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日,惠来有“食七样菜”的习俗。即选用6种蔬菜同煮,然后用香菜叶将煮熟的6样菜包成菜卷吃。其风俗由来,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记录备考:当年女娲造万物,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初八为谷,初九为天,初十为地。初七为人日,必须吃用7种叶做成的饼,后来就改吃7种蔬菜。这种习俗延续至21世纪初。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买来7种不同的当令蔬菜混和在一起烹煮,惠来人给这种蔬菜煲起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七样菜”。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吃“七样菜”时,大人要教小孩子唱一首歌谣:“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吃了变红芽(面色红润),姿娘吃了如朵花。”葵潭人则吃“七样菜饭”。
“七样菜”中芥菜、厚合和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芥菜惠来人称“大菜”,这种菜是“七样菜”的首选,茎叶爽脆、可口,香味纯正,是平凡的农家菜。《礼记》载:“脍,春用芥。”其食用历史悠久,可见“七样菜”体现了一种远古的情怀。厚合,叶大如扇,茎硕汁多,一种从中原南移的粗生贱长的蔬菜,平时作为饲料,不能入肴,但在“七样菜”中却唱主角,这反映了先民对根和祖先的眷恋和叨念。萝卜又称菜头,上古叫芦葩,中古改称菜菔,“冬吃萝卜夏吃姜,医生无赚饿死妻”,是一种著名的药蔬,冬春食用,能清热降火,去痰化积。“七样羹”也包含着养生之道。除此3款,再随意选配4种。
这个节日,如果从人文意蕴的角度来探究,当是缘起于惠来先民对春、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恩。春天的惠来,“草芽菜甲一时生”,各类蔬菜一齐来参加春天的大联欢。用一个节日来表达对造化亘古的感念,正是惠来人优雅情怀的生动体现。如果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在新年伊始之际,设置这个蔬菜节也是十分合适的。新春的欢娱热闹接近尾声,几天来都是鱼肉油腻的佳肴美食,换换口味,来几碗清素的菜煲,中和肠胃,消积化食,非常必要。
惠来族群大多源于中原、福建,因战乱而南迁,这个食蔬的习俗可上溯至古昔,与内地深有渊源。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晋时,南人以七样菜为羹。”历经1700多年,连名字都没有变动,可见惠来文化确实固守和涵养着许多中原地区已经湮没了的文化信息,是古文明的活化石。宋苏东坡在《菜羹赋》中说:“汲幽泉以揉濯,持露叶与琼枝。”又在《后杞菊赋》中说:“春食七苗芽……庶几西河南阳之寿。”据周作人先生考证,日本古代把“春七草”(其中一为芥菜一为萝卜)称为“御形”(最好的菜式),实际上与“七样菜”是一致的,仅是叫法不同。西汉东方朔说:“北人春啖萝卜,谓之‘咬春’。”俗例这天要吃青菜5种,谓“五辛盘”。陈元春《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说:“春日,食芦菔、生菜,号春盘。”与惠来人的这个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