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泗洲中学   张国庆

摘  要: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目的。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的一份报告中就已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办法。”日本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一是: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中外教育家对此也早有预见。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仔的《教育论》中就已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关键词: 主体性 自主  独立 

 

前言:

中国教育目前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大学生在校园生活当中,%60-%70的学生,基本上是无所事事,整天伴随他们的就是一种漫无目的、茫茫碌碌的生活,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谈不上在学术上有什么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以为:“并不是大学校园里的体制问题,也不是学生的个人问题,其祸根应该是中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学习环境和纯粹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课外活动,和在校的自主利用时间,基本上都是老师在强制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根本就不存在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时间。而且时间被学校里安排的特别紧,那么,经过六年的紧张的中学阶段,跨进大学的门槛,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势必会有一种巨大的反差,也就出现了上面说道的那种不正常的现象,大学校园本身是学子们拓展知识的地方,进行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因为种种原因却成了他们享受生活的天堂。真是有一种莫名的可悲。

1999年,在全国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教育的中心必须从掌握知识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来。这是因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理论框架。就一定意义来说,把握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首先,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本身承担着为21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其次,现代教学的目的应是指向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决不能在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衡量标准,而应当注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而这些效果的转变都必须依靠个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自觉自愿的学习。也只有对学习掌握了主动权的学生,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达到上述要求。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少学习的刻苦精神,根据这样的实际,要想取得明显的进步,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因而可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本人以我校初三(1-4)班1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对自主锻炼和学习的认识

个人理解:本人通过几年初三年级体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感受到:初三学生学习时间特别紧张,在临近体育中考的时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果仅仅是上课的时间去锻炼,成绩不会十分理想,那么势必要额外增加一些时间,那么时间多了效果就一定好吗?答案是不一定。本人尝试性的提早进行分项目练习,也就是说:在距离中考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大体上的考试方向,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几个项目,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就要求学生要进行分组练习,一个班级可能要分几个组,做到对学生的“分产到户”,实行课内课外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师定期对每一个组别的学生进行考试和评比,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有的学生自主性不高,自觉性差,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就要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不利因素:目前大多数学校和学校的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更别说自主锻炼了,有的也只是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和一些无益的玩耍上。少数喜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和有效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去练,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于是,学生们心安理得却又无可奈何:学不好体育还不是照样过。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而学习的繁重又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自主锻炼,从而使得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甚至漠视体育锻炼。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生的成绩也上不去。

自主锻炼能力定义: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二、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环境氛围
   自主有“自己做主”的意思,它表现出由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的因素。在问卷调查中,有59.7%的学生喜欢在学习中自主,这说明了学生对主动学习的肯定。在《课标》的目标体系中,对如何实现目标,《课标》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实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途径由谁来做主呢?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与方法去达成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是茫然的,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这个项目”,但学习起来却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难以达成目标;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兴趣或细胞”,但却并不了解自己等。这些可能与我们长期的“被动式学习”以及对个体的关注较少有很大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扼制,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选择,关注学习个体,引导和帮助学生优化选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励个体。
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看,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合作学习存于自主学习中,没有自主学习,没有个人学习的高度责任感与目标,合作学习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自主学生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的结合。在合作体中,个体的目标、责任、独立性与主动性是完成共同目标的基础,否则,共同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在其他学习方式中离开了个体的能动性也同样是难以实现其学习目标的。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其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形成学习的合力。
在学习过程中,就应积极关注学生需要与兴趣。需要产生兴趣,“兴趣引起活动,使个体积极化”,这一点很多的教师也比较清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往往漠视学生的需要,以致学生的需要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而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即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和情绪。如:我校有一个班,在学生刚进校时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就禁止学生打篮球,而到了初三时,班上大部分学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运动、文化课学习等),整个班的情况可想而知了。再如,我们在一次合作学习的游戏中,以观察两人的协作情况和全组合作精神,两队学生进行夹球接力赛,由两名学生背对背夹住篮球往返交接,很多的同学也有兴趣,但部分同学因学校在课外活动组织的篮球赛而想练习篮球,因而在活动中是“身在唐朝心在汉”,最后导致合作游戏根本无法继续下去。由此可见,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与选择,对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内在动力就难以支持。因此,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才能获得其内在动力的支持,才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平等本身是一种价值,它意味着一种地位或关系的对等,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人格价值的体现。有专家说:“最好的学习都包含有放松、行动、兴奋、情绪和乐趣”。在实践中发现,平等的学习环境也最能体现放松、行动、兴奋、情绪和乐趣。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有较多的不平等现象,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经常以“师尊”的姿态在学生面前,甚至学生只有服从的义务,在过去的教学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平等现象,如能力、身体、相貌、气质等差异,使学生感到一种莫明其妙的威胁(这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也造成了某种不平等的因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意愿可能被扼杀,自主能力、探究和创造精神可能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第一,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和谐健康的课堂应是人际关系和谐、个体独立、平等进取,让学生感到一个宽松的没有威胁的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教学环境,在学习中成为自己的主人;第二,尊重差异,赏识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能逐步缩小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比较注意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中的示范、组织等都成为这部分同学的专有权,很多的同学似乎只能欣赏和模仿,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给其他学生带来压力,或给其他学生找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异较大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机会,如像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孩子每前进一步,都给予赏识的目光和鼓励,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必然会得到发展。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施过程
本人初三体育中考学生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提高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体育中考。

    初中阶段是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将进入发育的高峰时期,促成这一阶段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就是体育锻炼。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十分紧张,在体育锻炼中,会使他们偿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欢乐、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给你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而且切实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效地缓解学习当中的疲劳,有效地做到劳逸结合,为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对待体育中考的问题上,使学生感到体育中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是负担,也不应该成为负担,应该把体育中考当作是自己的责任,是每一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责任。也是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身体指标和机能的考察、了解,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弥补缺漏。绝对不能把体育中考单存的看成是一次考试。当每个人都把体育中考看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时候,那么每个人都会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欢乐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也就不会产生过多的压力,反而会产生一定的动力,以至于形成自主学习和锻炼的动机,并形成习惯。

B 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进行分项目、分内容学练,做到“分田到户”,提高自主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学生缺少必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真正的动起来,这样做确实可以有利于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的管理,但是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压抑了学生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所以本人在初三年级的训练和教学中,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学习和训练,每个组别安排两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配合教师工作,并由组长记录每次的训练情况,并向教师及时的汇报。同时,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将结果及时的让学生知道,做到自己了解自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学生成绩已经很好了,就进行换组练习,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做到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学生成绩提高的非常明显,而且学习的效率也比较高,比集体练习,教师统一指导的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集体练习容易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且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发挥,所以效果不好。

C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自主锻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诱导和约束。

本人在对待初三学生时,采用课内、课外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进行衡量,包括出勤、服装、学习态度和能否与教师积极配合等方面进行评分,各个项目都可以达到要求的给予满分,达不到要求的扣掉%1分,最后与中考分数结合,给学生平时成绩。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大提高。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约束,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习惯基本形成,每次课外训练和课前,学生都可以自己做准备活动,而且比较认真,并出现组与组之间比争的劲头,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所以对于成绩的提高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加强指导,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自主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总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世纪,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一代新人,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的改革力度很大,也非常迫切,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应“学会”些什么,因此,研究和探索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3《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北京教育 200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