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南北的“东乡武术”


“东乡武术”中的“东乡”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概念,它是指旧桐城东部的广泛地区,即今天的枞阳县周潭、项铺、汤沟、老洲、白湖、金社、白梅、陈瑶湖等乡镇,中心是周潭,这里是东乡武术的发祥地和中心。东乡武术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但习武之风一直延续到现代。东乡人尚武,吴汝纶说:“东乡俗尚意气,其民好斗敢死。”东乡人义气、爽直,性格刚烈,喜欢较真。东乡武术和它所包含的侠义精神,对枞阳人的品性影响极大。

清咸丰年间,清军多次与太平天国义军在枞阳县境内展开争夺战,县民饱受战乱之苦。吴汝纶来到东乡古镇周潭躲避战乱。吴汝纶避乱为什么要来到东乡呢?因为东乡武风盛行,民风剽悍,各路乱军从不敢轻易涉入。

据周潭章氏族谱所载,章姓始祖可追溯到秦朝大将军章邯。章氏家族崇尚武学,家学渊源深厚,历代战将辈出,战功赫赫。唐朝的先祖为仔钧公,系名将,有十五个儿子,他的后代有一支迁至安徽泾县。元时,章天武、天禄兄弟自泾县迁至周潭大山(发洪山)定居,将武术带到周潭。章氏在周潭与周氏等其他几大家族融合后,从此,东乡武术繁衍开来。

历史上,东乡武林高手辈出,著名的有清嘉庆甲子科武举第二名章慕斌、光绪年间威震黔南的将军周南寿、吴汝纶亲自为其作传的一代大侠章观鏊、淮军著名武师章启勋、为父报仇的侠女章素芸等。关于东乡武术在历史上的集体亮相,一是清道光年间,东乡三十六名教应江南乡民求援,来到九华山,大战“花和尚”贾似道,为民除害,威震江南;

二是咸丰年间,东乡三十六名教率领众乡亲,数次与骚扰乡民的太平军展开激战,伤亡惨重,遭受重创。清末以后,东乡武术渐渐走向衰落。但是,那些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东乡武术传奇,像生长在大山之中的映山红一样,葳蕤夺目,生生不息。

所谓东乡三十六名教,是指东乡最有名的三十六位武师。据传,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流传最广的就是“三十六名教打九华”的故事。

清道光年间,有一个名叫贾似道的大内侍卫,因勾引宫女事发,畏罪逃到九华山出家为僧。贾似道自恃武功高强,在九华山纠集一批恶僧,欺男霸女,胡作非为。当地乡民痛恨他们,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听说江北东乡武林高手众多,于是就派人前来求援。侠之大者,为民为国。三十六名教接受了江南乡民的求援,决定除掉这些佛门败类。他们周密布署,精心安排,并派人仔细勘察了道路等情况。然后,从各族中挑选武艺较精的青壮年一百人,以三十六名教为主,装做香客混进九华山。战斗开始后,三十六名教中的孙铁头一肩抗起重约五百余斤的大门,抛下山崖。一个守门的和尚见势不妙,按动机关,要放下千斤闸,封锁山门。武师邓贤美眼疾手快,一肩扛住千斤闸,众武师一拥而入,亮出武器,大打出手。贾似道带领众和尚奋力抵抗,然而哪里是这些东乡武师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十六名教中排名第一的武师章冠鏊生擒花和尚贾似道。东乡三十六名教为民除害,轰动一时。民间艺人把“三十六名教打九华”的故事编成戏文唱词,唱遍大江南北。

清代咸丰初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火烧遍大半个中国。枞阳是安庆的屏障,地理位置重要,因而也是太平军与清军反复的重点地区。太平军数次派出小股部队深入东乡探路。然而,每次都是有去无回,实则是被东乡民众悄悄地剿灭了。太平军与东乡由此结怨。咸丰八年,太平军聚集上万人,与以三十六名教为首的东乡民团在今钱铺乡下黄柏岭对峙,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东乡民团凭借黄柏岭险要地势,使太平军小心谨慎。作战经验丰富的太平军假装撤退,东乡民团见状松了一口气,遂放松了警惕,防守换班时竟然无人到场。太平军抓住战机,一举占领了黄柏岭,并一路进攻到东乡腹地吴桥和周潭。他们在遭遇东乡民团主力后,假装不敌败退,将三十六名教徒诱入黄柏岭包围圈。太平军人多势众,尤其是大规模步兵作战经验丰富。结果,在那一场战斗中,东乡知名武师除少数人突围之外,大多在那场战役中死去。更令人惋惜的是,东乡几大家族之间也因此相互埋怨,结下仇恨,经常为山场等利益发生大大小小的械斗。从此,东乡武术走向衰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场太平军与东乡武师的黄柏岭决战中,东乡三十六名教之首的章冠鏊表现出色,他与众乡亲拼死抵抗,力竭而死。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亲自为章冠鏊作传。在章冠鏊死后两年,吴汝纶为躲避战乱,来到东乡。吴汝纶与章冠鏊并不相识,他在东乡避乱期间,亲耳听到关于章冠鏊的故事,有感于此人的侠义精神,为他写下《章冠鏊传》。这是关于东乡武术弥足珍贵的史料。当面对人多势众的太平军主力部队时,只有章冠鏊率领的章氏千余人与太平军展开战斗,而其他家族早已望风而逃。吴汝纶是这样描述章冠鏊与太平军作战的:“一人(章冠鏊)带剑持矛,奋臂大呼,率众突围而出,出顷之复入,如是者三,格杀贼不可胜计,矢石火炮如雨注,不能中,出入重围中如无人,贼众辟易,不敢仰视。”勇猛的章冠鏊让太平军感叹道:“吾有是人,天下不足争也!”一位让对手都敬佩的高手,才是真正的高手。章冠鏊,不愧是一位民间大侠。

枞阳“东乡武术”已经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乡武术”会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