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葫芦由“小郑葫芦”传承演变而来。郑祖桥19世纪末生于五常,自幼酷爱书画,常在葫芦上刻字画送与友人。因其个子矮小,人称“小郑葫芦”。其第四代传人郑国华作品落款常用“青牛”二字,久之,人们又称其为青牛葫芦。它有雕刻、火烙、立粉及彩画等4个种类。雕刻分透雕、浮雕、阴刻和阳刻;火烙则分工笔线描、界定渲染;彩画分重彩和淡雅;立粉分描金和单色。
青牛葫芦是指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使用雕刻绘画手段雕刻、火烫及彩绘出各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在黑龙江五常一带,已有260年历史。18世纪中叶清政府移民于此地,古老的葫芦文化随之扎根。
青牛葫芦手工制作技艺受清宫廷绘画影响,设计考究,疏密得当,线条流畅、风格高雅,落脚于黑龙江却有江南彩艺的风貌,与山东、河北等地的葫芦制作相比,青牛葫芦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吉祥祝福图案,历史名人、诗词都成为其选题内容;
在创作风格上,青牛葫芦一般不涂鲜艳色彩,继承了“小郑葫芦”端庄高雅的风格。
青牛葫芦还首创葫芦表面涂“立得粉”新工艺,把立得粉、胶、油漆按一定比例调合,用特制的纸筒把这种混合物涂到葫芦上,再在上面描金画银,使葫芦平面雕刻产生强烈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