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吃新节


“吃新节”是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传统节日,苗族称为“努嘎西”(意为吃新米)或“努莫”(意为吃卯),日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过,谓“吃卯”;有的在农历七月、八月的“丑”、“亥”日过,谓“努嘎西”。“努莫”以孕穗的秧苞为祭品,“努嘎西”以新产香糯为祭品。

过节之前,姑娘们加紧绣制衣裙,小伙们修整和添置芦笙,男女老少都在为过节而忙碌。

“吃新节”一般要过三天。

苗族吃新节

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们穿上盛装,挑肩糯米饭、肉、鱼、鸡、鸭等礼品,赶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过节,主人以公鸡、鱼肉祭供祖先,主客饮酒庆贺。

次日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斗雀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已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还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优美的芦笙舞曲,浓装盛裹的姑娘们,随着芦笙的旋律在翩翩起舞;便装淡抹的妹仔后生,双双对对,三五成群,或在门边娓娓对唱,或在树林边飞歌斗趣,把苗家吃新的月夜变成歌舞的海洋。

苗族吃新节
(摄影:文龙)

第三天,太阳偏西的时候,酒意微醉的老年客人已经返家,而青年们还在芦笙场上欢跳,或在游方场上尽情对歌。天黑了,客人才恋恋不舍地向主人告别,主人也依依难离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到山坳草坪分手时,主人还一再用歌声挽留,客人们又引歌回敬……

苗族吃新节
(摄影:文龙)

“吃新”节规模较大的有雷山望丰乡的乌香、西江、响楼、郎德、凯里挂丁、开怀、凯堂、旁海、台江台拱、排羊等处,人数均达上万人。雷山千户苗寨西江每年过两次吃新节(一般苗寨只过一次),第一次“开秧门”满五十天后,稻谷抽穗,逢卯就过;第二次是在又过五十天后,谷穗快成熟时,也是逢卯日过,但这次较简单些。

苗族吃新节
(摄影:文龙)

台江县番召一带吃新节是在农历七月第一个“丑”日过的。节日这天,男妇老少带着节日酒菜,来到斗牛场、芦笙坪上参加活动,举行野餐,出嫁的女儿也要携女婿背孩子回来与亲人团聚。斗牛结束后,芦笙坪四周的山坡上、大路旁,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带来的米酒、鱼肉和糯米饭,有过往客人,不论认识与否,野餐的人们十分亲热地敬上一碗米酒,抓一团糯米饭或粽粑塞在客人手中,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秉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吃新节”是苗族重要的“娱神”节日,同时也是男女青年公开社交的大好时机。

“吃新”节规模较大的有雷山望丰乡的乌香、西江、响楼、郎德、凯里挂丁、开怀、凯堂、旁海、台江台拱、排羊等处,人数均达上万人。雷山千户苗寨西江每年过两次吃新节(一般苗寨只过一次),第一次“开秧门”满五十天后,稻谷抽穗,逢卯就过;第二次是在又过五十天后,谷穗快成熟时,也是逢卯日过,但这次较简单些。

台江县番召一带吃新节是在农历七月第一个“丑”日过的。节日这天,男妇老少带着节日酒菜,来到斗牛场、芦笙坪上参加活动,举行野餐,出嫁的女儿也要携女婿背孩子回来与亲人团聚。斗牛结束后,芦笙坪四周的山坡上、大路旁,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带来的米酒、鱼肉和糯米饭,有过往客人,不论认识与否,野餐的人们十分亲热地敬上一碗米酒,抓一团糯米饭或粽粑塞在客人手中,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秉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吃新节”是苗族重要的“娱神”节日,同时也是男女青年公开社交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