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实践中理解体育课程标准


一、更新教育观点是课改的先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教育观点是课改的先导。
通过培训和学习,使我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的转变
由注重“三基”向重视健康观念的转变。
过去的体育课注重“三基”,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体育意识的转变
由阶段体育的意识向终身体育的意识转变。
学校体育不再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门期和打基础的阶段,而不是终身体育的特点。人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自愿自主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
3、素质教育观的体现
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观。
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和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使每个学生能体难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再次,素质教育重视可接受性,更重视可发展性。
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更关注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可能性。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充分发挥课程的下述功能:
——学会学习。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并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生活条件以及今后不同的工作环境,自主选择学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体育手段,进行身体锻炼与身体娱乐。
  ——学会生存。强健的体魄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尤其是艰苦的环境)中独立生存。
  ——学会做人。在集体生活、学习中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等。
  二、实践操作中的体会
  从开学至今,将近半年的实践过程中我理论联系实际,将新思想、新观念运用到教学之中,并在教学之中不断完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去做的:
  (1)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
  例如在课程上想给每位学生一个器材,我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学生得到它,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例如一年级有位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差,特别是身体协调性很差,上跳绳课时,他不会跳绳,同学们都笑他,他自己也不愿意再练习跳绳了。针对这一点,我对他单独教学并树立他的自信心,他稍有一点进步我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同学知道他进步了,他能行。渐渐地,他对自己有了信心,他从一个都不会跳到会跳一个了,两个了……最后考试时,30’的短绳他可以跳20多个。他有这么大的进步,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同学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自己也增强了信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儿童。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1)转换角色,变“主宰”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力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实践一一思考一一创造一一学习的教学模式。“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
  如,在一年级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依次让学生模仿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动作,并分别说出感受,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从而归纳出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思考,很快找到了立定跳远的好方法,学习效果很好。
  (2)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需要创新性。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
  如,跳绳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一般跳绳技巧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除了这种方法,你们还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跳绳?”于是正、反跳……各种方法层出不穷。我又启发他们用绳来做游戏,学生通过尝试,创编出许多游戏方法,用绳来摆数宇,摆各种图形,用绳做起跳线,起跑线,将绳围成圈做游戏等许多游戏,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比老师想法还好,还丰富。
  以前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太小不适应创新,通过尝试,我发现他们的能力比我想象高得多,因此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3、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笔来说,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应当说实际上工不存在所谓“差生”,存在的只是单一、呆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如,一年级有位女生因病开学一个多月才来上学,由于比别人上学晚和同学不熟悉,很多运动能力不如别人,因此不愿意上体育课,不与同伴一起玩。针对这一点我尽量与她交心谈心,鼓励她与同伴一起,同时要求同学们都关心她,帮助她,渐渐地,她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活动了,性格也活泼开朗了。
4、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采取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全面评价:改变以往教学中主要是体育教师从外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的形式,我将5个学习领域制定了一个评价表。从各方面全面的评价学生,如表一:
(2)过程评价方式
开学不久,我就将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起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期末再进行一次测试,看看通过学习到底有没有有进步,进步多少,结果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只是进步的大小不同。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充分的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给学生以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中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曾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这几种议价方式综合起来,能全面、具体对学生进行评价,但也有它的弊端,即,这种评价方式增了体育教师的平时工作量的积累。如何制订一种既简便又科学科学的议价方式将有待于教学中去实践去摸索。

改革的脚步刚刚开始,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完善。我坚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将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