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三代中,酒在整个社会得到了普遍重视。尤其是统治阶级和贵族,更是酒的迷恋者,由于他们,酒开始展示自己豪华奢迷的一面。

夏代酒话

  夏朝约建于公元前2100年,  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自原始渔猎社会进入农耕社会以来,农耕技术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使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社会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发明。现代科学考古出土了大量的夏朝陶制酒器,如尊、罍、斝、盉等作为煮酒、盛酒、饮酒的器物,由此可见,夏朝的经济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酿酒、饮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二里头文化铜爵

  铜爵为酒器,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青铜容器。该器采用复合范铸造而成,形体轻薄,长流尖尾,三足高尖且外侈;长流和尾的造型,加强了重心,使之平衡,且又对称美观。整体造型纤秀简洁,舒展空灵,如同凌空飞翔的鸟,体现了古代匠师的精巧构思。此爵以其棱角分明的长流、束腰修长的身姿呈现出金属器所特有的神态,成为时代最早、器形最美的青铜器典型代表。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南宋马麟夏禹王像

  夏禹,传说中古代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

  《战国策·魏策二》中记载的“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应该是仪狄造酒的最早传说。《世本》有“杜康造酒”之说,杜康身份也有一说,就是夏朝的第五代君主少康。《帝国本纪》和《韩诗外传》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夏朝的末代国君桀的穷奢极欲,建造肉山、脯林、酒池。

商代酒话

  商朝约建于公元前1600年,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牛息。从安阳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许多商代社会的具体史实,对于天文历法知识的运用在甲骨文上都有所反映。“鬯、醴”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都是酒的意思。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也相当成熟,各种日常生活的器具和礼器、酒器都十分精美。

  在商王朝的职官中,设有专门掌酒的“酒正”一职。酒正不是今天的酒类专卖员,而是为了遏制当时饮酒成癖的风气,朝廷专门设置的官职。当时制定了惩治官员纵酒及臣下不劝谏帝王饮酒的进条:“敢有……酣歌于室,臣下不匡,其刑墨。”而酒正就是实行这些律法的官员。在奴隶社会,法律是约束百姓的。商王朝最后一个王,殷纣王还是不能借鉴夏桀的教训,同样“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沉湎于酒而走向灭亡。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南宋马麟商汤王像

  商汤灭亡了荒淫无道、贪酒好色的夏桀,建立了商朝。有鉴于夏桀的失败教训,商汤对于酒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害怕后世子孙因酒误国。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中国最早的药洒就是商汤制成的。

周代酒话

  周王朝建立于大约公元前1046年,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是华夏民族的一支,牛活于渭河平原,以农耕立国,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神农的“后稷”

  周朝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文化繁荣时期,社会制度、道德礼仪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酒成了很多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用品。鉴于商朝统治者因嗜酒而致国家败亡的教训,周公旦辅政时期发布了《酒诰》,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并对民众饮酒也规定了严酷的法令:“群饮,汝勿候。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不允许民众集体饮酒,是害怕他们酒后乱性,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对群饮者要全部抓送到京城处死。酒要依礼而饮,为此,《周礼》记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山东曲阜周公庙棂星门

  周公,就是姬旦,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之后,他辅佐年幼的成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周公制定了《周礼》,在这部著作中,制订了关于酿酒、饮酒、祭祀用酒等事情的严格规定。

载周王朝“设官分职”时,延续商朝设有专门管理王室酿酒的机构和官员,“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吏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设置这么多的人力,可以想见政府对酒的严格管理,以及当时全国的酒产量之大。

  周朝社会安定,商业发达。《周礼》记载:“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城邑市场里有专门卖酒的区域、场所、店肆,统称为“酒肆”。

  《周礼》中还记载了“疡医”的存在。“疡医,以五谷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其中“五味,醖、酒、饴蜜、姜、盐是也。”当时的医生,已经把酒应用到医学范畴,并懂得把握酒的用度。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尚书纂疏·酒诰》书影

  《酒诰》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其中规定,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抓起来杀掉。《酒诰》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归结为,无彝酒,执群饮,戒缅酒,并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以及亡国的根源。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周武王像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对于这个新王朝来说,殷鉴不远,尤其是酒这种东西,在新王朝的君主眼中不啻洪水猛兽,对其深恶痛绝。从周武王开始,制定了严格饮酒制度,以便杜绝因酒而引起的淫乱。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毛诗图卷之《小鹿·鹿鸣》图

  《鹿鸣》是《诗经·小雅》里的一篇,这篇诗歌表现的是诸侯君主大宴群臣宾客的情景,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饮酒、聚会活动。其中关于酒有这样的句子:“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春秋战国酒史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合称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成为名义上的王。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却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期。其间涌现出很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等,他们像璀惭的星辰,为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取菽粟”,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物质财富更为丰富,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酒的大量生产,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酒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人们的饮用品,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谈到著名的刺客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我们仿佛看到两个酒鬼,在酒馆中放浪形骸,借用杯中液体浇心中块垒。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吕氏春秋》书影

  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少书籍里,都有从不同角度对酒的记载。《论语》中有“有酒食,先生馔。”是说酒食用以敬长。还有“惟酒无量,不及乱。”要求饮酒有度。《孟子》中有“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是说饮酒忘亲,是不孝的行为。屈原的《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也就是说,祭奠、献礼要用最美的酒。《诗经·国风·女日鸡鸣》中说: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这说明,人们一旦有了收获,就会饮酒庆贺。《礼记·玉藻》中有“凡尊必尚玄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淤,士侧尊用禁。”这时候不仅人分等级,就是饮宴喝的酒也要有等级之分,不可僭越。《春秋纬》中有“酒者乳也,王者法酒旗以布政,施天乳以哺人。麦阴也,黍阳也,先渍曲而投黍是阳得阴而沸,故以曲酿黍为酒。”这说明人们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酿酒方法。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有“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日:烂肠之食”。骄奢淫逸,过于享受,自然就会烂肠,败坏事业。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酒不仅仅是喝的饮料,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使命。酒不仅是饮宴过程中的重要食物,也是祭祀皇天上帝、祖宗以及沟通感情的介质,特别是酒已经成为重要仪式上表达情感必不可少的敬献之物。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孔子像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教书育人,千古流芳。但是,孔子和酒也有着不解之缘。在《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酒食,先生馔”、“唯酒无量,不及乱”。从上面引述的文字可以看出,孔子的学生经常会用酒来孝敬老师,并且孔子的酒量也还不错,只不过喝的时候很有节制,绝不会酗酒。

三代酒史_酒史文化

清吴历易水送别图

  此图见于吴历所绘《史记人物故事图册》,这幅作品是根据《史记·刺客列传》所绘。荆轲入秦,燕太子白衣送别,高渐离慷慨击筑,荆轲对酒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