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葡萄酒文化与传播史就不得不使人想起人类的航海史,葡萄酒的产区、运输都与海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葡萄酒与“海洋”关系
葡萄酒——生长、运输——海岸海港——目标市场——城市,这条线索“海水”完全成了依托,且不可被“河水”文章来源于佳酿网替代,只有广阔无垠的海洋能做到。相对于白酒大河文化属性的要素依据,葡萄酒的海洋文化本质特征依据更加明显。
萄酒产区的海洋性气候
大西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凉流等洋流,以及地中海式气候。
新旧世界主要产酒国的地理位置:西欧、南非、南澳、南美洲的著名产酒国均濒临海洋,中国烟台也不例外。世界葡萄酒七大黄金海岸便是铁板定钉的文章来源于佳酿网证明(法国波尔多与梅多克、意大利托斯卡纳、中国蓬莱南王山谷、美国加州纳帕谷、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布鲁萨山谷、智利卡萨布兰卡谷)。
运输与种苗传播途径
运输与种苗传播采用海运,国际葡萄酒有世界传播史,白酒却没有成功、完善、广泛的世界传播史,葡萄酒的传播史就是人类的航海史,并与之相吻合,大航海家哥伦布的航线,开创了新旧世界交流的局面。
哥伦布时代,人们将欧亚种属的葡萄苗扦插在土豆上存活,并将之漂洋过海带到新大陆。“西班牙人将酿酒葡萄带到了南美洲,葡萄牙人带到了巴西,英国人带到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荷兰人带到了南非。(引自郭校长《漫谈葡萄酒》)”而对于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来说,白酒还只能算人类世界里的“小众产品”,缺乏“普世价值观”去推广。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变迁,葡萄酒文化甚至渗透到了军事领域,英国海军就用一面“酒旗”来当作舰船的信号旗。当这面两头绿、中间白,并在白色中间印有绿色香槟杯的旗升起来时,表示要召集全体军官举行某种仪式或庆祝,而非代表军舰上的官兵可以开怀畅饮。
除此之外,“掷瓶礼”在世界航海文化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每一艘即将下水处女航的新船都要在舰首由一名特邀女士,手持一瓶香槟的瓶颈,使劲地往船身上砸,寓意祝福一帆风顺、平安归来。
曾经有一位美国总统的女儿有幸执行“掷瓶礼”,却因为力气太小而没有摔碎酒瓶,不得不尴尬地再砸一次。蹊跷的是,这个“掷瓶礼”并未在中国葡萄酒界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可能就是,大家都没有形成葡萄酒是海洋文化的共识,更没有将文章来源于佳酿网葡萄酒与航海文化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意识。
也许会有人拿远离大海的法国香槟产区和勃艮第产区,以及地处中国西部内陆腹地的几大葡萄酒产区来反驳这个观点。殊不知香槟产区和勃艮第产区,即便现在不是海洋,远古时也是海洋,它们的石灰岩和白垩土地质就是远古海洋贝类的化石遗迹。
无论中国的西南还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那些酒庄和葡萄园,尤其是新疆天山、宁夏贺兰山和山西的那些优秀的酒庄,他们要么聘请西方优秀的酿酒师,要么这个酒庄主个人甚至夫妻俩都有在法国等西方著名葡萄酒生产国深造的经历。他们在这些先进国家的葡萄酒大学或商学院里,经过千辛万苦地学习研究,踏踏实实地接受教育,真才实学地获取学位证书,恭恭敬敬地拜师酿酒技术,勤勤恳恳地继承管理经验,原原本本地引进酿酒葡萄品种,兢兢业业地拓荒开垦葡萄园地。
令人沉思良久的是,当初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贺兰山下的立岗公社化建村,因一时兴起开玩笑地给陶胖寻找喝酒的革命经典依据,并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搜罗资料,成就绝世孤本《马克思恩格斯论喝酒》(现已遗失)的时候,贺兰山产区还是一无所有,名不见经传。时过境迁,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如今,贺兰山已成为了世界葡萄酒里冉冉升起的新星。葡萄酒世界里的巾帼英雄杰西斯?罗宾逊女士,也将宁夏产区收录到《世界葡萄酒地图》中。
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员由于在船上长期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体内维生素严重不足,许多水手得了败血症,再也没有能踏上故乡土地。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葡萄酒开始在海员们的生命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成为随船远行的健康使者,为海员们补充维生素。同时葡萄酒还能缓解船员们的压力使大家精神放松。可以说,正是随着这些航海家的足迹葡萄酒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了葡萄酒,勇敢的冒险家与海员们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