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姓氏文化里贵姓只有35个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我国的姓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是在不断演变,有的逐渐消失,也有新的姓氏出现。姓氏的形式分单姓,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甚至是五字姓,以前我们熟知的百家姓,大概有五百多姓,到了今天,何止百家,我国目前的姓氏已超过1.3万个,是名副其实的万家姓。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跟别人初次见面,为了表示尊重,一般喜欢问:“您贵姓?”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姓氏在古代是有贵贱之分的。从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姓和氏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按秦汉以前姓氏的说法,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

在秦汉以前,我们的姓其实并不多。清茆泮林所辑的《世本·氏姓篇》记载,秦汉以前有20个姓;后来的清代大儒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又作了统计,说见于 《春秋》的只有22个姓。如果将这些姓聚合去重后,就会发现,古时的姓真正算起来只有35个,它们是:姜、妫(guī)、姚、赢、姬、偃、董、防、礹(yán)、姒(sì)。子、秃、任(妊)、风、归、篯(jiān)、隗(wěi 或 kuí)、彭、曹、芈(mǐ)、衣、漆、曼、斟、酉、熊、允、滕、祁、巳、裫(yuàn)、荀、僖(xī)、儇(xuān)、己。

看到了吧,如果上面没有你的姓的话,你今天的姓可能只能称为氏。

“姓”是一种族号,是维系血缘关系的纽带,“氏”则代表官职、爵位和地位,是利益的象征。比如姬姓,它下面就有孟孙氏、仲孙氏、叔孙氏、后氏等很多个氏,孟孙氏下面再分氏,如子服氏、南宫氏。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 “氏一再传而可变”。但无论氏在下面怎么分,因为同姓,相互之间是不能通婚的,这就是我们在古书所见的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当时,社会阶层等级严格,一般的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用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平民地位低,既没有姓,也没有氏,只能是干巴巴的一个名。比如我们熟悉的盗跖、疱丁,都是职业加名,没姓也没氏。不过,秦汉以后,姓氏就混为一谈了,老百姓也有了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