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域东岳庙坐落在城东南柏山顶端,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行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之日,当地要举行各种朝山祭祀活动,周边县、市亦有参与,其中,最著名者称“四醮朝山”。
“四醮朝山”起于何时,尚不可考,但有关朝醮资料,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东庙庙记》碑刻、清顺治十四年(1657)《建醮朝山》碑记载均有记载。“朝醮”是当地一种有组织、有秩序的团体祭祀活动,即在县城按东、南、西、北分建四醮,各醮都供有神祇牌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各醮组织青壮年,抬着神位楼轿,锣鼓开道,铁铳轰鸣,踩着高跷,舞动长龙,汇集柏山,将所供奉东岳大帝神位送还行宫,让其归位,以享大祭。朝醮一切事务由各醮社轮流主持,每年一换,12或15年一轮。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参加朝山的醮民都要在当年主持朝醮的社村集中训练,排演朝山仪仗队形,准备安排朝醮所需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祭祀用品。哪村主醮,一切费用、开支由哪一村村民摊派解决。
东岳庙朝醮,世代承袭,一直延续至民国37年(1948),蒲县解放后,朝山活动正式停止。现庙中仍保存有当年朝山时使用过的“神楼”、“伞盖”、“朝山令箭”等祭祀文物。
蒲县朝山会属于典型的民间信仰活动,它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一项祭拜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民众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近年来,蒲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专门成立蒲县朝山研究学会,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实施抢救传承人工程,编印《东岳庙志》,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民俗重新焕发出活力。2014年,蒲县朝山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蒲县朝山会传统庙会已成为展示蒲县民俗文化魅力的一道亮丽风景。
全县按东、南、西、北分建“四醮”,东醮即黑龙关镇、太林乡、乔家湾乡;南醮即蒲城镇、山中乡;西醮即薛关镇、古县乡;北醮即克城镇、红道乡,每醮分别由仪仗队伍、文艺社火表演队伍、群众代表组成。每逢农历三月廿八期间,老百姓都自发组织庞大的朝山队伍进行朝山,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朝山会现场,十菜三牲呈献殿,八音六乐绕行宫。浩浩荡荡的朝山队伍,雄浑热闹的威风锣鼓,地道精彩的二鬼摔跤民俗表演,地道纯正的龙舞行头、二鬼摔跤、竹马、跑旱船、推花车、踩高跷、抬挠搁等非遗表演,丰富多彩,无一而足。向群众展示了蒲县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一项项古老传承的朝山仪式有序进行,表达了人民群众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