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民间习俗之“尝新”


人们世代相传的“尝新”习俗由来已久,据岳麓书社发行、海上编著的《中国人的岁时文化》中《夏小正》上“五月”篇中写着“菽蔴”,是五月有吃新的意思。朋友家人共度夏至时令,为此,“尝新”一词成为口头语。在荣昌一带逐步演化为以稻谷收获时吃新米饭为主的祭祀活动。据中国物资出版社发行的朱宁虹主编的《中华民俗风情博览·礼仪生活卷》记载有“为啥头碗新米饭要喂狗?”的尝新习俗。荣昌大部分居民是“湖广填四川”而来,祖籍系两湖两广、福建、贵州、江西等地,移民到这里后带来了较多的生产经验、生活习俗和民间传说等,与当地土著结合。因此,文化底蕴厚重、形式多样。

有关“尝新”的来历,据1988年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重庆市荣昌)》刊载了《尝新的来历》一文:传说在很久以前,我们国度并产稻谷,相邻一个叫‘洋国’的才有出产,并且谷粒从禾秆长到禾尖,但“洋国”四面都是汪洋大海,我们这里有一条很通灵性的狗,它知道了人们渴望得到谷种,于是就冒了风险去“洋国”的谷堆里裹了一身稻谷往回赶。可是,当狗一跳进海里,身上的谷子就往下掉,它急中生智,把尾巴翘出水面,只剩下尾巴上几颗稻谷了,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终于把谷种带回了。后来,人们为了不忘本,感谢那条狗,同时也庆祝丰收,每到稻谷刚成熟时,就要举行“尝新”仪式。

在《广东罗氏农村日历》中还列出了“尝新”的黄道吉日。

荣昌地区的尝新仪式经过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新的农耕方式和外来文化习俗的侵蚀,举办这种传统的尝新仪式仅在极少的老农家中保留。

尝新仪式一般在夏至节前后举行,具有浓厚岁时文化特色。

择期:有钱人请阴阳道士推算定日,一般以广东历书上标注的尝新(又吃新)日为准,还有的是选择历书上的吉祥日为尝新日。

请客:在定了尝新日子后,家主便请来自己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来尝新。

备祭品:主要是香蜡纸烛、蔬菜及肉食。

请乐班:联系乐班或戏班子前来庆贺。

沐浴:在尝新日的头天晚上,祭祀主人要洗澡、更衣,以示慎重礼节。

择谷:尝新日当天,主人到田间摘取成熟的一定谷粒,去壳后单独进行蒸煮。

迎宾:所宾客到来之时,民族吹奏乐班和家主分列于大门两旁,吹打迎宾曲,恭候客人光临。

供祭品:饭菜弄好了,将新米饭盛于5个碗中(其意为五谷丰登)。还将雄鸡、鱼、刀头、稻谷、绿豆、豌豆、高粱、玉米等祭品摆在香案上。

祭拜。(一)敬天:主人点燃香蜡纸烛后,舀一勺新米饭分东南西北掷向天空,最后撒在天井的房上,以感谢天老爷风调雨顺,赐予人间五谷;

(二)敬地:过去的农家供有土地菩萨的,在菩萨前点香烛摆供品以此感谢土地润育出了五谷杂粮;

(三)敬狗:舀一勺新米饭加肉菜喂狗,以感谢狗从遥远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引进了好的粮食品种;

(四)敬祖宗:在祖宗香火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供品进行祭拜,以感谢老祖宗的生养之恩;

(五)尝新:参与祭祀的人,按辈份高低,依次进行尝新。

入席:入席以辈分高低就坐,以示庆贺。

在整个祭祀活动的每一道程序中,均有乐班吹奏祭祀和庆典曲牌。

尝新这个民俗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遗产,因而具有以下主要价值:

一、具有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具有对岁时节令的研究价值;

三、具有对地方传统吹打乐曲的研究价值;

四、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天地和睦邻里的传统道德思想;

五、喂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报恩思想;

六、对传统农耕形式具有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电影、电视、电脑等的普及,丰富多彩的文艺娱乐形式不断出现,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和礼仪习俗已被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淡忘,加之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员已没精力来延续传承尝新这一传统习俗,因而尝新习俗已面临销声匿迹的状况。目前,广顺镇地区只有少数农耕家庭还维系着这一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