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为黄河从内蒙古入晋南流的第一县。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平鲁两县(区)毗邻。县境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8公里。全县总面积1685.4平方公里。
偏关县历史悠久,从吴城、黄龙池、梨园三处文化遗址证实,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因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历来为兵家争夺重地。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又据《偏关县志》载,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偏关万人会,又名龙华盛会,是明万历皇帝敕准举办、一直延续至今的祭奠祖先、超度亡灵、祈求平安、追求幸福、弘扬民族精神的祭奠节庆民俗活动。它产生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每隔十年举办一次。
明万历年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蓟辽总督万世德(偏关人)抗击倭寇有功,万历皇帝恩准万世德回家乡省亲,并为无数为国捐躯的官兵和因石灰煮海驱敌烧死的海中动物亡灵超度,在县城北部修缮祠堂“白衣殿”,敕准举办“龙华会”,进行祭奠。
万世德(1546-1603),字伯修,号邱泽。始祖随明中山王徐达征战,以壮勇驰名。世德自幼奇颖聪慧,二十四岁时中进士,累官至兵部侍郎兼蓟辽总督。万世德在辽东任职期间,对侵扰我国沿海的倭寇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据《偏关县志·明》记载万世德亲自侦察摸清了出没无常的水贼的活动规律。想出一计,令沿海军民每人烧石灰一斗,先堆积放置。在战斗打响之后,令兵士每人带石灰一竹筒。倭寇每次作战失利都集体入海从水中逃脱。而这一次倭寇逃入水中时,全军上下及时将石灰倒入海中。海水沸腾,蒸气蔽日,水贼不是烧死就是烫伤,战斗获得空前胜利。皇帝万历大加封赏万世德以奖其功。
虽然平倭有功的万世德治住了海盗却烧死了无数鱼鳖虾蟹,之后他常梦见鱼虾鳖蟹向他索命,且经常神情恍惚。在梦中他许下了每十年开一次万人会,超度它们并阵亡的将士。他奏皇上得到允准。万历亲自手书“敕旨钦命龙华盛会”。万世德在家乡偏关城内修文庙一座,作为万人会自1601年开始每10年1次,到2001年已有400年历史。
旧时,万人会会期10-15天,以唱戏,和尚念经做道场、道士作坊、祈求神灵保佑为主。
万人会集佛事、民俗文化展示及物资交流于一体。在白衣殿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水陆道场,超度亡灵;并请上几班有名剧团捧场,全国各地商贾、云游僧人、各类艺人、八音鼓手等助兴;当地百姓张灯结彩、搭建牌楼彩门;街头玩意儿、高跷、龙灯、旱船、抬挠阁、西洋游千、狮子老虎舞一齐出动,整个街头人山人海、万人攒动、热闹非凡。
在1949年以后每年秋季都举办一次物资交流大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交流。10年1期的万人会期间,规模更盛大,更隆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偏关经济的迅速发展,万人会逐步发展为集物资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盛会。每当万人会期间,湖广卖艺、江浙杂耍、山东河南拳术、各地商旅闻讯而来,杂技团、歌舞团、僧侣云游道人等纷纷赶来助兴,县里邀请两班以上剧团进行演出。县城内高搭彩棚、彩门,披红挂绿,使整个山城五彩缤纷,街道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头攒动。县城内的街头社火表演一齐出动,龙灯、高跷、旱船、抬阁、狮子舞、老虎舞、秧歌等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入夜,整座山城灯火辉煌。焰火表演、各式彩灯仍使人不思归寐。真正地使万人会的规模和气势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富裕起来的古城人民使这一“万人”古会焕发新的光彩更加富有生命力。
万人会具有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已转化为劳动人民为了纪念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祈求幸福安康、五谷丰登的一大盛会,对传承我国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