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专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对策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专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专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多年必须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了使课外体育活动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质量提供具体对策。 
  1 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但在现实中,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和实际情况仍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重智轻体”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被忽视或被挤掉,出现了以体育课代替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按体育法说起来重要、学校规则起来次要、具体执行起来可要可不要的现象,若将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予以剖析,即可归纳为如下特点: 
  1.1 单一性 
  首先表现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上项目单一,在“金牌”、“名次”战略的支配下,学校在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优势项目上,以争得奖牌或好的名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对那些没有希望夺得奖牌,却符合当代中专生生理、心理特点,并有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既不进行专门训练也不组织活动和比赛。第二是学校对课外体育指导的单一怀。目前很多中专学校只采取将体育老师分工专门指导工作,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受好、活动方式各有不同,教师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导致指导缺乏广泛性多样性,不能满足广大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项目的需要,不利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第三是中专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结构的单一性。中专学校中常常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和以专业为单位组织起来进行课外活动,多凭一时的兴趣、热情,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锻炼目的,因而难于经常持久,有时还会因一点小事(场地冲突),而发生冲突。在一些由体育协会来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又常因组织结构不完善、职责不分明,很不成熟,因此在实际执行中,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2 随意性 
  随意性体现在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具体实施中。一些中专学校,体育工作抓得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主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时甚至凭领导个人对体育的认识和爱好来左右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和重心。就因为一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认识不高,造成了学校体育经费缩减,体育器材减少,体育教师得不到重视。从调查情况来看,没有400M跑道田径场的学校为12.5%,没有体育馆的占41.6%;没有游泳池的占47.91%。工作条件差必然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中专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1.3 自发性 
  处在青春期的中专生在学校需要更多地参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很多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社交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常自发组织起来,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组织体育比赛。但学生的自发性,很易受情绪影响,不能持久。且涉及学生面窄,不适应全民健身的形势。 
  1.4 不协调性 
  不协调性即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协调性。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环节,应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而现阶段体育教材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践性,运动技术教学的教材在学校体育课中占主导地位。一个大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在走上岗位后,竞与体育告别,这不能不说与学校体育工作中忽视培养学生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有直接关系。对湖南省1200名在职工作的中专毕业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仅点20.13%,有41.18%的人认为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对工作后体育没有什么作用,体育锻炼处于盲目状态中。随着中专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新形势下,要求学生不但具有广搏的专业知识,也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掌握较多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而现阶段的中专学校很多学生只了解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一些简单的锻炼原则很难指导课余体育锻炼。因此课内与课外尚存一定的不协调性。 
  2 改变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对策 
  2.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中专学校己发展成熟,在教学方面要接近高校的教学水准,特别是体育教学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体育法的要求,根据各中专学校的具体情况,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广泛开展学生课外活动,促进《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把终身体育思想贯穿其中。主管领导,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要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统得过死,而要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各个学校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要把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体育宣传教育等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长。在内容上要贯彻健身内容,注重实用性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体育老师要定期培训,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学校体育部除了给学生当好技术教练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对搞好课外体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工作。 
  2.2 中专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模式的设想 
  课外体育活动的结构模式直接影响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开展效果,应建立一套能促进学生多参与、多样化、高水平高效率运作的机制。笔者根据多年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经验,借鉴国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作形式,从我国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出发,特设计一套适中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结构模式。即在学校体育部,下设学生体育部及若干单项协会,学生只要有一项爱好,便可自愿参加,协会干部由会员通过选举产生,在校体育部的领导下,在校学生工作部、学生会的监管下,体育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2.2.2 动转方式与职能作用

  校体育部在课外活动中的作用是制订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监督各单项协会对计划的实施,组织裁判员的考核与发证,负责单项运动协会组织建设的指导,举行讲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运动代表队的选拔,指导学生组织各种比赛,当好指导。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协同体育部组织辅导科干事,班主任。学生会干部负责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登记。在学校实施五日制,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增多情况下,让学生的体育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主,以家庭、社会体育为辅的一体化模式。 
  3 结束语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模式的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和的,有意识地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才会经常持久。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国学校体育,1995.5 
  2、黄光汉.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体育学刊,1996.2 
  3、王秉彝、罗曼菲.论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缓慢慢的原因与对策.体育科学,1996.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