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和当代舞的区别(4)


  但是,如果能安静地分析一下深层的文化艺术问题,在这样繁荣的当代舞背后可能会有潜在的问题,甚至是致命的严重。首先,我以为中国的当代舞性质与西方当代舞性质的属性不同的根源,还是一个艺术理念的问题。这个理念的不同在于,后者更为回归大众的艺术性而有着全新的艺术追求、创新,艺术理念的表达还是创作者的根本追究,只不过尝试的角度更为宽泛和包容甚至及时。而前者是不愿被时代淘汰之下的选择,以保住一些再改变一些的改良性为基准。保住的是更具已有意识形态和审美美学性的实质和倾向,改变的是一些陈旧的形态和技术方法。第二、当代舞的风行,会让中国传统舞蹈中的美学、风韵大大地削弱,便会把本来就微弱的中国传统舞形态和美学一扫而光。中国的舞蹈将会没有时间下的历史传承,那么中国的舞蹈将会在“下一个”时间下更为残缺。第三、中国美学上的艺术和任何事物,都是需要“文火焖煮”急不得,旨在慢慢存香、漫漫飘香!如此这般的快餐式舞蹈文化是很难继承和真正意义上地发展中国最有价值的艺术品相和风范的。也许,电影艺术可以完全地抛开“传统”的样式,因为,它的传统性的艺术追求和样式的保存期非常之长,一旦人们想要了解和欣赏时就可以打开胶片,那个“原样”就可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毫不走样地展现于当时的风采。舞蹈艺术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除非都拍成电影),作为舞台艺术的特性,艺术的传承,是需要那一个个的当下人具有跨越时间的本领完成跨时间的艺术形态的展现。这样的一个特性,对于传承赋予人及一代代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非常会被断根的事。中国古代舞蹈的消失不正是自然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和难点吗?第四、现代社会是一个极浮躁的脉动,人们很难安静深入到事物的深层,甚至在观念上就拒绝深入,以为它实在不实用也。故而,舞蹈这门“苦”差事,就更难让舞者潜心研究,哪怕是学非常磨人的传统舞的素材。能具备一身的传统素材的展示,恐怕就少之又少了。这样一来,能跳传统舞的人有多少、能编传统舞,具被传统美学韵味的人,更是不可能有了。一是我们已不活在传统的时间里;二是懒得想向传统学习,因为它实在需要花力气,实在是不容易得到的呀(像孙颖老师这样有深厚传统文化、舞蹈功底者,实在是稀有之宝,难能再有)。第五、在中国目前的编舞领域,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就是:“我们要在精髓上继承传统,但在技法上运用接受现代舞的技法。”这真是一个“挂羊头买狗肉”的典型。试问,舞蹈艺术、舞种的形态特性,以至转为它的编舞方式的技法,都应有一个美学的前提。在这个美学下才可能产生相关的艺术方式,这个方式便是技术技法。这样的技术技法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美学下的产物和为这个美学所用,可谓一个系统产物的配套。怎么会是“有灵魂没有肉体”?那么“灵魂附体”说不就不存在了;如果灵魂不能附体,那么你的灵魂又怎能体现、它的表现形式在哪里、不是一个空谈吗?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个中国传统艺术的诞生和存在,是以他人的技法来完成的,也没有听说过哪一个中国传统艺术没有自身的技法,只是走到今天需要一种发展时有所鉴借。鉴借和借用、替代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和本质嘛!这样的“皇帝新装”怎么会在舞蹈界大兴其道?怪不得我们的舞蹈作品样式极为雷同、极为单一,因为我们会把制作样式在渠道上“同一”,视作全国统一粮票,而不是“身份证”。这样所谓的“当代舞现象”便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或者说是必然的结果。综观中国舞蹈的特长和长处,并不是我们有很多的舞蹈流派、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人,而是中国各民族的不同舞性,让我们得以更多的舞蹈形态风韵,使我们能有不同的舞种概念和样式。一旦走在前面的创作作品,失去了非常多样的技法完成舞种丰富的形态学和内涵,中国舞蹈走向狭窄的独木桥,甚至是死角的那天就不会遥远。因为思想本来就不多,还要扼杀形态、样式,舞蹈的前景就不可能乐观,决不利于舞蹈的健康发展。

  述说以上可能的潜在问题,决不是说当代舞本身有怎样的错。而是针对一味地跟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追求,实在可怕。以此作为对每一个有责任、良知的舞蹈艺术人的交流,留驻我们已有的舞种形态、多元化地产生我们的舞蹈作品,尽可能地挖掘艺术家自身的艺术观点和潜质,使舞蹈的面目真正让老百姓认知,让舞蹈人自身真正地在舞蹈中体会舞蹈乐趣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