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运动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纲要》


运动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纲要说明

课程简介(写明本课程的属性、依据,指导思想及作用等):本课程属于社会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依附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为支撑,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和运动训练管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基础知识
(二)使学生了解项群训练理论
(三)培养学生指导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
(四)通过运动技术基础知识在社会体育中运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建议
(一)建议采用课件教学
(二)建议授课过程中,随堂布置“思考题”
(三)建议授课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与答辩
三、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略)
教学内容
绪 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动技术基础课程属于社会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依附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为支撑,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和运动训练管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一、运动技术基础概述与项群训练理论
二、运动技术形成与分析
三、运动技术训练的指导方法
四、竞技体育中运动技术基础分析与指导
五、运动技术评价方法
六、运动技术基础知识在社会体育中的运用
第一章 运动技术基础概述与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对运动技术基础概述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基础等相关的概念,了解项群训练理论,学会运用项群训练理论分析运动技术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 运动技术基础概述
一、运动技术概念
二、运动技术基础
三、运动技术环节
四、运动技术细节
五、运动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定性
第二节 项群训练理论
一、研究项群训练理论的意义
二、运动技术在不同运动项群中的作用
三、项群理论中的运动技术原理
四、运动技术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

第二章 运动技术形成与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对运动技术形成与分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分析的方法,了解运动技术形成的条件与影响因素,明确运动技能转移的概念。
第一节 运动技术形成的条件
一、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学条件
二、运动技术形成的心理学条件
三、运动技术形成的运动学条件
第二节 影响运动技术形成的因素
一、影响运动技术形成的主体因素
二、影响运动技术形成的客体因素
第三节 运动技术分析
一、运动技术动作特征
二、运动技术分析方法
第四节 运动技能的转移
一、运动技能转移概念及种类
二、运动技能转移产生的原因
三、运动技能转移的运用
第三章 运动技术训练的指导方法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对运动技术训练的指导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训练的指导方法,了解运动技术形成的阶段与特点,明确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运动技术形成阶段及特点
一、粗略形成技术阶段
二、改进提高技术阶段
三、巩固运用技术阶段
第二节 指导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第三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第四章 竞技体育中运动技术基础分析与指导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对竞技体育中运动技术基础分析与指导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运动技术和指导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的工作流程与方法。(本章授课时,将采用分组讨论和答辩)
第一节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跳跃)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二节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短跑)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三节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中长跑)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四节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射击)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五节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健美操)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六节 技能主导类对抗隔网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排球)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七节 技能主导类对抗同场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篮球)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八节 技能主导类对抗格斗项群运动技术分析与指导
一、运动技术分析(如:散打)
二、运动技术训练指导
第五章 运动技术评价方法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对运动技术评价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了解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节 常用的运动技术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二、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
三、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四、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特点
第二节 几项运动技术评价案例分析
一、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运动技术评价案例分析
二、排球运动中扣球技术评价案例分析
第六章 运动技术基础知识在社会体育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运动技术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体育工作中,将面临哪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技术基础知识的应用领域。(本章在授课中,将采用分组讨论和答辩)
第一节 运动技术基础知识在社会体育中应用方法
一、社会体育的概念
二、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最佳组织形式
三、目前国内外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
四、运动技术基础知识在社会体育中应用的方法
第二节 社会体育中应用运动技术基础知识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应用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身?
二、如何应用单人跳绳健身?
三、如何应用跑步健身?
四、怎样正确应用太极拳健身?
五、如何解决排球运动中扣球后“冲网”问题?
六、如何解决篮球运动中三步低手上篮后过分前冲问题?
四、成绩考核
一、结业考试为封闭式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90%。
二、阶段测验为分组讨论和答辩,占总成绩的5%。
三、平时考核为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占总成绩的5%。
五、使用教材
无教材
参考书目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6.
2、茅 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6.
3、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4、曲宗湖等.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5
5、张希文.大众运动健身200答[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6、朱琼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1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8、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9、章矩林等.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
10、沃夫曼等.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学特点.中国体育科技,1985.10
11、谈顺义.鲍威尔•刘易斯等优秀选手的技术特点.田径,1995.4
1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1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14、http://study.hactcm.edu.cn河南中医学院教学网; http://cleverzy.hfjy.net.cn科利华教育资源库; 体育教师网; http://61.177.135.167/xuwei/体育与健康; http://www.5ity.com/main.asp中国学校体育网; http://www.gdpopsports.com/广东省社会体育网; http://www.sports.gov.cn/sheti/shehui-tiyu.htm湖南社会体育网; http://sports.hnu.net.cn/麓山体博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