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庙原址在海游街道悬渚村东山庙前田塍间,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1981年,迁至悬渚大坎头。姑婆庙坐东北朝西南,正殿三间,两厢庑房若干。庙内供奉姑婆金身,旁依金童玉女,栩栩如生。姑婆庙香火盛隆,每年二月初二为姑婆诞辰,四方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姑婆系元朝末年悬渚大房四世裔孙俞子仁女儿,自幼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配给其表兄为妻。表兄吴岙人吴开先,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仪容美姿,犹如玉人,时人称赞他为“璧人”。十八岁时由弟子生员(秀才)经乡试考中举人,得第一名高中解元,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有一天,吴开先到悬渚拜访娘舅,俞子仁想外甥少年得志,前途无量,恐开先仕途坦坦,豪宅不愁,美女如云。便要他与表妹早日完婚。吴解元暗想表妹其貌不扬,大脚,又不识字,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便推托说未经父母之命,自己不能作主,力辞不允。转日清晨匆匆辞别娘舅,回到吴岙。
天有不测风云,风华正茂年仅二十二岁的吴解元因病而亡。远在悬渚的表妹听到噩耗后,悲痛难忍,终日以泪洗面。此后,给表妹提亲的人络绎不断,每次都被她婉言相拒,姑婆虽未能与吴解元结为秦晋之好,却自誓不再婚嫁,决心从一而终,在家服侍父母。她矢志守节的决心令人可敬可叹,族人都尊称她为“姑婆”。
父母亡故后,姑婆毅然决然地把家安在悬渚西侧山岭上的路廊里,终日织苎纺线,种苎织网,艰难度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为行人烧水泡茶。说起来也奇怪,这岭上有一洼细泉,清澈见底,其底部凹陷,形如织苎用水的小槽。泉水不多不少,只能供她每天织苎和烧茶用水。
姑婆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却把时久日长积攒下来的辛苦钱用来造岭铺路。她出钱叫族人将悬渚村至岭脚陈村的山岭截弯取直,削坡填坑,拓宽路基,弹上石子,将高低不平,泥泞难走的山路改造为坚实的石子路,便利了往来的行人。人们为感谢姑婆的恩德,将这条山岭叫作“苎槽岭”。
光阴荏苒,姑婆已到了古稀之年。临终前,她连续三个月滴水不饮,粒米不进,颜面带着笑容,平静而逝,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悬渚东山庙前田塍间。
传说,村民放牧牛羊,时常蹂躏姑婆坟墓,姑婆每每显灵给予示警。乾隆年间(1711~1799年),姑婆托梦给同房叔伯,说自己坟穴被牛羊践踏,阴宅不得安宁。人们为了怀念姑婆积德修行济众,在墓旁建了一座庙,还塑了她的金像,以青衣裹身,庙门上方赫然醒目地写着“姑婆庙”三字。凡有求子、问疾、求籤者无不应验,祈祷者接踵而至,香火日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