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淄川人的寿诞习俗


寿诞,俗称“过生曰”、“庆寿”、“做寿”。是成年进入晚年时期的一项以祝寿祝吉为目的,以酒宴乐舞为形式的生日庆贺习俗。

其实,“寿”和“生日”是有区别的。“年龄久长为寿”。按照民间习俗,五十岁以下的诞辰纪念称作“过生”;而过了这个界限的就称作“做寿”。所以,祝寿有着一个十分明确的行为主体,那就是做寿老人。祝寿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老人进行的。越到老年,祝寿活动的仪式也就越隆重。尤其是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十岁生日,几乎每个家庭中都要举办具有浓重喜庆色彩的“祝寿”活动。

祝寿活动除了鲜明的庆贺之外,还是一种人们追求长寿理想,祈求延年增寿而产生的行为方式。因为做寿的老人,毕竟年寿已高,随着肌体的衰弱和健康水平的降低,老人的寿命会越来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因此,人们也借助“做寿”的机会,举办各种酬神祀鬼、焚香点烛的活动,祈求上天给予老人更长更多的寿运,帮助老人渡过生命历程中各种各样的难关,达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理想境界。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即六十岁称“下寿”;八十岁称“中寿”;一百岁称“上寿”。其中,六十___六十九岁为耆寿;七十___七十九岁为稀寿;八十___八十九岁为耋寿;九十___九十九岁为耄寿;百岁以上为“期熙”。

在关于祝寿的称谓中,七十七岁被称为“喜寿”。因为,“喜”字的行书和“七十七”这三字相近;八十八岁被称为“米寿”。因为,把“米”字拆开,上面两点像个“八”字,中间是个“十”字,下面又是个“八”字,合起来就是“八十八”;九十九岁称为“白岁”。因为,“百”字缺一横即“白”字。一百缺一从数字上推就成了九十九。

从六十岁生日开始,凡逢整十,如六十、七十、八十岁生日举行的寿礼,皆称之为“过大寿”。

民间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也就是遇到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十岁寿辰时,要将其提前到虚岁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岁时来举行。到了整十生日时,反而无所表示。因为民间认为“十”有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不吉利。而将整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九”与“久”谐音,以表示“长长久久”,用来祝愿“长命百岁”。

另外,民间忌讳说老人“百岁”,认为百岁是人寿命的极限,到了百岁也就等于到头了。因此,逢百岁时,多数仍说九十九岁(仍用“久”字之意,谓“久久无限长”)。

六十岁以下的人庆祝生辰只能说“过生日”,不能称“做寿”。正所谓“生日年年有,寿诞六十首”。如果不到六十岁叫“做寿”不仅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甚至唾骂,而且还要“折寿”。“尊亲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越过六十岁,也不能在家“做寿”,只能是“过生日”。

寿诞筹备

给老人祝寿,儿女们都要提前做好大量的细致的筹划和准备工作,以求把老人寿诞做的顺顺利利,圆圆满满,既热烈喜庆,又体面风光。

发寿柬

祝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同僚门生等发寿柬。寿柬是专门用来邀请亲友参加自己长辈寿诞的请柬。寿柬的格式与写法应遵循请柬的要求,大方庄重,内容明确,措词精练达意。还有一些固定的用语。如:父亲称“家严”,母亲称“家慈”。一般为自右向左竖写,右上角写“谨詹于X月X日为家严(或家慈)古稀寿诞。略备薄酒一盏,敬请赐教,恭候”,另起一行再写“光临”左下方写“XXX顿首”,再下一行写发柬日期。发柬日期一般在祝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曰:“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寿柬后,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

预备物资

筹办寿礼,需要做大量的物资准备。一是招待亲朋的物资,小到瓜子糖果,大到饭菜酒水,一样都不能少。特别是寿宴的准备更是马虎不得。殷实家庭通常提前去餐馆预定寿宴,届时餐馆用手提食盒送至主办家庭。条件一般人家就自请厨师备宴,既节俭又实惠,红红火火,也不失面子。

还要准备祝寿的物品,如:寿面、寿桃、寿糕等。寿面多为挂面,没有挂面可用自擀的细面条,叫“长寿面”;寿桃可用白面做成桃形,蒸熟后涂上红绿食色;寿糕是用白面和红枣蒸成的多层枣饼。

布置寿堂

寿堂布置力求庄重、大方、喜庆、热烈。一般人家都把堂屋正厅做为寿堂。大门口一对大红灯笼高挂,红灯上大书金色“寿”字。院内搭棚挂红,堂内张灯结彩。寿堂正面墙上挂中堂画像:男寿多为“南极仙翁”(古代神话中的长寿之神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传说供奉这位神仙,可使人健康长寿。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常衬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女寿多为“瑶池王母”(即王母娘娘,又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等)。她是主管所有女仙的女神,是掌管不死药、长生的上古女神,是保护妇女、婚育、长寿的女神。

中堂也可以是“百寿图”、“八仙庆寿”或大红纸书写一大金色“寿”字。中堂两边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具有祝福寓意的对联。

中堂下设礼桌。桌上陈香烛、寿糕、寿桃、寿酒等。同时,准备一把披有红布的太师椅,男寿放在桌之左,女寿放在桌之右,届时寿星坐此受拜。

寿礼

至亲好友应邀参加寿诞活动,要向寿者赠送寿礼。根据家境状况、身份不同,寿礼也各有不同。但无论赠送什么都蕴含着祝福健康长寿与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在诸多礼品中,有礼金、首饰、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也有衣物、鞋帽、寿杖等生活用品;有寿糕、寿面、寿桃、鱼肉等食品,也有写有福寿字句的寿幛、寿屏、寿匾等饰品。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凡是寿庆用的礼物,一律冠以“寿”字。每件寿礼必须缀上用红纸剪出的“寿”字。若恰逢五世同堂的人家老人祝寿,亲朋会送上一块写有“五叶衍祥”四个大字的大牌匾额,意思是五代人繁衍生息,会带来幸福吉祥。

在庆寿礼品中,每一种都有幸福吉祥的寓意。“寿面”:“面”与“命”谐音,寓意长命百岁;“寿桃”:“桃”与“陶”谐音,寓意其乐陶陶。民间传说桃能驱鬼避邪,又借喻“蟠桃盛会,寿与王母”;“寿糕”:“糕”与“高”谐音,寓意德高望重;“寿酒”:“酒”与“久”谐音,寓意长久……

“寿幛”:是把写有吉祥语和送者姓名的红纸钉在一块布匹上,悬挂于寿堂四壁或在院中搭棚悬挂。书写的吉祥语男寿与女寿各不相同,男寿常用“仁者为寿”、“贵寿无极”;女寿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也有大户人家或有身份的人物送寿戏庆贺的,那是少数。

无论什么寿礼,主家收到后必须用大红礼册逐一登记。一是显示庄重,二是以便日后还礼。因为,中国人讲究个礼尚往来。所以,这是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特殊礼物

老人过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岁几次生日时,祝寿礼比较特殊。

六十六岁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重视。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必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馒头,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肉与小馒头必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七十三和八十四岁,俗谓人的一道生死坎儿。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了这个年龄,老人和子女都比较紧张。其实,这种说法是从孔孟说起的。孔子活到七十三,孟子活到八十四。人们以为连圣人都难以逃避,一般人更不用提了。所以,平时对老人加倍呵护。寿诞时,也有个特别的破法。即子女买活鲤鱼为寿礼。鲤鱼擅跳跃,吃了鲤鱼就会跃过这道坎儿,获得平安健康。

寿诞仪礼

给老人庆寿并无严格的仪式程序,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寿辰之时,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请于神案之上,点燃香烛,鸣放鞭炮,寿诞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后,老寿星端坐寿堂椅上,晚辈们衣冠整齐,恭恭敬敬,依次磕头祝寿,并献上贺寿礼品。

暖寿

暖寿是在自己家族内部进行的聚会,拉开寿诞庆典的序幕。所有来宾全是至亲挚友,没有外人。按规矩,本家近亲到齐,即可将寿堂供桌上的寿烛点燃,堂上的灯也一起亮起来。这时,寿星的子、女、媳、婿、侄辈、孙辈便按尊卑长幼,亲疏远近,整齐地待立两旁,所有来客也排立于左右。

首先,由寿星的子女恭请寿星登堂。登堂后,寿星向供在中堂上的寿星图等神像上香叩首。然后,正襟端坐在太师椅上,接受晚辈的祝福。

行礼顺序从长子到次子,再长媳到次媳,大女婿到二女婿,大女儿到二女儿,按长幼亲疏,依次类推。行礼形式为一跪三叩首。行礼时可口致贺词(吉祥语),表示祝贺。礼毕,寿星吃寿面,大家吃家庭暖寿饭。全家人有说有笑,共享天伦之乐。

寿庆典礼

暖寿的第二天,是正式的寿庆典礼。是全家最热闹、最欢乐的幸福时光。当日上午(拜寿时间大多选在寿庆日早晨,俗信上午属阳,朝曦初露,又是阳中之阳,讨得吉祥),亲朋好友与寿星是晚辈、平辈关系的,都要到堂上行礼,称作“登堂拜寿”。如果寿星年事已高,不堪劳累,亦不必在堂上亲自见客受贺。而是让来宾给供在堂上的神像叩首即可,由此子孙向来宾还礼。如果寿星身体好,按男左女右的位置坐在太师椅上受礼,宾客于红色拜垫上两揖三叩,然后向还礼的晚辈一揖退下。祝寿人如果是晚辈,必须跪拜,并说些祝福吉祥语。如果遇平辈跪拜,寿星则须起立,做用手搀扶的姿势,表示受之有愧,请对方免礼。未成年人拜寿,寿星要给红包,也可由礼宾人员传递。如果有比寿星年长来宾登堂,寿星一定要请他免礼。

一般家庭内部祝寿,如果没有举行暖寿仪式,也在当天上午吃饭前进行拜寿。形式和暖寿一样。拜寿仪式后,寿宴开始。全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景象。

在民间,也有子女将父母的祝寿合在一起举行的,称为“双庆”、“双寿”。这一般是父母年岁相当,寿期相近,而且母亲是父亲的原配夫人,子女才能有这样的举动。但是,不能将不同辈份长者的生日排在一起,进行庆祝。孙子、孙女可以给祖父、祖母合办“双寿”,亦不能将祖父与父亲或祖母与母亲排在一起办“双庆”、“双寿”。

按照习俗,不论年岁多大,只要上面还有长辈老人(父母或祖父母中的一人健在),虽然自己可以接受晚辈或近亲的贺礼,但不能有正式祝寿的提法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寿宴

拜寿完毕,寿宴开始。

拜寿仪式之后,宾主欢欢乐乐,喜气洋洋,愉悦无比。这时,酒宴也在伺候之中。旧时酒宴多在家中操办,所以几乎每个房子都布满席口。有的干脆在院中打棚摆席,一溜的八仙桌摆满院子,桌上摆满美味佳肴,十分壮观。执事人事先遵照尊卑长幼、亲疏远近的原则和男女不同席等规矩,事先排好宾朋桌位和坐次,单等宾朋入席赴宴。

主家热情安排宾朋入席,在一番客套谦让之后,宾主坐定。寿星如身体硬朗,可与宾朋一起入席,就座上位。如不方便,也不必免强。也可以先行入席,一番礼仪后离开。

宴会开始,寿星的长子首先发表祝酒词。主要内容是表达老人庆寿的喜悦心情,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更多的是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欢迎之情和感谢之意。

宴会开始先吃茶点。寿星把寿桃、寿糕、寿果等分给众人。众人踊跃嚼食,意为替老人“嚼灾”。“长寿面”上桌,先用筷子将面条挑起到很高的位置,一边问道:“长不长”?其他人则应声答道:“长”!然后,将“长寿面”放入众人碗中。儿女们要把自已碗中的面条拨向老人碗中一些,谓之给老人“添寿”。

酒宴中,酒香四溢,话题多多。或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或畅叙友情,相互问候。并不断传杯送盏,尽兴畅饮……

寿者的儿子要择机到席,向宾朋敬酒致谢。一般是在席中“上鱼”之时为好。寿者儿子带一小辈手端“传盘”(传菜的木制方盘),上铺垫红纸,放六个斟满酒的酒盅,跟随其后。每到一席,逐个敬酒,表达道谢之意。每个宾客把“门前盅”的酒喝下,再把盘中六盅酒逐一倒入其中,即算完成。如此下来,整个酒宴全部敬到,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到席前敬酒时,大家都一起共饮,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也表达了敬酒之意。

一番热闹之后,酒阑宾散。主家逐一送客于大门之外,拱手道别。

其它祝寿活动

老一辈淄川人的祝寿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由于家境条件、社会关系、身份地位的差别,反映到庆寿形式上也各有不同。除了大众化的庆寿活动之外,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大户人家还有几种活动为庆寿增加了喜庆色彩。

一是请唢吶班子助兴。吹些欢快轻松、寓意吉祥的曲子,给祝寿仪礼增添喜庆气氛。

二是唱寿戏。或是有身份的人送戏拜寿,或是自家花钱顾戏班子。或是酒宴之后,稍事休息,众人陪老寿星看戏,或一边喝寿酒一边看大戏。戏的内容多为喜庆、欢快、圆满的传统剧目,尤其寿戏的结尾以大团圆谢幕,以图吉利。也可以请老寿星点戏。戏班在演正戏之前,一定要先演“八仙庆寿”的开场戏。唱词如:“寿桌团团转,鲜花朵朵开,锣鼓一声响,引出众仙来。今日乃是寿星XXX的寿诞之日,你我驾起祥云,往瑶池一走,寿山连福海,福寿万万年”!然后,八仙亮相,以示庆贺……

三是照“全家福”。这是自民国时期在大户人家或城里人家所出现的一种庆寿形式。老寿星端坐中央,全家或坐或站于前后两旁。美好的瞬间,留给了家人幸福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