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特色的民间舞蹈


宣城特色的民间舞蹈

采茶灯

南乡山区茶农,每年元宵节至农历二月二,兴玩采茶灯,相袭百余年。用竹篾扎制一座山形灯架,用彩纸糊饰,绘以花木、飞鸟、茶棵图案,内燃蜡烛,形同一座茂盛的茶山。村姑扮12人,各执花篮灯一盏,身着彩服环绕,“茶山”踏歌起舞。其间,出扮手捧水烟袋的茶行老板和茶贩各1人,夹唱夹白,插科逗趣。采茶灯在春节期间走村串户巡回表演。

狮舞 俗称“玩狮子”。

春节期间盛行境内。东南乡多以花狗皮和黑山羊皮披脊充作狮毛,称“皮狮”。西北乡多以麻丝染彩披脊作狮毛,称“草狮”。狮身均以红绿布缝围,狮头以木雕漆塑。两人于布围之内,一玩狮头,一玩狮尾,在锣鼓声中矫健欢舞。狮舞有文武之分,文狮入宅内舞“踩四门”以及搔首、舔毛、洗面、滚翻、含钱物等动作,表现狮子憨态可亲;武狮多在室外广场盘舞桌凳(或一桌一凳、或三桌三凳),其表演动作有“三点水”、“燕子展翅”、“捣雀窝”、“欢团”等40余套路。结束时,狮子腾空而降,昂首摇尾,绕场欢跃,威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围观者竞相燃放鞭炮助兴。

跑马灯 又称“玩故事灯”。

为春节期间境内普遍流行的广场舞蹈。据北乡金宝圩双陡门陈姓家谱载称,明中叶,陈氏先族为免族人乘闲赌博以及与邻村旁族交欢,年节兴办灯会,相沿至今数百年。

故事灯会,有以宗族筹组灯堂,有以自然村镇筹组灯堂。每年正月初四起灯,十六园灯,时间长、规模大。每堂灯会分天地两班。天故事班7人组成,分别扮饰关羽(手捧《春秋》书)、周仓(手持青龙刀)、关平(双手举方印)、魁星(单手举斗笔)财神(双手托元宝)和合二仙(儿童扮饰,骑坐于大人颈上),随同地故事马灯同时进村。凡见有大门前悬挂灯笼(或燃放鞭炮)的人家即进入宅内,关羽端坐中堂阅《春秋》,周仓、关平分列于后(形同一组雕塑),魁星、财神分作“点斗”、“进宝”动作,和合二仙则入房内床上嬉闹翻玩,待家主在堂屋敬香礼拜后即行离去,谓之“行堂”。

地故事班通称跑马灯。一般为20人左右。每人腰际前后,分系蔑扎布裹马首马尾,宛如人骑马上。仿照戏剧装饰扮成历史故事人物(故称故事灯),如“刘、关、张”、“岳家将”、“杨家将”等,间随手持“令旗”的徒步士卒。每堂灯班,除跑马者外,配有数十个持灯笼者和两班锣鼓,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近百人。春节期间,每晚巡回至周围村镇,当地居民鸣炮迎接。跑马者踏着锣鼓的节奏,在广场中跑演各种阵式,如“龙门阵”、“二龙戏珠”、“四马破槽”、“五马亲嘴”以及“满天星”、“八卦阵”等,最后群马出场跑“欢团阵”。此时,锣鼓铿锵,鞭炮齐鸣,全场欢腾,进入高潮。

猴舞

北乡雁翅一带,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有出观音会习俗,取猴子护驾观音的仪式演变成别具一格的猴舞,俗称“打猴”。由13人化妆成一老猴率12只小猴,在观音出庙停坐时,群猴在锣鼓的变化声中,手舞足蹈表演翻、滚、跳、扑,以及“喜鹊登梅”、“犀牛望月”、“戏牡丹”等舞蹈套路,展现出猴子轻灵敏捷、嬉皮逗闹的生活情态。1956年经县文化馆发掘整理,参加地区会演并获奖。

出抬阁

东乡沈村镇,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大王庙会,兴出抬阁。用一块5尺长、3尺宽的木板设置铁条、坐板,由童年男女扮饰“白蛇传”、“梁祝”、“三星”、“八仙”等戏文人物固坐于架板之上,身着宽大的彩服将铁架遮掩于内,每一台阁由四人肩抬步行,台阁上扮饰的人物手足舞动,凌空飘逸,妙趣横生。

踩高跷

用木制成跷杖,每杖置一横档,表演者将跷杖绑缚于腿上。最低跷杖3尺左右,高者5尺以上。踩跷者多扮饰历史故事人物,亦有扮饰现代人物。每年春节期间,在锣鼓伴奏声中,按照一定阵式,穿舞于广场之上。间有踩低跷者作独立、坐起、对阵开打等技艺表演。城北郊区新村,素以踩高跷著称。该地盛产萝卜,每当玩高跷时,特地扎制萝卜灯伴行照明,独具特色。

舞龙灯

春节期间,舞玩龙灯由来已久。据考,本地早在南宋时期即有“扎龙为嬉,以兆丰之习。境内流行的龙灯有“板龙”、“滚龙”之分。“板龙”多流行于北乡,以五尺长,近尺宽的木板为一节,每节木板扎一弓形龙身,布蒙彩绘,龙长三五十节不等,节与节之间套榫相连,称为“龙骨”,龙头用木雕制,每节龙身板下置一木柄,表演者手持木柄按照阵式,随着龙头上下左右顺序舞动。“滚龙”多流行于东南乡,以蔑扎龙身,外蒙布匹,彩绘鳞甲,龙头为竹扎布蒙彩绘,龙身短者10余节,长者20节以上。节与节之间由彩绘龙鳞的布匹相连,每节龙身置一木柄,表演者系头巾(或红、或白),手举木柄舞动,每节龙身内燃置蜡烛,游行时蜿蜓起伏,舞动时翻腾飞跃。并取“龙从云”之意,由10余人手持两块“彩云牌”伴舞其间,或以“云牌”组排成“天下太平”等字样。龙灯每至一地,锣鼓鞭炮,响彻云霄,人群沸腾,观众如潮。

解放以后,民间传统舞蹈活动日渐稀少,新型的群众舞蹈由城至乡逐步兴起,50年代盛行扭秧歌、打腰鼓和跳集体舞。“文化大革命”期间普跳忠字舞。80年代以后,城区青少年兴跳迪斯科舞,中老年兴跳健身舞。在重大的喜庆节日之际,文化部门有时亦组织传统的民间歌舞龙灯、狮子、高跷等进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