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丧葬习俗


黄山地区丧葬习俗,有一定程序,大致如下:

送终。老人病危,儿孙齐集床前,听侯交待后事。当老人神色有变,儿孙即频频呼唤至其咽气,称之“送终”。老人咽气后,儿孙立即烧纸箔,谓之烧“落地钱”。同时撤去床帐,男去冠,女去笄,及时将死者脱去外衣,更换内衣,迁尸于袭床,称“下床”。头枕瓦片,面覆黄纸,身盖白被单。点油灯,焚香,烧纸箔,子孙哭丧。并将死者床铺草抱至村口焚烧。

报丧。向亲友通报丧讯,一种是派专人口报,另一种是张贴或散发讣告。

入殓。由丧(以处理尸身为业者)替死者沐浴洁身,裹包丝棉、皮纸,然后“开面”(剪开面部眼、鼻、嘴的包裹物),再将寿衣层层套就。寿衣有三领五腰、五领七腰,男着袍,女系裾。死者口含金、玉、钱币,帽系玉石,手握金银或铜钱,以期来世“金口玉言、手掌财富”之意。棺内垫放陈年石灰包,按奇数计放,还将死者生前发、齿和喜爱之物一并放入棺内,外加手杖,杖上系炉灰粽,谓冥中打狗、喂狗用。尸体覆盖被条系特制“千金被”,白底、红绿被面,为女儿、孙女、外孙所献。家人跪棺前致哀,直至盖棺钉封。设孝堂(即灵堂),儿孙昼夜守灵。灵前置牌位、灵屋,设帏帐,点长明灯,设供品、香案。入殓后,儿孙辈披麻戴孝,孝服分等级,按亲疏分轻重,49日之内茹素,不理发,不修面,不串门。富裕之家,请僧道做斋、开祭,接受亲友吊唁。

出丧。停柩坐表最短3天,长则经年。出丧前,亲友于柩前行礼,儿孙哭奠。出丧时,引路幡开道,灵屋、灵牌、纸人、纸马随后,8人抬柩,棺罩红套,上饰白鹤(纸扎),或缚系活雄鸡1只,用以解邪。起柩于庭前旋转数次(以儿女数定)称“回车”,妇女转回。柩行,孝子披麻戴孝,手持孝棒,扶棺行进。亲友佩白随后,至村口,丧者子孙亲属转身跪拜谢客。途中如设路祭者,则停柩答礼致谢。灵柩行进时,沿途鸣锣奏乐、放鞭炮、散发纸钱。

落葬。出丧前,经地舆先生选定基地穴位,破土掘塘,内注石灰、木炭。沉棺后,儿孙到塘前,举下襟盛接地舆先生扬撒的分金米,然后填土堆坟。一切结束后,儿孙亲属齐跪坟前,行大礼,烧香纸,放鞭炮,焚烧灵屋、纸人、纸马等,意为死者入土为安。家属在坟前脱去孝服,另取道返回。翌日,奉死者灵位入祠。有的一时难以选择墓地,则在野外建厝舍停放棺柩数年不等。

以上系指寿终正寝老人而言,如果夭折或非正常死亡,则草率从事。凡为官殁于任所或经商殁于外地者,护柩回籍在郊外设棚停棺,不得入城、入村。

建国后,上述旧俗都已废止。机关、厂矿干部职工,凡因公、因病死亡,均张贴讣告,召开追悼会。单位、亲友送花圈、挽联、挽幛(布料、被面)。亲属佩黑纱,以表哀思。民间丧事,亦大为简化,亲朋送挽幛、纸帛,死者第三日出殡,送葬者佩黑纱,直系亲属白布裹头。是日仍兴请客之风,唯披麻哭丧,风水迷信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