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这股改革浪潮的滚滚而来,我校掀起了学习新课改精神的高潮。我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也不断地学习、探究,并且充分认识到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观念,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颇有收获。以下是本人对体育新课改的一些认识,请同行们不吝赐教。
    一、领会课改精神,把更新教学观念作为课改突破口
      体育教学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正所谓“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既为我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又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并且学好、用好《课标》,研究教材,发掘教材的内涵,转变教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要切实搞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它是落实水平目标的主渠道。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思想方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导向,以“育人”为最终目标。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与教材方面,要从育人角度创造性的挖掘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形成、社会化及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更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对体育的感悟和共鸣,教师及时抓住各种教学时机,创造不断生成变化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持续、积极、主动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主张,创设体验式、探究的教学方式。以人为本,着眼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生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无论是在教材  的理解、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都应强调个性风格,不能千篇一律。  同时,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  革的前提和条件,激励、参与、协作、体验、探究、感悟、提高,构成了教学的主旋律,  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这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以下是本人在课改中结合我校实际做的一些尝试。
      1、引进“超市”经营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聪明的商家推行了新型的购物方式——“超市”。它是把顾客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顾客置身于“超市”之中,可以任意挑选自己需要或喜爱的商品,我们尝试把“超市”这种经营理念引进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充满着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或许有些老师误认为,既然学生当了主体,那教师就不太重要了?不然,“超市”虽然自由选择,但还需要商家根据顾客的需要来选进一些物品进行经营。这就反而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去感悟。例如,在以往学生觉得最为枯燥的田径课教学中,改变单一的一节课或几节课学一种技术的特点,淡化技术教学,突出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身心的愉悦,设置了障碍跑练习、负重奔跑练习、两人三足行、各种姿势的跳跃练习、追逐球练习等,课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点组成练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边练习边探讨哪一种动作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远、合作得更默契,最后在结课时由每个小组组长进行小结、评价。这样,培养了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分层次制定教学及学习目标,解决个体差异性
    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要面面俱到,使其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我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共性教学,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投掷复习课中,课前把学生分成A、B、C(好、中、差)三组,制定出每组的达标成绩和投掷重量,在练习中只要该组同学投掷能达标,即可获一面小旗,练习结束看看哪一组获得的小旗多,在结课时给予表扬、鼓励;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远撑、鱼跃皮筋、呼啦圈、低栏架、低跳箱等障碍进行练习,即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竞争性。课后学生反应整堂课都非常兴奋、开心。
      3、激发兴趣,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往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能“依葫芦画瓢”便是最好的教学了,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力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据此,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了学生比较喜爱的篮球和我校传统项目跳高做为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的运动项目,培养体育骨干,并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以体育尖子的出色表现,以点带面,激发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热爱运动、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还活跃了校园的文体氛围。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效,每年都有多名跳高运动员在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比赛中进入前六名,初中男篮还获得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二名等佳绩。
       以上只是我对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一些肤浅认识和初步实践,而且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而且是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伴随着挫折和失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坚信: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同行的协作、资源信息的共享,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