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古典舞蹈知识


  泰国古典舞剧 分“孔”和“洛坤”。“洛坤”又有三种表演形式,即“洛坤差德里”、“洛坤诺”、“洛坤奈”。“孔”又称哑剧。是泰国艺术的骄傲。它约有三百年历史。据说起源于印度南部的“ 卡达卡利”宗教舞蹈,同时也受到泰国传统艺术皮影戏和流行子南部的“洛坤差德里”的很大影响。“孔”主要表演“拉玛坚”的故事。泰国著名史诗“拉玛坚”,是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的,“拉玛坚”朗“罗摩”的泰文译音。“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的漫游,它描写果萨拉国英雄王子罗摩的一生事迹,叙述了罗摩王子与女主人公息达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刻画出猴族首领风神玛鲁德之子哈努曼率领猴军战胜魔王托沙甘救援患达与罗摩团圆重返故乡的情景。“孔”是专演这部史诗的剧种。

  “孔”剧生、旦服装华丽,点缀着灿烂夺目的金银饰物。帽作宝塔状,镶满珠宝。手脚皆戴金环。旦角着金色披肩,穿纱笼,生角穿半长裤,着紧身长袖衣。胸佩、手镯、塔形帽往往都是真金制作,镶嵌珠宝。金黄色为服饰基调,但每一角色又有固定色彩,使人一眼便可辨认出角色身份。比如魔王服饰为墨绿色,猴王多用银白色,生、旦一般用金黄色。无论哪类舞服皆用金银线饰边,以显示皇族、神灿的富丽辉煌。

  “孔”剧由于演员不作任何对话,因此舞蹈时表意动作十分繁多。比如“爱”的表示是将两手交叉贴于脑前,“友好”的表示是两手臂伸直双手掌平叠在一起;“愤怒”的表示是将手摩擦颈项或伸指、顿足;“喜悦”是将左掌伸平,掌背靠近嘴角;“凶恶”是将食指指在地上等等。这些手语不论有无旁白,一直贯穿全剧。一位优秀的“孔”剧表演者首先要熟练掌握全部表态动作即手语,以便很好地表现剧情。另外,“孔”剧中的生、旦、净、丑和各种动物鹿、猴等都各有一套程式化的舞蹈语汇,演员必须自幼开始练习。

  生、旦基本舞步一样。只是旦角动作收敛,生角动作幅度较大,两腿站立时较开。魔王动作有力、乖张,猴王则机瞥、灵巧。它们的基本舞步、舞蹈造型与生、旦距离较大,还要学习筋斗和舞动兵器,以适应剧中武打场面。由于“孔”剧表演的特定剧场适合大型武打,因此舞蹈动作比“洛坤”强烈,基本舞步则大同小异。即洛坤差德里、洛坤诺、洛坤奈。它盛行于泰国南部,为南部人民所喜闻乐见。演员一般不戴面具,表演比较自由,可以边道白边作手语。丑角还可即兴插科打诨以活跃剧场气氛。表现的内容多取自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现代题材。

  洛坤差德里是最早的洛坤剧形式,始行于南部民间。后来渐渐流传到泰国中部,进入宫廷的被称为“洛坤奈”,即内洛坤,在民间流传的洛坤便称为“洛坤诺”,即外洛坤或野洛坤。内洛坤角色都由女演员扮演,并明文禁令不准宫廷外的女演员表演“洛坤奈”,该禁令直到拉玛王四世才废除。由于皇族贵戚的重视和艺人的提炼加工,艺术技巧日臻完美。其舞步和造型逐渐规范化,表演技艺严格精致,舞蹈造型文静优美,手语、道白均极讲究。剧目内容多数是以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为主题。洛坤艺术的表演队伍最初由选拔的宫女担任。她们往往从五岁至七岁便开始学艺,由专业的皇宫舞蹈教练培训。拉玛王六世时泰国戏剧特别兴盛,外洛坤也从专门由男演员表演发展成为可以由男女演员合演。

  洛坤剧从民间传入宫廷又回到民间,经过漫长的岁月,巳发展成为泰国独立的一门舞剧艺术,被人们誉为“东方有素养的舞剧艺术”,受到泰国人民的衷心喜爱和各国人民的尊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外来戏剧艺术的影响,泰国舞剧艺术也有了改进。孔及洛坤剧开始采用布景和分场,洛坤奈的大型民族舞剧《玛诺拉夫人》分为多场次演出,人物改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布景、道具甚至皇帝出巡的御辇统统搬上了舞台,演出十分隆重、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