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盛桥镇垅埂村一带的龙灯风俗


每年的春节期间,在庐江盛桥镇垅埂村一带,人们总要走村串户地玩龙灯。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阵阵,热闹非凡,给当地的村民带来热烈的节日气氛。

相传在唐贞观年间,老天久旱无雨,百姓们苦不堪言,天上玉皇大帝知道民间的灾情后,立马指令一条白龙去长江取水降雨,以缓解人间的旱情。白龙接到指令,腾云来到长江上空,当看到人间旱情严重,庄稼无收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多取了些水去降雨。有道是天上一滴水,人间流成河,结果造成了人间山洪暴发,一下淹死了很多人。玉帝知道后,便派人将白龙斩首。白龙被斩后,托梦给了唐朝皇帝李世民,诉说了自己的冤情。太宗李世民梦醒后,便下旨让人按他梦里的白龙形状,用竹篾扎成龙的身子,一节一节的,头尾共有九节,然后用纸糊上,在纸上画出许多鳞片,让人烧香膜拜,以示祭祀。后来,人们在龙的身体内点上蜡烛,到了夜晚,远远望去像一条真龙。人们又把一节一节的龙身,用绳套连接在一起,扛在肩上走村串户,到处玩耍。从此,玩龙灯这一习俗一直在民间沿袭下来。

到了民国年间,某年突发大水,这龙灯竟然随白湖的水漂流到了一个名叫大朱墩村的湖埂上,当地百姓们不知道是何物,就捞起来扛回村。不久,有人沿着白湖岸边寻访到此,告诉了村人龙灯的这段传说。村民们见这龙灯挺好看的,就选在过年期间玩起来。

到了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当时驻扎在河东马头嘴(今居巢区沐集兆河)的一支国民党军队,经常到河西一带村庄骚扰老百姓。据说有一天,村民们把龙灯扛出村外祈求天下雨,正好国民党军队又来了,一个姓马的连长觉得很可笑:这竹扎纸糊的东西还能让天下雨?便叫手下把龙灯的两只眼睛挖掉。也不知是龙灯真的显灵了,还是一种巧合,天真的下雨了,而马连长没走出村口就倒在地上喊头疼,吓得半死。不久,他便把龙灯请到他的连部去。此时在白湖一带活动的游击队,知道这一情况后,便化装成老百姓去看灯,这样,游击队在当天晚上就一举歼灭了这支国民党军队。龙灯为革命也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国家统一规范地方的名称,村里人就把原先的“大朱墩”村名改成龙埂,意思是当年龙游到了湖埂上,来此落了户,这里定是龙地。后来,在“龙”字右边加上个“土”,这样就成了现在的“垅埂”。

文革时,龙灯被当作“四旧”一把火烧掉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地方政府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鼓励村民们在春节期间重新玩灯,县文化局每年还补贴一点资金作费用,到了正月十五,还邀请龙灯去县城表演。如今,玩龙灯已被当作是一种地方文化,给当地农村增添了一片快乐祥和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