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歌:东莞文化名片之一


木鱼,又称木鱼歌、摸鱼歌或沐浴歌,是广东话演唱的民间文学形式,一般认为起源于南朝萧梁时期,爱佛教宝卷传唱的影响下,结果地方民歌而最后形成,是东莞文化名片之一。

木鱼的演唱形式颇为独特,表演时演唱者靠敲击一段刳空的硬质木头来掌握节拍。唱词基本是七字句,通俗易懂。木鱼的内容大都是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有一些佛教故事。现有的五百多部木鱼书,大部分是长篇作品,改编之作为数不少。

《花笺记》和《二荷花史》是木鱼书创作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而《背解红罗》则是改编之作中影响较大的作品。

《花笺记》写书生梁亦伦与杨瑶仙、刘玉卿两个女子间的爱情故事,全书共五十九回,文笔细腻生动,富有诗意。郑振铎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写“少男少女的恋爱心理,反复相思,牵肠挂肚,极为深刻、细腻”。《二荷花史》共分四卷六十七则,写少年书生白莲与何映荷、裴丽荷两女子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的故事。作品颇有浪漫色彩,在何映荷、裴丽荷对爱情的忠贞而执著的追求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反封建礼教精神。《背解红罗》又名《背解红罗袱》,由鼓词改编,共十二卷,写汉武帝与皇后苏金定、苗妃之间的恩怨故事,情节曲折,颇能引人入胜。

木鱼书也有一些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作品,如《金山客自叹》《华工诉恨》就是反映1905年反美拒约运动华工生活的作品,有较高的现实政治意义。

“木鱼歌”是广东省民间方言歌。它的演唱形式,以弦乐伴奏为主,也可以用小锣鼓或竹板等打击乐器伴奏,或不用乐器伴奏个人清唱。这种歌的腔调和节奏洒脱自由,悠扬悦耳,深得群众喜爱。

木鱼歌特色

“东莞木鱼歌”是由广州木鱼歌演变衍生而成的方言歌,在东莞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广泛流传。石排一带近百年来最流行的木鱼歌有《金丝蝴蝶》《背解红罗》等全本歌曲和《禅院追鸾》《陈姑追舟》等杂锦短歌。这些歌曲在本地区被广泛传唱,历久不衰。《牧童山歌》《妇女哭嫁歌》《哭丧歌》等风俗民歌的腔调也出于木鱼歌。

东莞木鱼歌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地方色彩浓厚

内容上,东莞木鱼歌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俗色彩,语言上,它大量采用东莞地方习惯用语,例如:

1、哩吓空身净世无挨傍                2、洋甚(读灿)揩来坎钵头敋敋

3、空剩一个王佬街头卖老糠敋      4、将人弄得甘深伤

5、放清两眼卯高头                        6、抽身回避料花园

上列各句,分别摘自《金丝蝴蝶》《王公卖仔》《周氏番嫁》等木鱼歌。带划线的词语,都是东莞地方的特有用语。

“哩吓”表示时间,指现在的意思;

“洋甚”“钵头”“老糠”,指陶瓷制的器皿;

“揩”是拿的意思拿;

“坎”是碰撞的意思;

“卯”即仰起头;

“料”是游玩的意思;

“深伤”是严重或凄凉的意思。

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东莞方言,有的歌词中还有本地区的土语。

有丰富的音乐内容

木鱼歌出自不同师门,但这种民间歌曲很有音乐节奏,有喜、怒、哀、乐等丰富感情。且旋律很优美。

前后装饰音和上下滑音

东莞木鱼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歌词里有很多前后装饰音和上、下滑音,是唱者随时按需要加上去的,听起来觉得特别圆润和谐,有“余音袅袅”的韵味。

木鱼书,一份成于东莞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东莞人民在木鱼书这一园地里,培育过被海内外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公认为最绚丽的花株——《花笼记》《二荷花史》。这两棵绚丽花株的芬芳,曾陶醉了西欧的诗人。东莞人民,在木鱼书这一园地里,也曾播种过千百种木鱼书的幽花小草,这些绚丽花株,这些幽花小草,东莞人民几百年来曾沐浴过它的芬芳。它美化过东莞人民的精神,点缀过东莞人民的生活。时至今日,绚丽花株,幽花小草,叠积成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