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培养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体育学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重要基础学科。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所谓体育能力,是以人的身体体能和运动为基础,在独立从事体育活动时所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体育学习的能力、体育锻炼的能力。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观点,逐步扭转那种只要上好"两课两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帮助学生打好终身锻炼基础,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同其他学科一样,体育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一种认知过程。教师应明确,通过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怎样才能学好体育课教学要求规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认知的同时,应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动作配合能力,自我表现的能力等,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听取教师讲解后,能理解教学内容,并能正确的模仿练习,进而正确规范的完成教材规定的动作。体育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体育教学任务最基本的能力,是体育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上好体育课的意义,培养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塑造优美的形体,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步理解体育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课堂常规,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体育学习,并把这种学习变成自觉行为。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对一些难度一般的动作,教师在讲解示范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再有,在体育课上,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体育课的整各划一的教学方法,打破由教师一味"教",学生被动机械地"学"的模式,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讨论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相互借鉴,纠正和补充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和动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教师应下力气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锻炼的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二是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如以踢足球教学为例,如果教师没有踢足球的原理和科学方法讲清,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事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从事锻炼,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还必须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指对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如果对某种活动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习惯。许多男生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运动。他们在踢的过程中,也就是他们的爱好兴趣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在逐步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
学习体育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体育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