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小苑坐落在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因主人姓汪,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汪氏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
进入小苑的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倚壁而砌的砖雕“福祠”,这是过去大户人家早晚及婚丧喜庆时烧香敬神的地方,因为祭拜的是土地神,所以也叫“土地祠”。“福祠”屋顶左右两端各有一个龙头鱼尾形的鸱吻。传说中龙生九子,鸱吻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特点是生性好吞,能避水火,化凶险,放在“福祠”之上,可以保护家宅平安。两个鸱吻间的屋脊为牡丹花图案,象征着荣华富贵;屋檐下为草龙、夔龙图案,因为在封建社会除了皇家外不能置龙形图,于是用了变形的龙形图案以示华贵;屋檐正面为一排猴脸,猴脸间杂着片片枫叶,这又代表着什么呢?您看,“猴脸”和“枫叶”加在一起不就是“世代封侯”的意思吗?看来啊,小苑主人有了钱之后还想要有点权啊!砖雕历经了百年风雨,但现存的部分仍线条清晰,图形生动,如此精美的砖雕图案在小苑中还有多处。
小苑建筑布局三纵三进,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同时三三得九,也暗含“九州方圆”的寓意。小苑主人名叫汪竹铭,来自安徽旌德,汪氏世代以布庄为业,太平天国时避战乱来到扬州,汪竹铭后来从事盐业生意,从此使得家业兴旺,汪氏小苑由汪氏两代人分两期修建完成,中纵和西纵为汪竹铭清朝末期修建,东纵由其四个儿子民国初年翻建。东路的住宅是长子汪泰阶携同三个弟弟在民国初年翻建的。首进取名“春晖室”。“春晖”一词源于唐朝诗人孟郊的诗篇《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取“春晖”意以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此厅堂在东面,得阳气之先,春光乍露,满室生辉,的确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