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不醉,都销魂​_酒史文化


醉不醉,都销魂

   凤穿牡丹

    身为男人,有朋友来了,或是去见朋友,喝杯酒是不可少的,就像女人参加聚会要化妆一样。

    喝酒,在于意境,酒量大小都不要紧。酒量大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对酒当歌,哪怕喝得囊中羞涩,仍然不失为人间一大快事。酒量小的,"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畅叙幽怀,细酌慢饮,也是人生难得的情趣。
    我的酒量是那种很尴尬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层次,每次喝酒,总是把握不住醉意浓浓。日常交往,不羡慕腰缠万贯骑鹤扬州,不羡慕宝马香车高官厚爵,最向往那酒酣之世,最爱慕那豪饮之士。魏有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轧痛哭而返。"唐有太白”尝沉醉殿上,引足高力士拖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一个男人,能够生于汉唐,天天都闻点酒香,亦是快意江湖,纵横人生了。
    王羲之宴集于会稽之兰亭,陶渊明引觞自酌于松菊之畔,那是文人雅士喝酒经典美谈。我乃一介凡俗之客,充其量就是“醉棍一杆”,岂敢附庸风雅,不过是每日里无甚大事,莫断了杯中小酒,就是好的。
    俗人喝酒自有俗人的讲究,我饮酒有三憾:一憾上菜太慢,二憾名花有主,三憾酒杯造型单一,没有曲线。每次喝酒,必先念酒经:梧桐紫琴,海棠向脸,美人如玉当珍惜,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莫等闲冷了杯中酒,芳意无成空悲切。
    正所谓臭味相投的缘故,好酒之人,来来往往的都是好酒的朋友。有闲暇,有借口有逸致的时候,时不时的,来个小聚,喝它几盅。酒的档次不在乎,关键是人气,群贤毕至,推杯换盏。酒量好的,喝二锅头、老白干,酒量次一点的,喝柔和型的,再次一点的,喝黄酒、喝啤酒。下酒菜也不计较,有羊排、牛排、烤鸭固然很好,只几碟茶干、盐煮花生也行。喝酒的地方要求也不苛刻,只要是静一点的所在。幽僻的古巷,古老的桂花树下,老杉树板的桌子。且把酒,且言小聚之欢,让工作生活中的委屈、烦恼,都随酒气飘散。
    因为喝酒,认识了很多酒友,都是一些肝胆相照的汉子。其中最豪爽最为性情中人的,当属文友兼酒友的达哥。达哥生性好酒,却非一般酒徒那样顿顿二两,日日贪杯。达哥敬业,事务繁重,平时喝酒很节制,只周末痛饮一次,一次一瓶;每饮必醉醉后酒气和才气齐冲,先吟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然后李白、岑参、苏轼、辛弃疾……依次背来,慷慨激昂,酣畅淋漓。每次跟达哥对饮,我都隐隐有种沧桑悲凉之感,脑海里总是想起陆游"胡末灭。鬓先秋,泪空流”的诗句。
    日前,与一位颇有李清照遗风的女子聊天,说到一个风清月明之夜,在一个高山流水的村落,和一些能文能饮的好友,喝酒。不知不觉的,就有了醉意,就有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场景。听完,真是艳羡--何处山水,能得佳人醉红颜?“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别说身临其境了,单是想想,醉与不醉,都销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