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很多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汉民族在不断地相互交融、吸收、影响,但是他们很多还都保留了一些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习俗,与汉民族习俗一同在丰富着大中华的文化,成为共同的精神财富。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他们生活艰苦,与草原为伴,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在华夏各族的酒文化史上,蒙古族与酒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他们常年游牧,四处漂泊,喝酒就成了他们抒发性情、排解寂寞的最好方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天蓝草绿,羊儿白,牛儿肥,却很难见到人烟。所以无论是民族佳节,还是喜庆之日,酒都是用来增加气氛、表达情意的最好物质。蒙古族热情好客,酒也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对客人真诚的敬重与爱戴的佳品。因此,酒是蒙古族常年必备之物,蒙古族家家户户都有储酒的习惯,有的人家还把很多的酒装入瓷器中密封好,然后埋在地下,使之成为陈酒,以便款待尊贵的宾客。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正在进行乐曲演奏的蒙古族少女

  蒙古族牧民居住在北方的高寒地带,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都有爱喝酒的习惯,而且酒量也很大。不过他们所饮用的酒不是我们的高度白酒,而是他们自己酿制的奶酒。制作奶酒在牧区十分盛行,每逢春暖花开,绿野无垠,这时正是马下驹时,牧民开始挤奶并酿造奶酒。由于他们所用的传统酿酒原料是马奶,所以该酒又被称为“马奶酒”。“奶酒”也有用牛奶和驼奶酿制的,不过最富盛名的还是马奶酒。马奶酒醇香浓烈,营养丰富,酒精度极低,饮了使人兴奋却不容易醉,牧民特别喜爱这种饮料。牧人们酿制酿制了马奶酒后,男女老少一起欢饮,来家的客人也一定要一醉方休。在草原放牧,也要随身携带酒壶。有客至,也是无酒不成席,被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蒙古族舞蹈

  在牧区一年一度的夏季那达慕盛会上,不仅有赛马、摔跤、射箭等文化活动,喝酒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大会期间每日都要喝酒,开幕式上的礼节就有每人都要端一碗马奶酒的惯例。

  《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元朝时,忽必烈在宫廷宴请功臣的酒宴上,用金碗盛马奶酒招待,以示荣耀。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蒙古族少女手持哈达向客人敬酒

  蒙古民族非常看重酒,认为酒是最好的饮品。蒙古人性格豪爽,给客人敬酒的礼仪也是热烈而浓重的。主人将酒斟在银碗或盅子里,用长长的哈达托举,非常恭敬而虔诚地给客人连敬三巡。每一巡敬酒都有一种意义,分别是感谢上天赐给的光明和大地赋予的福禄,同时也祝人间吉样永存。饮酒者首先以右手中指蘸一点酒,向天上和地下各弹一次,表示对天地的敬奉,然后才可以饮用。这三巡酒要由客人全部饮用,以表示对主人的感激和真诚的情意。如果客人不喝,主人便即兴唱歌相劝酒,一直唱到客人将酒喝下为止。主人有时为表达诚意还会单膝跪下请客人喝掉,如果客人把酒都爽快地喝了,主人便会非常高兴,认为受到了客人的尊重。如果客人确实不善饮酒,也可以将三巡酒各饮一点,然后恭敬地归还主人。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蒙古族美食烤全羊

  蒙古族饮酒可以不备酒菜,而是辅以悠扬动听的酒歌。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那些悠扬的歌曲,或苍凉低郁,或豪放高亢,或轻松活泼。他们歌唱民族的历史,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生活的幸福,而且歌手还会巧妙地选择适合的环境气氛,因此当地有“无歌不成酒宴,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的说法。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歌曲《祝酒歌》中唱道:“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体验内蒙古大草原风情的外国友人

  蒙古族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叫敬“德吉”,也就是“酒的第一盅”之意。主人捧着有酥油的银碗和酒壶,从长者或尊贵客人开始敬“德吉”;客人要双手接过银碗,用右手无名指轻轻蘸一下酥油,向天弹去以示敬奉,并重复二次。客人都要依次轮流作过这种礼节后,主人才开始斟酒敬给客人,接受敬酒的每一位客人也要做上述的动作,酒也必须喝干,才能表示出对主人的尊敬。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逢年过节探望亲朋好友时,带的礼物都要有酒。男方到女方家中定亲时,送的礼物中也要有一瓶酒。在定亲礼仪中,媒人要向女方的长辈每人敬酒两盅才开始酒宴。在娶亲时,有一项仪程叫“献羊祝酒”,男方要请女方亲朋全都入席,然后把带来的全羊放在女方主婚人面前的桌上,新郎面向席位跪下。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草原特产马奶酒

  蒙古族的婚礼非常隆重,内容丰富多彩。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族就有与汉族相似的定亲、婚礼、回门等程序,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酒。应该说蒙古民族的豪放、热情、直爽的性格都贯穿着酒的润泽。

满族

  满族古时候多在东北地区生活。东北荒凉原始,人烟稀少,有“北大荒”之称。因其生活条件恶劣,所以形成了粗犷豪放,尚义好饮的性格,他们一般酒量都很大,特别喜欢烈性白酒。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满族狩猎图

  满族人在宴请客人时,主人家里所有的男女都要翩翩起舞,跳舞时有一人唱歌,其他人发出和声。东北气候寒冷,习惯于在屋中垒砌土炕,这时要请客人坐在比较光亮温暖的南炕,以示尊敬。主人要按顺序先递烟后献茶,饮茶后把酒注入一个大酒杯中,用盘子托着敬酒。如果客人比主人年长,主人为表示尊重要长跪进酒,待客人饮完,主人才可以起身。客人如果比主人年轻,主人则要站着敬酒,客人回敬要稍微有些屈膝再饮。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满族少女持杯敬酒迎接客人

   满族妇女与汉族不同,可以参与敬酒,其礼节与男人相仿,即长跪敬酒,不过客人可以象征性应付一下即可,但是酒不能沾唇,若是沾唇了,为了尊重就得将酒一饮而尽,否则妇女就会长跪不起,直到客人饮完这杯酒。满族同时也有这样的礼俗,主人给客人斟酒,喝酒要用小盅,客人喝酒要杯杯都留一点底儿,俗称“留福底”,这是预祝主客生活富余美满。

  满族也很盛行用酒、肉奠祭先祖。有些满族人专中的西屋是专门供奉祖先的地方,供有祖先的画像或牌位,每到祭日要恭敬地奉供酒肉,全家一起礼拜,仪式十分庄重。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满族武士像

  满族过去商议儿女亲事,媒人必须连续去女家三次,女家方肯表态,以示“好事多磨”、“贵人难求”和为婚后女子争取家庭的地位做铺垫。媒人每次至少要带一瓶酒去男方家,所以民间有“成不成,三瓶酒”的调侃之说。

  婚期确定后,男方须向女方赠礼,如酒、猪、羊、鹅等。贵胄人家结婚时送酒一般都是整坛成双以示厚重。满族人结婚与汉族一样,也要喝交杯酒。不过那是是新人入洞房后,两入在炕上相对盘腿而坐对饮交杯酒酒,让酒助新婚之喜。新娘回门,要新婿陪行,岳父也要照例摆酒,岳母杀鸡设宴款待姑爷。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持杯敬酒,喜气洋洋。

  满族人每逢喜庆或祭祀夫事都要设肉食宴会,只要是旗人,不管是否熟识都可参加,不但人多显得热闹气派,也显出满族人的豪爽大方。酒宴一般在院内摆设的芦席大棚内举办,地上铺上芦席。如果是是喜事,地上要铺上红毯,并在上面安放座垫表示喜庆,让人一目了然。要是祭祀就不能铺红毯,而在芦席上直接摆座垫,满族人习惯盘膝坐在座垫上,十人或八人围坐成一圈,主人端一方大约十斤重的烀得烂熟的猪肉,放在一个大铜盘里,散发着腾腾的热气和肉香,桌上放一个盛满肉汁的大铜碗,碗内放一个勺,在每个座位前面放一个小铜盘,然后将酒倒入一个大碗中,每个人捧碗依次大口饮酒,不到一巡就要添加酒水。这种传统酒宴主人不备筷子,客人要自备锋利的手刀,以便自切自吃。

朝鲜族

   朝鲜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朴实爽快的民族。朝鲜族的男人多数喜欢饮酒。每逢节假和闲暇之时,走亲访友,围坐一起,不拘菜式,举杯畅饮,一醉方休。朝鲜族与汉族交往时间很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许多饮酒习俗与汉族人基本相同,甚至还不同程度地保有古老的礼仪,富有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有敬老的传统,“归婚礼”是朝鲜族盛行的非常隆重的一种仪式。在朝鲜族老结婚60周年时,由子女们为健在的父母双亲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届时,6 0年的恩爱夫妇要穿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子女们摆上盛大的婚席,招待宾朋。子孙们要给老人一一跪下敬酒,等老人喝过后,再按年龄辈份来依次倒酒,还要等老人先举起杯,其余人再依次举杯饮酒。在朝鲜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中,父子如果同一酒席,儿子不得当着父亲的面抽烟或喝酒,以示长幼有别和儿子对父辈的尊重。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正在庭院中跳舞的朝鲜族老人

  朝鲜族老人在“六十花甲”、“七十晋甲”时,与汉族一样,子女们都要为老人们摆花甲宴来庆祝寿诞。亲朋好友们也都会赶来,虔诚地为老人祝副。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朝鲜族传统婚礼

  朝鲜族喜爱饮用自己酿制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米酒“麻格里”。麻格里以糯米饭酿成,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要求也很高。如做米酒,要先将玉米发出芽子,再晒干碾碎,用糯米面和玉米芽一起做成曲胚。做成酒一周之后便芳香四溢,打开装酒的封坛盖,上面会出现一层清汤,这说明米酒已酿成。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婀娜多姿的朝鲜族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正月十五日早晨喝“耳明酒”也是朝鲜族的风俗。在正月十五这天早晨,要空腹喝下耳明酒,可以祈祝一生的耳聪。耳明酒并不是特别配制的药酒,只是习俗说法,凡是在正月十五日早晨的酒,都叫“耳明酒”。

藏族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据史料记载,藏族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

   巍巍雪山、莽莽草原造就了藏族人民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佛教思想的影响又使他们具有仁爱、节俭的美德。藏族人普遍喜爱饮酒,却绝不酗酒。平时生活中一般不饮酒,但饮起来却总要酣畅尽兴。

在大多数藏区,逢节日时,如果客人来家,主人要向客人连斟三杯青稞酒敬献。 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杯,捧献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双手接过后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第三杯等主人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如果客人实在不能饮酒,也要小啜一口,然后用手指醮酒向空中弹三下,这样才不会受到主人的责怪。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仪式,那就是很严重的失礼行为,会让主人很不高兴。如果客人放量畅饮以致酒醉,主人也绝不会讥笑,反而会认为这是坦诚的表现。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酒在藏族婚礼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提亲时必须带“雅叙酉仓”这种提亲酒。女方如果答应婚事,就要邀请村里的长者和媒人一起喝“订婚酒”。一旦饮了这次的酒,就算正式订婚,女方不能再许嫁他人。结婚之时,更要准备大量的青稞酒以宴飨送亲者和来宾。其中有“迎亲酒”、“辞家酒”、“庆婚酒”等等。

  在藏历新年,藏族家家都要喝青棵酒来庆祝。初一早晨,家中每个人都要喝八宝青稞酒,喝了之后才能起床,预示着新年伊始就会丰衣足食,步步吉祥。在元宵的灯节、六月“雪顿节”、七月“望果节”和“沐浴节”,人们照例都要喝酒庆祝。跳锅庄是藏族最快乐的饮酒时候,青年男女围成一圈,圈中放小桌,小桌上放几坛青稞酒。男女两队青年轮流领唱,翩翩起舞,还不时地去圈中喝上一碗酒。酒助舞兴,歌借酒力,直到重宵达旦才尽兴方休。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藏族妇女再给来访客人斟酒

  藏族饮酒还有一大特点,同蒙古族一样,就是唱酒歌。每逢重大场合,主人敬给客人酒时,要擎着酒杯唱酒歌,内容都是即兴之作的赞颂、祝福之词。藏族非常善于运用比喻来表达感情,如西昌地区一首酒歌唱道 :

  阳光为什么这样明媚?是因为菩萨洒下了吉祥;

  我家为什么这样欢乐?是尊贵的客人来到帐房。

  哈达是敬礼上师的贽礼,这杯中的美酒请我最知心的朋友品尝。

  在唱酒歌时,不仅身子要伴着节奏翩翩舞蹈,而且杯中的酒绝不许洒出。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来回敬,这样此唱彼和,气氛十分执闹,同时把宴会不断地推向高潮。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油画藏域阳光

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人口1300多万,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广东省等地。壮族人民喜歌善舞,也喜酒,其酒有家酿的,也有购自市场的。壮族民间称1 5 °左右的低度酒为“单酒”,30 °左右的中度酒为“双酒”,60 °左右的高度酒为“三花”;从原料上看,用米酿的酒为“米酒”,木薯酿的酒为“木薯冲”,榨甘蔗制糖的副产品酿制的为“糖泡酒”。壮民们最爱饮的是米酿双酒,称为“米双”和“土茅台”。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壮乡组舞

  壮族民间还比较讲究以中草药泡制各种药酒,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七酒”、“蛤蚧酒”、“三蛇酒”就有这样的功效。壮族人家喜欢用自制的水酒配以各种动物的内脏调制成酒,配以鸡胆的叫鸡胆酒,配以鸡内杂的叫鸡杂酒,配以猪肝的叫猪肝酒。这些酒味道浓美,喝起来余香在口,回味无穷。

  由于同汉族交流的历史久远,壮族的很多饮酒风俗和礼仪都与汉族相似。在婚姻缔结的过程中,男女双方互相如意后,男方择日送礼订婚,礼物中必须要有米酒6千克。女方受礼吃过订婚酒之后,岳父还要择日宴请女婿。作陪男宾不论有多少,都要共坐一个大桌借以考察女婿的品学。在结婚前的10天里,男方还要给女方送各种礼物,称为“报喜日”,其中也要必备米酒两斤送给女方。婚礼非常隆重,头一天在女方家办喜酒,婚日在男方家办喜酒。在接亲的仪式中,代表快乐的酒和歌几乎贯穿了婚礼的全过程。接亲的那一天,女方家在正门阶梯的每一级上都摆上一碗酒,这叫“拦梯酒”;还在门口摆上三碗酒,这叫“拦门酒”,有三至五名当地最著名的歌手站在拦门酒的后面,与男方家派来的接亲队伍对唱。双方就如刘三姐对歌一样的互相唱答,你来我往,天上地下,最后才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对答女方歌手盘问的72首歌,把新娘请出房子,接出家门。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庆祝节日时壮族妇女在跳纸马舞

  壮族妇女在生育后有喝坐月酒的习惯。坐月酒有十分讲究的制法:用新鲜糯米在沙罐中精酿成甜酒,将小公鸡杀死并收拾干净,然后将这只鸡浸入甜酒中,用文火煨烤,最后取酒液给产妇喝。这种酒颜色乳白,味道鲜美,又具米酒的清香,是一种功能极强的温补药酒,可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增多乳汁。另外,这种酒对于体弱多病的妇女也有很好的滋补效力。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壮族日常生活用品

  壮族宴席间敬酒的方式有“串杯交杯”、“交臂”和“转转酒”。双方相互敬酒,客饮主杯中的酒,主饮客杯中的酒,称“串杯”或“交杯”。丰人用一个羹匙,从碗里盛一羹酒,亲自送到客人嘴边,对方必须要喝下,表示尊敬。来而不往非礼也,客人也要拿起另一个羹匙,从碗里盛一羹酒,回敬至主人的嘴里。不管饮酒有多长时间,都使用这样你来我往的亲热方式。广西有些地方,主客握酒相互交臂后,各饮自己杯中的酒,称“交臂酒”;主客如果围桌而坐,相互之间同时敬酒,各人饮身夸亲友杯中的酒,被称为“转转酒”。在多民族的县里,各民族兄弟一起畅饮,这种方式被亲切地称为“民族大团结”。

裕固族

  裕固人非常热情好客,特别是居住在深山里的牧民,与外界接触很少,只要家里有人来,尤其是对远方来的客人,他们都要亲切地当尊贵的客人来盛情接待。一般习俗是先向客人献奶,后敬酒,最后再吃抓肉。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裕固族少女在烤全羊

  为客人敬酒时,裕固族以饮双杯为敬,尽量让客人多喝。如果客人只饮一杯,主人便说:“你是双脚进来的,不是单脚进的,必须喝双杯。”男主人敬过后,就是女主人敬双杯。客人若是不喝,女主人会假装不高兴地说:“你瞧不起妇女。”客人只好饮下这杯酒。裕固族人喜爱并且善于饮酒,他们喝酒从来不要莱,酒量都很大,不少人能喝几斤白洒,有的妇女也能喝一斤左右。所以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理由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夫妻敬完酒,依次又要由孩子们来敬酒,同样有“你瞧不起年轻人”的话故意激客人,最后客人也盛情难却,只好乖乖地把酒喝下肚,直到一醉方休。裕固人敬酒每次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互相交错地敬酒、喝酒。客人如果实在不能饮酒,也可以不喝。但必须尊重其民族的风俗习惯,接受盛情,却酒以礼,以诚相待。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裕固族同胞在伺客人敬酒

  裕固族有些地区,还用唱祝酒歌的方式来敬酒,每唱一支歌就敬一杯酒。

土族

  土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青海和甘肃的一些地区,他们有着游牧民族热情豪爽和朴实大方的性格。土族最初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以肉食、乳品为主食。转为农业生产并定居以后,土族传统的游牧民族习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酥油茶、大碗酒,吃酥油炒面、大块肉等。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热情好客、待人真诚的土族妇女正在给客人敬酒

  热情好客的土族人,在迎送客人三杯酒的风尚中就展示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土族人认为三是个吉祥的数字,在宗教里,“三”代表佛、法、僧三宝;在自然界,“三”代表日、月、星三光,以及天、地、人三才等等;而在宴会上,敬三杯酒就是祝福客人吉祥如意。土族人在招待贵宾时,客人必须分三次各饮主人的三杯敬酒。得知客人要来,主人会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拿着酒壶和酒杯,站在大门口翘首等待,等客人一下马或下车,就要先敬“下马三杯酒”;客人在进门时还要敬“进门三杯酒”;等待客人脱鞋上炕坐下时,再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当客人要离开时,还要喝“出门三杯酒”和“上马三杯酒”。如果遇到实在不能喝酒的客人,也可以用无名指蘸点酒,对空弹三下,以表示祈求谅解,同时表达内心敬谢之意;若有些人能喝却虚情假意,主人知道后就会不高兴,认为不真诚。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土族送客礼节——上马三杯酒

  土族人请客,喜爱喝青稞酒,吃肥肉块,这在他们眼里甚至比请吃山珍海味还要欢欣。如果一位懂得习俗的客人,看到招待自己的桌上,酒壶上面系了一撮白羊毛,还摆一个装饰酥油花的炒面盒子,同时有一个长六寸、宽四寸的木盘,并且在盘中有一块和木盘同样大小的肥肉,一把五寸尖刀插在肉上,客人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开怀畅饮。因为这说明,土族人已经把你当做尊贵的朋友和上宾来招待了。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和林芝地区。珞巴族人待客喝酒的习俗很特殊,在请客人喝酒之前,丰人自己要先喝一口,并将所有的食物都当客人的面先行品尝一口,以表示酒与食物是安全无毒的,借此表示对客人的真诚相待。按照珞巴族人的习俗,主人如果先尝了酒饭,客人就必须吃光才同样表达信任和感激,否则主人就会不高兴。珞巴人热情好客,以能够挽留住客人为荣耀,如果待客中出现微小的差错或失误,会让他们遗憾终生。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英俊帅气的珞巴族青年

佤族

  佤族人是云南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他们豪爽好客,迎接客人都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佤族待客敬酒的习俗多样,最喜欢饮用的是佤语称为“布莱”的一种水酒。这种酒味醇性平,清凉甘甜,还具有一些保健的功能。佤族人以酒待客的习俗是,不对不知心、不善良者敬酒。对尊贵的客人,主人为表示酒液的安全和诚意,首先要自己先饮一口,然后才依次递给客人饮用。客人伸出右手,要手心向上接过酒杯,以表示感谢和敬意。客人接过酒,一定要喝,而且要喝尽。此外,还有一种敬酒的风俗,主客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去接,并先倒一点在地上,也可以用手指蘸一点酒,弹在地上意为祭奉祖宗,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下去。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身穿传统服装、手持酒杯的云南佤族妇女

  佤族水酒的度数低,但后劲特别大,所以客人往往由于喝时只顾畅快,过后却醉醺醺的。当客人要离开时,主人会再次给客人敬酒,主人用葫芦盛满水酒,喝过一口后,双手敬到客入嘴边,客人一定要喝到葫芦见底,表示平安出门,不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亲情或友谊。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身穿节日盛装的佤族妇女在寨门外等待客人的到来

  佤族人喝酒没有下酒菜,也不与饭混在一 起下咽,因而佤族人饮酒如同汉族人喝茶一样。 

傈僳族

  傈僳族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饮用自酿的水酒。这种水酒以玉米、高梁、荞麦面、稗子等为原料,其中以稗子酒最受欢迎。其制作方法是,先把粮食捣碎、蒸煮,放入酒药,装进罐子,密封贮存发酵几十天以后,即可开罐冲饮了。傈僳族的水酒呈乳白色,甘醇清凉,提神健胃,酒精含量不高,是傈僳人待客的佳品。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云南傈傈族自治州的傈傈族雕像

  傈僳族饮酒时喜欢以对歌、跳舞来助兴,常常是饮乐通宵达旦,有时甚至数日不散。饮“同心酒”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主要用于款待贵客或是签订盟约、结拜兄弟等重要场合。“同心酒”,也称“合杯酒”、“双边酒”、 “双人酒”等。喝酒时两人同捧一竹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同时喝下这碗含有深情厚意的水酒。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酒方式,向客人表达了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诚挚感情。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傈傈族少女向远方来的客人敬酒

  在傈傈族的酒宴中,如果傈僳族朋友邀请你同杯共饮的话,那就说明他把你当成了可以信任的朋友。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云龙县表村乡大栗坪的傈傈族男子与客人一起喝同心酒

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热情好客,喜欢饮酒,不论走到哪个村寨,他们都会用最喜爱的翡翠酒来招待客人。这种自酿的酒是布朗人特有的饮用佳品,他们选用上等的糯米,精工酿造,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绿色植物叶子过滤,使酒也成为翡翠般的颜色,因此取名为翡翠酒。翡翠酒酒液透明、清香爽口,每逢节假日,布朗族居住的村寨到处都酒香飘溢,让人沉醉。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布朗族姑娘与小伙唱情歌

  布朗族人的性格豪爽,对朋友真诚淳朴,与朋友间相见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的习俗。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澜沧江畔的布朗族村寨

哈尼族

  哈尼族人喜欢饮酒,而且是土法自酿的白酒。哈尼族多数人家都会酿制,原料有稻谷、玉米、高梁、小米、荞麦等。云南红河县有一种特产“长毛谷”,用其作原料所酿制的甜酒甜于蜜糖。哈尼族人在生活中注重情爱、友谊,酒是他们连接友谊的桥梁,也是他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象征。哈尼人非常团结和睦,这点在饮酒上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如“资乌都”意即大家聚集在一起喝欢乐幸福之酒,也称为“长龙宴”,因设在街心,又被称为“街心酒”,一般在重大节庆期间进行。到了约定的日子,人们早早就将寨子打扫干净,在太阳偏西时就会听到鼓声响起,各家听到鼓声,纷纷抬着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和白酿的高梁酒,端到街心指定位置,按顺序摆好,哪家的酒菜好,就显得哪家特别体面。很多张桌子连成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长龙,上席就坐者称为“阿窝”,由大家自由选举产生,但必须是儿孙满堂和德高望重的长者。通过简单的仪式之后,大家纷纷离席起舞。随着舞蹈的快乐进行,众人酒兴大增,情绪越发高涨,边舞边将身子伏在 席上,用嘴巧妙地将地上的酒碗叼起,慢慢抬头仰面,最后一饮而尽。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哈尼族棕扇舞

  “阿巴多”是哈尼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一般在十月举行,男女双方邀请人数对等的年轻朋友至少五对,在夜幕降临时约会喝酒,男女相间并坐,成双成对。男女互相敬酒、对饮对唱,直到天明才意犹未尽地依依散席。多数哈尼族男女青年就是在“吃酒”过程中喜结良缘的。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哈尼族的“长龙宴”

  哈尼族还有一种饮酒活动是喝新谷酒,来预祝五谷丰登。在秋收前选一吉日,割一把田问即将成熟、颗粒饱满的谷穗,捆扎倒挂在堂屋后的墙上,以求家神保护庄稼丰收。然后摘下百十颗谷粒,放进酒瓶内泡新谷酒,也可以炸成谷花放进去。这一天是哈尼人的节日,喝新谷酒,客人要举着泡有新谷的酒,祝福主人获得丰年。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端起酒杯,喝一口新谷酒祈福;即使是不会喝酒的婴儿,也要在小嘴上抹一滴。据说,喝过新谷酒可使全家老少身体健康、幸福安宁,多喝新谷酒,会让家里粮库有很多吃不完的余粮。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嘎汤帕节”上手持酒葫芦的哈尼族同胞

  哈尼人待客的传统习俗之一是喝“闷锅酒”。有客来访时,主人要先捧上一碗米酒,俗称“闷锅酒”,请客人喝闷锅酒能够解除旅途的疲劳,只有客人喝了酒后,主客才能谈正事。

  在酒宴上,主人要先给客人斟酒,在给所有的人斟完酒后,还得给客人再斟一次,象征酒源不断。饮酒前主人要先祝酒,然后将贪指伸进自己的酒碗里蘸一下,在桌面上或是脑 门_上划“一”表示除邪和祝全桌人安康。其他人也要蘸酒划“一”,客人最好划脑门,表示与主人情感融合。

  哈尼人在祭山、祭天时,要供九碗酒。村里死人了,奔丧的亲友也要带酒前去。

羌族

  四川西北群山之巅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一一羌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饮酒。羌族人饮用的酒是用青稞、小麦、大麦、玉米煮熟后,拌以酒曲放入坛内,用草加以覆盖,长久储存酿制而成的,被称为咂酒。咂酒营养丰富,解渴止饥,酒性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羌族人很看重饮咂酒,开饮前要先致开坛词,且仪式必须在神台下或火塘的上方举行。家庭喜庆,由当家主人拟开坛词;若是集体活动,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致开坛词。开坛词一般是对心中敬慕的神灵、英雄或生活的赞颂,也可以对主人、客人表达谢意和祝愿。同时,致词人将通心的竹管插入坛内,连蘸三滴咂酒洒向天空,向天地神灵致敬。其后,按年岁辈分每人依次用竹管吸一口咂酒,称为吃“排予酒”。吃完排子酒,就开始互相轮流敬酒,被敬者没有容器,只是用竹管插入坛内欢饮,这叫吃敬酒。饮咂酒时,酒坛打开后要先注入开水,再插上几根长竹管,大家轮流咂吸,人多酒少,就边饮边添开水,直至味谈如水而止。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在四川羌族文化展览开幕式上,主办人和羌族代表一同畅饮“排子酒”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羌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品尝酒丰收

  饮咂酒时,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要唱酒歌,叫做“以歌伴酒”或“以歌下酒”。对于羌族饮咂酒,曾有人写诗赞美:“万颗明珠一坛收,王侯将相尽低头。双手抱定朝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在民间更是有“岷江边上酿咂酒”、“杆杆的酒里找黄河”的歌儿传唱。

  在每年的正月初五至初八,羌族人喜欢全寨聚会一起饮咂酒,在十月初一的羌年则更是如此。他们聚在一起,围着酒坛,边跳舞边饮酒,欢庆一堂。羌族男人酒量都很大,虽然喜欢豪饮,但却很少烂醉。

  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等。妇女和孩子们喜欢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水族

  水族人喜爱喝酒,家家都会酿制米酒。每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要以酒待客。水族人待客时要喝肝胆酒,象征着彼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主人如果杀猪接待客人,要把附着苦胆的那叶猪肝单独切下,用火把胆管口烧结、煮熟,和猪肉一道供祭祖先神灵。当宴客酒过三巡时,丰人取出这叶猪肝给大家看,提示大家喝肝胆酒。主人剪开胆管把胆汁注入酒壶里,轻轻摇匀,并给每个人斟上一杯。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贵宾先喝肝胆酒,然后按顺序往下排。喝到兴起时,主人提议大家喝团圆交杯酒。于是每个人用右手拿起酒杯送给别人,左手接过别人送来的酒杯,都喝别人送过来的酒。贵宾中年岁最大的人先喝,然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喝。每个人举杯喝酒时,其他人要为他助兴,齐声快乐地高喊:“秀!秀!”把酒宴的气氛推向高潮。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两位水族姑娘手持牛角酒杯正准备给客人敬酒

  水族婚俗讲究明媒正娶。青年男女相爱后,男方要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崽去女家“吃小酒”。男女双方的家长要各请两位证婚人,只有证婚人对饮一碗酒,婚姻关系才算正式确立。在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方家去“吃大酒”。酒宴上还要唱敬酒歌,女丰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和客人的诚挚。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贵州三都县水族板庙村的水族同胞正在给客人敬酒

  九阡糯米窖酒是水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饮用酒,因酿酒时间多选在重阳节,民间有“重阳酿酒满坛香”之说,是水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酒。

景颇族

  景颇族几乎家家都会酿酒,一般用大米、红米、苦荞、包谷等为原料自酿水酒,另外还会酿制米酒和有怪味的酸水酒。在景颇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水酒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所以多数人家饮酒量很大,一年都要多次酿酒。景颇族有句谚语:酒能把两座山粘在一起,朋友的心要相通,没有酒不行,饮酒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简里一点洒再喝。在大家共饮一杯酒时,先让老人喝,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载歌载舞的景颇族少女

  在对外交往中,景颇人喜欢用“礼篮”接待尊贵的客人。篮内一般是两小筒酒,一筒水酒、一筒米酒。水酒象征女性,喝了能解渴;米酒象征男性,饮了可消乏。客人接受“礼篮”后,要表达祝福,然后饮篮内的酒。

  景颇人饮酒还有一条规矩:饮酒必成双,要喝两杯或两口,即使不会喝也要用嘴住酒杯边碰十两次,以象征团结和友谊。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云南景颇族歌舞表演

  景颇族举行婚礼,有酒参与的形式很多。新娘在将到新郎家的路上,有个传统习俗,要越三道路障。其中第一道路障,要倒出竹筒里的水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钱。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都是对新娘的一种良好祝愿。

拉祜族

  拉祜人崇尚为人坦诚正直、光明磊落。“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是他们一贯奉行的信条。即便与人偶有摩擦或误解,事后只要互递一支草烟,喝一杯水酒,也就会和好如初。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拉枯族的打歌

  拉祜人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在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酒,还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习惯。拉祜人逢年节或栽种、收割时都要在火塘边开怀畅饮。酒碗就摆放在火塘的四周,酒坛放在火塘的正前方,猎获的动物肉挂满烘烤架。男性长者要演唱《吃酒歌》,歌者边唱边敬酒,快乐异常。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站在村寨旁边迎接客人的拉枯族同胞

  拉祜族结婚约时也有“摆火塘酒”的风俗。媒人带上烟、酒、茶之类礼物到姑娘家去“求亲”,到女方家后,用传统婚俗中的唱词来委婉表达。如对方老人同意这门亲事,便收下礼物,请媒人坐在火塘边并找亲戚作陪,边吃边喝茶,热情款待,确定婚约,商定婚期,这就是吃“火塘酒”。如果女方老人不同意,就以传统唱词婉转答复来人,并将礼物退回。

彝族

  彝族谚语说:“汉人贵茶,彝人贵酒。"可见彝族人对酒的偏好。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酒是必不可少的。彝族人有“无酒不成宴,有酒便是宴”的风俗,所以 才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

  彝族饮的酒,一般人家都能自己酿制,而且种类很多,有烧酒、水酒、米酒,酒又分玉米酒、大麦酒、高梁酒、粟米酒等等。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彝族少女

  酒在彝族的古老习俗中,是人们表示礼仪诚信、联络感情不可缺少的饮料。在任何一个他们喜欢的场所,几个相好的彝族同胞相聚在一起,便会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各自拿出随身携带的酒,喝“转转酒”。在喝酒过程中,大家互相不停地传递酒碗或酒瓶依次饮酒,并热烈交谈感兴趣的话题。如果途中又来了朋友,大伙会自动空出一个座位来,让来人一同畅饮。

  彝族青年男女还有一种“吃山酒”的婚 恋社交仪式。在外出路上,一个小伙如果看中了某一个姑娘,不管是否相识,都可以夺走她的帽子和小的物品,姑娘看中小伙,也可以主动抢走男方的东西。如果被抢的一方不中意,就不会追赶,主动抢的一方只好悻悻地将原物送还。如果被抢的一方也非常中意,就会追赶过来,两人跑到僻静的地方,商量好下次约会的地点,由男方买糖果,女方买酒,双方还要邀请自己的贴心伙伴,到山里去围火对唱,饮酒叙情。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彝海结盟雕塑

  也有彝家姑娘每逢过年过节抱着一坛美酒,插上几支锦竹杆或麦秆,在自家门口的路边上,招行人从罐里吸饮美酒。有一些未婚的男子往往喝了姑娘奉敬的美酒,喜欢姑娘的姿容,就借机向姑娘求爱,最后结成终身伴侣。

独龙族

  酒在独龙族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特定时期,酒还曾带有某种货币的性质。在生产工具贫乏的时期,独龙山寨砍地烧山只能借斧,这时要背去一筒酒给斧子的主人作租金。农忙换工或匠人在独龙寨打工,有时也以酒作为酬劳。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时装表演中的独龙族女装

  独龙族的男方如向女方求婚,要送酒;定亲之时,双方亲家要饮同心酒;婚礼大喜之日,新娘要喝酒,人人都可以与新娘共饮同心酒。所以,当新娘入洞房时,一般都成了“醉新娘”。在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要共饮同心酒。

少数民族饮酒的风俗_酒礼习俗

坐在家中火塘边上的独龙族老人

  还有一种与傈僳族一样的象征友好团结的饮酒方式,也被称为“同心酒”。只要被邀请一起喝同心酒,被邀的人就不能拒绝。在独龙族内部发生纠纷并解决后,通常由族长主持,让双方当事人通过喝同心酒表示和解,重修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