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变化



      摘 要:本文着重从阐述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对现代体育的教育观和体育教学功能的新认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目标等方面的转变,使新教材在课堂实践中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变化
      
       前 言
      
      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学习了二期课改新思想、新理念和总结以往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课程改革和发展中,使我对现代体育的教育观和体育教学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等方面有了转变,使课堂教学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实践中,我做到了“四变”。
      1 由“家长式”向“朋友式”转变
      1.1尊重学生是前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源于旧社会,时至今日,有时还能听到这句话。这句话又比 “天地君亲师”
      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为师“一日”,就可以为父“终身”
      ,享有终生的特权。这种说法将师生关系变成畸形,歪曲达到极点。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我理解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彼此沟通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废弃了“规矩”而提出“礼仪”,确立以课堂礼仪来引导师生的课堂行为的理念。并通过与学生协商一起制订一系列的课堂礼仪要求。如:课堂倾听礼仪:①耐心,不随便打断对方,不轻易反驳甚至争吵;②积极应对,认真思考,注意集中,目光正对说话者,通过点头、微笑、提问、质疑等方式积极反应和意见反馈。如:课堂练习礼仪:①习惯,不随便离队缺练,不挖苦嘲笑同学;②行为表现,认真思考练习,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积极反应等。这些课堂礼仪的出现教师首先要按照要求实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多用赞美的、鼓励的、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肢体、手势传递信息。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矛盾和输赢的情况下,要求同学用鼓励的语言“没关系”“再努力”“不泄气”创设互相交流的机会,这些行为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1.2关爱学生是关键。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在世界文明的今天,建立一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爱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现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爱和受尊重的需要”得以满足以后,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在教育教学中我学会了用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自闭症、有智力障碍、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我没有因为他们有问题而看不起他们,而且更加关爱他们。当学生摔到时,我伸手扶起;当学生生病时,我主动关心;当学生流汗时,我帮助脱衣;当学生心理有问题时,我耐心疏导,从细微处关心学生。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如果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爱的力量。

      2 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自赫尔巴特教育学至今,人们在界定教学活动要素的过程中,把学生、教师和他们共同面对并必须处理的第三者——教材,作为最根本的要素。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教书”。似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全部的真谛。这种观念给教师带来一种错觉,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于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就成了主宰学校讲台的生动写照。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素材,它需要教师进行处理,需要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需要从学生学习经验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并建构自己的认识。韩愈在《师说》中倡导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来就不仅是单纯地教授书本,也在塑造学习者理想的道德人格。因此,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策略。不是在教材的内容上做加减法,而是在教材的选编上,依据教育性、科学性和健身性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身体锻炼和动作技能形成等基本规律,以“动”为主,强调练身、养身、健身的协调统一。在教材的分类上,留有充分的空间,让师生有创造地、有个性地发展自己。通过学习使我在“用”和“教”的关系处理上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教”和“用”的区别。
      如:在“走”的教材中从自然走—各种姿势的走—背着书包走—提、拿物品的走—时装表演的走等,在队列“立正、稍息”的教材中从基本的立正、稍息—学校升旗仪式—和老师、家长谈话—在舞台上授奖等,使教材融入了文明礼貌,身体姿态,表现能力,审美情趣,健康知识等各方面的教育,充分的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紧密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知识所拥有的关联性,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我想,这就是用教科书,是现代教师应有的素质。
      3 由“虚目标”向“实目标”转变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学科的发展,而应该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主体是教师,不是学生,比较重视技术的传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群的和谐发展,所以在书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出现大而虚、狭义的目标,这些目标虽然是正确的,每堂课都可套用,但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以及具体的指导意义。在新的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忽然觉得,教学的内涵变得丰富了,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进行了改革,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适应时代育人的要求。
      如:二年级走和跑—“30米快速跑”四个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体会游戏中积极躲闪快跑的方法,懂得在游戏过程中关心他人、互相鼓励、遵守规则的习惯。锻炼奔跑能力。
      第二课时:知道自然站立式起跑接快速跑的动作方法,懂得合作锻炼的好处,锻炼快速应变奔跑能力。
      第三课时:体验蹲、坐、跪、站、卧等预备姿势接直线快速跑到终点的奔跑过程,引导学生善观察、勤思考、学习,增强“我能跑的更快”的学习信心。
      第四课时:在师生与学生自我的评价的过程中,积极正确互相的提出希望和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
      如:二年级跳跃—“立定跳远”五个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体会动物跳跃的过程中双脚同时用力起跳的方法,知道跳跃在生活中的用处。
      第二课时:学会摆臂和蹬地,协调用力起跳的方法,懂得在练习的过程中和伙伴友好合作好处,激发合作学习情感。
      第三课时:体验立定跳远的屈膝缓冲的动作,懂得落地轻巧、平稳对人大脑的保护作用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四课时:学会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方法,树立“我能跳得远”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互相友好竞争,懂得如何对待胜负。
      第五课时:提高立定跳远练习的兴趣,学会互相鼓励和赞美,增强“我会跳得更远”的信心,锻炼跳跃能力。
      通过教学目标书写的改进,使我对教学能正确有效地把握,使学生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既掌握正确的技能技巧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
      4 由“统一化”向“个性化”转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改进教育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而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与成绩不良的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是要求教师认真的重视对待学生差异。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身体情况等,尽量收集学生的各方面资料,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校从96年办学起每年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机能、形态、素质全面测试,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记录成长的“档案表”这份“档案表”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如:在二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根据学生能力分别划出三个区域(不同颜色)运用换取不同颜色的小短带进行个性化教学。在跳短绳教学中,利用学校的四根塑胶跑道,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数量,学生根据能力选择站在那根跑道中进行练习,使教师非常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运用器材设计不同难度的场景,“滑滑梯”“跳水台”“过小河”等,并给不同难度场景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教师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又如在定时跑、耐久跑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中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每组有一位学生拿着秒表或学生自备电子表的形式进行练习,同学相互传递练习的情况,学生按预定的目标一一的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小 结
      新课程给我提供了发展、完善、提高自我的空间,使我在体育教学中寻找到了新的目标。我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使自己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丛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钟启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3]陆遵义       体育教学改革探索[M]    文化出版社 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