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


顾绣起源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松江(今中国东部上海市)地区的顾氏家族。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1~1567年)松江府的进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绣”。“顾绣”素来享有“画绣”的美誉,是中国织绣工艺中的奇葩。

顾绣由明代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女性眷族创造、发展和传播。其最见精妙之处是以针代笔、以线为墨;以名迹作蓝本、以丝线作丹青,观其作品,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气韵生动,细腻无匹,时人誉为“画绣”。出于顾绣创始人缪氏之后的《东山图》正凸现了其画绣的特点。

顾绣是江南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其技艺历经明代万历、天启、崇祯三朝20年的磨砺,成为了有别于日用工艺,纯观赏性的针刺技艺流派。崇祯《松江县志》称:“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做人物,刻画精巧,为他郡所未有。”

清初松江府状元戴有祺著作《寻乐斋诗集》“露香园缪氏绣佛诗注”曰:上海顾绣始于缪氏(缪氏是顾汇海之妾),尤其擅长山水人物。顾绣,作为绘画中的一种特别形式,早就引起了有祺的关注与兴趣。“顾绣始于缪氏”之说,是戴有祺第一个指出的,这是他悉心研究顾绣后的结果。

据传顾氏的绣法出自皇宫大内,绣品使用的丝线比头发还细,针刺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绣制时不但要求形似,而且重视表现原作的神韵,且做工精细、技法多变。仅针法就有施、搂、抢、摘、铺、齐以及套针等数十种,一幅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精细无比、栩栩如生,受到官府和民间的广泛推崇。

明代还先后出现了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顾绣”名手。韩希孟是顾名世的孙媳,在“顾绣”诸名手中最有代表性。她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认为刺绣不应只是衣裙装饰的从属物,而应以它的独特风格,显示出独立的艺术地位。其绣品大多以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的名画为题材,她充分运用针锋特技来表现画面的神韵。所绣人物神采奕奕,呼之欲出。韩希孟的精湛技艺确立了"顾绣"的卓越地位,她的写真手法对后世仿真绣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苏绣也受她的影响很大。

明末顾氏家道中落,是顾绣脱离士大夫家庭,外传民间的转折点。松江民间妇女争相传习,顾绣之专称已成为了江南刺绣之通名,影响遍及苏、宁、杭、湘、蜀。顾名世也因此被江南绣业尊为“绣祖”。

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始设立刺绣作坊,广收门徙,传授“顾秀”技法。自此“顾秀”在上海附近地区流传开来,民间妇女争相仿制,商人开设绣庄,收购绣品,顾绣之名传遍江南。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1年)以后,“顾绣”逐渐衰落,几至失传。新中国成立后,这项绝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顾绣”从一开始就有别于苏、粤、湘、蜀四大名绣,它专绣书画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它把宋绣中传统的针法,与国画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增添了异彩。

明代后期,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顾绣,为高雅的刺绣艺术,对后世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明代顾绣秘笈主要在于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题材高雅、画绣合一、用材精细、针法灵活创新、择日刺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六要素。以韩希孟为代表的顾绣传世实物,文化艺术内涵颇深,皆是文物珍品,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

传承人

清末民初,南通名人张骞、苏属顾绣名家沈寿,兴办著名顾绣学校“女红传习所”,稍后,松江慈善机构“全节堂”设立“松筠女子职业学校”,开设顾绣班,通过校际师资、教学交流,教育传承成为顾绣返传回松江的渠道。当时顾绣班中的一位女学生戴明教,半个世纪后成了明代顾绣在松江的传人。

戴明教,松江人,1922年生,自幼随姑母学绣;稍长,师从松筠女校中南通宋姓女教师,得传顾绣真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戴明教从业于松江城厢镇街道刺绣社。

《松江县工业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年):“1972年周恩来发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品’号召后,松江工艺品厂热烈响应,聘请了顾绣真传艺人戴名教授徒传艺,恢复顾绣生产……。使具有4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顾绣,在松江重新问世。”

年届50的戴明教口传身教,10多位弟子成为顾绣的新生代传人。戴明教女士传承松江顾绣技艺、维系松江与顾绣的人脉。经原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朱孝岳、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史论副教授陈麦考证鉴定,戴名教的学艺经历和她的师承关系,反映了明代顾绣以曲折的途径,传承到她手中,再由她毕生的研究和传播,发展为今天松江顾绣的过程;从民间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戴明教被社会认同是上海明代顾绣的传承人。

顾绣的表现形式为“画绣”,其成就首先体现于有别其他绣派的绣艺。 顾绣绣艺的特征可以分为“技”和“艺”两个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技”和 “艺”的内容亦有所不同,但技艺内涵和追求,却历经400余年而如一。

年届50的戴明教口传身教,10多位弟子成为顾绣的新生代传人。戴明教女士传承松江顾绣技艺、维系松江与顾绣的人脉。经原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朱孝岳、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史论副教授陈麦考证鉴定,戴名教的学艺经历和她的师承关系,反映了明代顾绣以曲折的途径,传承到她手中,再由她毕生的研究和传播,发展为今天松江顾绣的过程;从民间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戴明教被社会认同是上海明代顾绣的传承人。

顾绣的表现形式为“画绣”,其成就首先体现于有别其他绣派的绣艺。 顾绣绣艺的特征可以分为“技”和“艺”两个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技”和 “艺”的内容亦有所不同,但技艺内涵和追求,却历经400余年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