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十年苦心磨一剑_酒史文化


张总十年苦心磨一剑
    发现了潜藏在老酒背后的商机之后,张总结果断开启了他的寻梦之旅。从 2003 年开始,张总结以成都为根据地,几乎每天都不停地大量买酒。酒的种类以茅台为主,以其他名酒为辅;以收藏老酒为主,以批发新酒为辅。
    虽然发现了老酒里面有“黄金”,但是如何“淘金”,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即如何“不走眼”。2004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张总结永生难忘。有一天,他卖给一位朋友四箱茅台,总价1.2万元,朋友给了2000元定金之后他便把酒送了过去。后来,朋友跟他说酒是假的。虽然他对自己的购买渠道非常自信,但本着负责、谨慎的态度,他又专门找多位高人进行了鉴定,均认定为真。如此一来,二人都固执己见,终于约定打赌。当时打赌的承诺是:将酒带到茅台酒厂鉴定,如果结果为真,朋友给他两万元,并报销往返差旅费;如果结果为假,他给朋友两万元,并报销往返差旅费。化验鉴定的结果让张总结非常意外:酒是假的!当天晚上,张总结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含差旅费共支付朋友 2.3万元。虽然在经济上蒙受了损失,但“一诺千金,诚信经营”的美名从此也在圈内广泛传扬。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张总结告诉自己:“仅凭运气买酒绝对不行,必须要有专业的鉴别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这条路走好。”
    从此,张总结一直倾心于打听业内高手的情况,以方便日后多方求教。为了深入了解老酒行业,他采取了自己的“市场调查”方式:全国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高手他就虚心请教,将对方当做自己的老师;遇到鉴定技艺尚不如自己的,他就把自己所掌握的鉴定知识倾囊相授,使对方成为自己的客户。一年 365 天,张总结几乎每天都在和老酒打交道,为了认准一瓶酒,他经常近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查阅资料、细节对比、反复印证,在常人看来枯燥至极的事,他却认为是“一种享受”,他经常形容说“这个过程就像谈恋爱”。每一次买回来罕见的、有年份的茅台,他根本舍不得卖。老婆经常向朋友们抱怨他:“买回来一瓶他喜欢的茅台,看得比孩子都重要,感觉放在哪都不安全,一会儿放这个柜子里,一会儿放那个柜子里,整天抱着这些酒瞎琢磨。”
    确实,对于一个挚爱茅台的人来说,每一瓶酒都倾注了满腔的感情。听说哪里有自己没见过的茅台,如果买不回来,心里就一直痒痒,直到想尽办法买到手才能作罢。2009年的一天,昆明的朋友告诉张总结他那里有一瓶1960年的茅台。张总结听后按捺不住,当即就订了最近的航班从厦门直接飞到昆明,生怕去晚了被别人抢了先。成交之后,张总结又犯了难:昆明到厦门这么远,如此珍贵的酒要是在路上不小心打破了如何是好?反复斟酌之后,还是觉得坐飞机风险太大,于是抱着他的宝贝坐了44个小时的火车回了厦门。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长此以往,身边熟悉他的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酒痴”。张总结自己也说:“我接受这个外号,我对这些东西确实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在学习鉴定知识方面,张总结从来不计代价,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句真经抵万金。”时至今日,张总结依然对其中两次求教经历念念不忘。一次是2003年初到成都的时候,他一直负责为郑州的一位茅台经销商供酒,常常是收集许多箱之后发到郑州,对方经过挑选将真的留下,假的退回来。长此以往,他觉得这样太影响效率,于是他诚挚邀请对方到成都为其“传道授业”,对方的要求是收集够一定数量才值得去一趟,于是张总结在一个月内费尽周折收集了几百瓶茅台,然后提供往返机票和差旅费,将对方请到成都,在这次行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对方跟他谈了不到五分钟的鉴别要义。事后,张总结说:“当时我的资金非常紧张,自己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但为了取得真经,我为人家定了往返机票。我的学识水平有限,但这段不到五分钟的谈话内容,我在心里几乎一字不落地背诵了十几遍,直到烂熟于心。”另外一次求教的经历是在2004年,当时他听说北京有一位鉴定茅台的高手,在取得联系之后,他连夜定了机票,并带了非常贵重的礼品入京拜师。入京之后,对方带他在北京游玩了三天却对传授鉴定方法的事只字未提。临近返程之前,在他近乎哀求的求教下,对方感于其真诚,也给他讲了不到五分钟的鉴定方法。成名之后,每当张总结回忆这两次经历的时候,他总是满怀感恩地说:“专家五分钟,自己学三年。虽然两次求教都花费过万,但这两位高手不到十分钟的讲解,为我鉴定技艺的提高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很好的朋友,我永远感激他们,是他们把我领进了这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殿堂。”
    除了向全国各地的酒林高手拜师学艺,张总结提升技艺的第二个途径是以“假酒”为师。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于对超额利润的追逐,白酒市场的造假方法也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张总结常说:“自己运作老酒这些年,切身见证了真酒和假酒在市场上的博弈,所以尽管自己已经具备相当专业的鉴定知识,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学习。虽然经手的白酒数量很大,掌握的鉴定方法也很多!如何看瓶盖,如何看防伪等细节我都了然于胸,但是为了规避我们这些人的品鉴,造假的方法也在与时俱进,鉴定方法前进的脚步恐怕将永远滞后于造假技艺前进的脚步。因此,买到假酒不足为奇,我只是在竭力将这种几率降到最低。偶尔买到假酒,我从不沮丧,反而喜出望外,因为这给了我提高的机会,我会将其拿来与真酒放在一起,反复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如同磨刀,磨石越够劲,我的刀就磨得越快。”
    在此期间,张总结一直跟朋友们打听,渴望有人能引荐他认识茅台厂家的人,可惜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09年厦门一个经销商朋友开业的时候,他听说茅台领袖季克良先生会出席活动。要知道,季老可一直都是他的偶像啊。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直想着明天见了季老该如何打招呼,怎样才能给季老留个好印象。第二天见到季老之后,张总结激动万分,在征得同意可以与季老合影之后,紧张的心情连带着表情都变了形。照片表情虽然让他感到美中不足,但他依然高兴了很久,终于见到茅台的领导了,他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唯一遗憾的是根本没机会跟季老交流,没机会告诉季老他对茅台有着怎样执著专注的热爱。后来,张总结专程去参观了茅台酒厂。第一次走在茅台镇的街道上,他切身感受到了那份酒文化的厚重和神秘。先后品了20多家厂家的酱香型酒,居然没有一家的口感能与茅台完全一样。直到今天,不知品饮了多少个品牌的酱酒,从来没有哪个品牌能达到茅台的标准。因此,张总结更坚信一点:茅台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是不可复制的,所谓假的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作为茅台的忠实拥趸,他现在已经能做到无论是闻气味还是品尝,甚至仔细看看外观就能知道一瓶茅台的真假。他经常会在爬山时带一个喝过茅台后的空杯子,走累的时候,闻一闻那经久不散的香味,想想自己一生能与茅台为伴,瞬间就忘却了疲惫,浑身充满了力量。张总结常说:“我一直觉得茅台就是我的发动机。无论自己的状态有多低落,只要想到茅台、拿到茅台、喝到茅台,我就立即像打了兴奋剂,像重新上了发条,一切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我越来越觉得与茅台结缘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我无法想象自己的世界如果没了茅台,将是多么的黯淡无光、索然无味。”
    “读万卷书,听万条经,不如吃万般堑,行万里路。”大江南北不断地行走,加上自身的勤学苦练,张总结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名酒鉴定经验。这个时候,“收藏一千瓶老酒”的梦想能否实现对张总结来说已经不重要。他意识到:随着全国酒类收藏热的兴起,陈年名酒将有非常乐观的市场前景,而要在这个行业真正淘到金,就必须走专业化路线。于是在业界朋友的倡议和支持下,张总结担任了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级陈年酒鉴定师。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酒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厦门市名酒流通协会会长等业内职务,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名酒鉴定高手。他旗下的溢利酒业就有这样一支经验丰富、负责实干的专业陈年名酒鉴定专家团,所入库收藏的每瓶酒都至少经过专家团五位以上专业鉴定师的分别鉴定并签字负责,稍有争议绝不收藏,所有藏酒均贴有溢利酒业的专用防伪商标,每瓶藏酒均要抄下喷码存档。溢利酒业茅台酒专家鉴定团队严谨、苛刻、自律的做事风格为其连锁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也让其有了庞大而固定的消费群体。张总结常说:“酒的买卖也是一门学问,买酒时你需要专业的鉴定技术,卖酒同样如此,酒价的高低,酒质的好坏,不但取决于买主的身份,更取决于卖酒者是谁,信誉度如何,我们秉承的原则是:绝对不卖假酒,而且价格公道。”如今,溢利酒业收藏的老茅台酒已难以计数,且一直处于流转状态,张总结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