩瀚的草甸,凹地中间一池清水,传说这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池边镶嵌着野菊花,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就是美丽、豪华。湘子问天,何处成仙?传说韩湘子千修百练后,就是在这里成仙升天的,所以这儿有块湘子问天石。因为有仙气,所以终南山是长寿山。相传寿星彭祖就隐居在终南山。周文王姬昌创建西周后,诚心到终南山拜访彭祖,邀其出山。彭祖说:“我活了八百八十岁,历经尧、舜、禹、夏、商、周,今天遇到文王你这位明君,我才敢说真话。我能长寿,是因为我吸纳了终南山灵气的结果。我虽然寿长,但是,我与亿万年的终南山和千百年的终南山松柏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我祝愿文王的周朝江山,寿比这终南山。”后来,周朝江山果真延续了八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从此以后,“寿比南山”和“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流传了下来。

从古到今,“寿比南山”与“福如东海”,一直是人们企盼吉祥的代名词。《诗经小雅》中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终南山能使人长寿,能给人赐福,早已成为千古佳话。

终南山的这一段,指南起花门楼,北到天都池的一段,现今连接了两个景区,柞水的“秦楚古道”与西安的翠华山景区。这条古道翻越了秦岭主山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煅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景观——怪石、奇峰、悬崖、峭壁、瀑布、清泉、红桦林、观山岭、草甸、冰川遗迹,苦竹海、杜鹃林等。登上终南主峰,山脊线上南草北木分明,草甸壮阔、碧草连天;林木繁茂、绿屏无边;山峦叠嶂、气象万千;风光秀丽,令人流连。

登上海拔2604米的终南山主峰,极目远眺,四处奇峰突兀,峰岭错列,沟壑纵横,徜徉其间,移步换景,既可饱览层峦叠嶂,色彩斑斓的深秋山色,又能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各种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由于主峰南北两侧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南麓和北麓奇异的植被景观“南草北木”,南坡是一片无垠的桔黄的高山草甸,背面则是郁郁葱葱的乔木、灌木。这无疑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提供了最为真切的注解。

历史上秦楚古道大致经历了初建到逐步修建完善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朝初年至秦末时期修筑,起始长安,终至秦岭终南山,绵亘三百余里;第二阶段为东汉、西汉王朝时期修筑,从陕西柞水至安康,至湖北襄阳,长约五百公里;第三阶段为三国时期修筑,自湖北襄阳起,经荆门至江陵纪南城(楚国故都遗址,荆州古城北十里许),长约一百五十公里。扩建后的秦楚古道,是一条一丈来宽的骡马大道。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的丝绸从这条古道进入长安后才能西去。隋唐时期,盐、茶、丝绸、粮油、瓷器,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过去说所谓的山川之利,所讲的就是自然资源的蕴藏。那么,人们必然就要去攫取开发出来。显然,秦岭一定是在这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建都长安的王朝来说。比如说,卖炭翁伐木南山,就是普通老百姓在终南山里取材烧炭,就是取自然之利嘛。而毫无疑问的是,在关中平原这个地区所设的政区等级越高,包括国都所在,那一定是攫取秦岭自然资源最厉害的时候……”然而,尽管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攫取古道周边山域的自然资源,用林区的木材、石炭等物资去与外界交换粮食、衣物等日用品。但是,往昔乡民们的互通有无,大都仅限于生活所迫,才零星砍伐林木,利用人力从古道背扛到山外交易。这种有节制的砍伐和利用,并未给这里的山林造成大劫难,因而维系并保护了其生物多样性。

秦楚古道这条千百年来承载着当地人与外界进行物资、信息流通的交通要道,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繁华,而慢慢地成为了历史的遗迹。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和传说。它成就了历史上一些帝王将相开创千秋伟业的抱负和理想。如: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备到襄阳古隆中“三顾茅庐”。它谱写了中华儿女忠心事主、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掇刀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关羽在掇刀石屯兵厄守虎牙关,使得曹操不敢冒然进犯荆州。它让那些文人骚客、名人雅士经其游历名山大川,描写祖国壮丽的河山,发泄忧国忧民的感慨,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和盖世名篇。如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在孟子港解梦,有感而发,捐资筑坝修桥,为民谋福祉的善举。它,记录了在兵荒马乱岁月里,难民们为逃避战乱和饥荒而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凄凉情景……所有这些,使人刻骨铭心,令人津津乐道,值得世人细细品味。

如今,古道重新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功能与意义。正是由于古道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与神往。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保护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古道周边优良生态和秀美风光的同时,将这一片净土传承下去惠泽我们的子孙后代。

据悉,目前旅游开发部门与保护区进行合作,决定将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两种理念相结合,打造秦楚古道文化生态遗产廊道。随着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古道将以一种全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形式再度繁忙、喧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