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各省的酿酒业在继承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酿制出了众多的美酒。由于军阀混战和外敌入侵,民国时期中国的酿酒业整体发展滞后,大多数老牌名酒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作坊酿酒,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对酿酒行业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加以扶持,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酿酒工艺加以总结和革新,使得中国酿酒行业开始步入正规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名酒不断涌现,产量不断提升。酒,这种亘古常新的饮料,而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912年武昌起义,清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从1912年到1949年,中国历经战乱,军阀混战,日寇入侵,解放战争。但是即便战事频仍,酒的酿造还是在烽烟中缓慢地前行,并且有开创性的发展。
1914年,在哈尔滨建立五州啤酒厂,这是中国自己建立的第二家啤酒厂。
1915年,茅台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会并获得最高奖。
1916年,山西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章,为中国酒类再添国际品牌。
1921年10月10日,山西酒厂建立。面对从国外大量进口的葡萄酒,山西酒厂的目的就是想振兴民族工业,生产自己民族的葡萄酒以代替舶来品。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洋酒类税暂行章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外国洋酒,从价征收30%税金。
1945年1月,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民国,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厂的工人及酒桶。
民国时 浙江绍兴酒作坊的坛子
民国时期,酿酒在中国虽然出现了比较具有规模的现代化工厂,但是在大多数省份,酿酒依然维持在作坊阶段。这幅图片就是当时作坊酿酒的真实写照。
公布《关于造酒的规定》、《关于统一造酒决定》及《造酒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经营》等规定,规范造酒行业。
1946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国产烟酒类税条例》。
1947年,茅台酒首次在香港试销,立即被抢购一空,自此茅台酒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民国 四川川南围坐喝酒的彝族人
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酿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于酒类的生产和销售,随着国家的经济体制变化,经常有所调整。
1951年5月,中央财政部颁发了《专卖事业暂行条例》,规定专卖品为酒类和卷烟用纸两种。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评选出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和西凤酒。
1954年,青岛啤酒作为中国的品牌啤酒第一个进入了国际市场,并正式开始出口。
1958年,中国成立第一所酿酒大学一一张裕酿酒大学(只招收过一批学生)。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
这个硕大的茅台酒模型,是茅台镇最显著的标志。
山西汾酒的标志雕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张裕葡萄酒厂的酒窖
新中国成立后,张裕葡萄酒厂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如此规模的酒窑无疑是中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1979年,上海建成年产万吨规模的黄酒机械化生产线,使中国第一次实现了黄酒的机械化生产。
1980年,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王朝葡萄酒公司成立,使中国市场上有了较大批量不含糖或略含糖的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的白葡萄酒。
1994年,中国啤酒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完成238 6.83万吨(折合2358.53万千升),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大国。
人类的历史不会停止,科学在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深化,酒的历史也一定会与时俱进。虽然我们还无法想象未来酒的变化,但一定会朝着对人类有更大的益处、更小的弊端,味道更加醇美的方向发展。
青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