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节。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是以集会的方式进行,所以也叫棒棒会,亦称“弥勒会”、“米拉会”。是纳西族岁时交易会。
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
除了正月十五县城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当美空普,意为“白沙大宝积宫开门”。这是明代以来延续下来的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庙堂年一度开门,让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为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交流会上,不仅农具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所以俗话称"除了鸡鲁头之外,什么都能买到。
传说一
棒棒节传说古时候纳西族人们的最高统治者木土司想要实行土地改革,跟上改土归流的脚步,但是这样的改革并不适合这里的人民,于是纳西族的人们群起而反抗他们的土司。
那时侯的纳西族人民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他们只有耕作时的锄头棒子和竹竿木棍这些东西能做武器,这些淳朴的人民便举起这些棍棒对木氏土司家族进行示威和反抗,流传到后世,就形成了棒棒会的风俗。
传说二
丽江纳西族棒棒会也叫“弥勒会”或者“米拉会”,据传最早在丽江玉皇阁举行,当地喇嘛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拜弥勒佛,后来渐渐演变成农具交易会,其中以用作斧头把、锄头把、锤子把等的木头棒棒最多,所以简称为“棒棒会”。纳西语中有一句话叫“达哇纳西努”,意思是一过年纳西人就忙疯了。年前疯狂采购年货,年中疯狂吃喝玩乐,到了正月十五,则意味着年过完了,大家开始忙着准备春耕,需要添置一些新农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节日:棒棒节。因为是以集会的方式进行,所以也叫棒棒会。
节日特色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聚居丽江的纳西族都会举行棒棒会。这天,男女老少都穿戴一新,一大早就赶往会场。
现在的棒棒会比起以往更加丰富起来,有了花草树桩,还有人们自制的小弓箭,竹制的剑,新捆成的竹扫帚,篾签编的筐,背箩和簸箕。当然,最多的还是传统的斧头把,锤子把,锄头棒,拖把棍,吹火筒和各式的竹刷子,马笼头,鸡笼,犁,桶,耙。淳朴的纳西族人们还在这天买卖棺材板,似乎这个神奇的民族并不避讳提及死亡,让人们不得不佩服他们。
其实棒棒会实际上是一次为春天的农忙季节而准备的农具交流会,会上的竹具,铁具,木具与树草花卉似乎同时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劳作的开始。这个独特的节日也是纳西族人民勤劳的体现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