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各地民间习俗综述


雨生百谷,故曰“谷雨”。

谷雨日一般在农历三月中下旬即三月二十四日前后,公历则在四月二十日前后。斗指癸为谷雨,其时太阳处在黄经三十度位置。谷雨时节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管子》曰:“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群芳谱》则曰:“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雨为天地之合气,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开始上升并开始多雨,有时候还出现彩虹,蚊虫也陆续活跃起来。谷雨日俗称“萍日”,指的是谷雨这一天开始,水池里的浮萍也开始泛绿。《逸周书》有载“谷雨是日萍始生。”

但此时北方多数地区仍然少雨,经常处于干旱,因此谷雨节期间到处可见祈雨仪式。商代求雨祭祀由女巫主持,以曼妙舞蹈和动人歌唱,延请雨神、雨师普降甘霖。而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则常常是和风细雨的日子,且一般是白天晴朗而夜晚降雨,真正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

在杭州,俗语云:“谷雨三朝看牡丹”。因牡丹应谷雨节气而开花,因此牡丹又称作“谷雨花”。旧式江南一带,凡有牡丹花开之处,则士女游观,更有在夜间垂幕悬灯,进行宴饮赏花的,号曰“花会”、“牡丹会”。客家地区无种植牡丹,但谷雨时节到处山花烂漫,尤其是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仿如生命的火焰一般艳丽,故杜鹃花俗称“映山红”。

谷雨期间,客家人的农活比清明更为繁重。山区客家的早稻杂栽种务必赶在谷雨前后数日插秧完毕,且还得早晚顾及中稻禾秧的播种、管理,此外,还要抓紧时机,种植番薯(即红薯、地瓜)、黄豆、花生等农作物。客家地区关于谷雨节气的农谚也非常丰富,如“谷雨栽上番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谷雨下秧(按,特指中稻秧),大致无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过了谷雨种花生。”

在客家茶区、茶园,谷雨前后数日则是采撷、炒制谷雨茶最繁忙的季节。“谷雨谷雨,采茶对雨”,所以谷雨又名“茶节”。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按清明前后的“清明茶”即头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茶园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朱权在《茶谱》中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细嫩清香,品位最佳,因此谷雨品尝新茶便相沿成习。元代词人杨朝英《水仙子·自足》诗曰:“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描绘的正是传统农业社会农家自耕自足、恬淡自如的田园生活情景。

谷雨前后,客家地区正值繁忙的“莳田”(插秧)时节。旧时,客家人多以集体劳动方式,互帮互助完成早稻的栽种,因此形成独特的“莳田客”习俗。“莳田客”即农家请来帮助拔秧、莳田的客人。该民俗活动包括送莳田饭、请莳田酒、唱莳田歌等内容。

每年谷雨还是中华民族公祭文字始祖仓颉的日子。传说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便是“谷雨”的由来。千百年来,“清明祭黄帝,谷雨谒仓颉”成为一种民族传统。史载仓颉原姓候冈,名颉,生于陕西省白水县北塬乡杨武村,是轩辕黄帝的记史官员。史称其“龙颜四目,生有睿德”、“依类象形,首创文字”,开创了中国文明新的纪元。年年的仓颉公祭就在白水县城北三十五公里处的仓颉庙举行。

谷雨节另一普遍习俗是门贴“禁蝎符”治蝎。湖北《兴山县志》:“每岁三四月,里民……门首各贴符字,又纸糊船焚送于水,谓之‘化龙船’,可以收瘟摄毒。”与此近似,山西临汾一带风俗,“谷雨,画张天师符贴门,名‘禁蝎’。”旧时,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口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

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是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陕西凤翔的这幅神鸡图,是有关谷雨风俗的宝贵材料。

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道光年间《商河县志》记:二月二,“煎正月之糕食以祛虫,用杖击梁以避鼠,贴蝎符以辟蝎。谷雨日亦或禁蝎”。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闽西沙县夏茂一带妇女有“走谷雨”风俗。是日,青年妇女皆走亲串戚,不走亲戚的就到野外走两圈,然后回家。该习俗与正月十六“走百病”具有相同的民俗寓意,即通过象征性的户外活动,将可能藏于家中不祥、不吉之凶邪或虫疫、病毒等带到野外,以利于全家康健、吉祥如意。

谷雨期间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还要举行“爬坡节”。

爬坡节,苗语称“纪波”,是苗族青年男女们醉心向往翘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择偶恋爱的欢聚盛会。每当爬坡季节来临,青年男女们借赶集相遇机会,或由男方请求,或由女方邀请,决定某日在女方寨子某个地点举行爬坡。

爬坡节这天,山坡上汇集着数千人,坡上一圈圈,一丛丛的男女青年游方唱歌、吹笙、踩鼓、他们以此为媒介寻友觅伴追求知音,洋溢着节日欢乐的气氛。东道主的女郎们,准备丰盛的鱼肉和糯米饭,带上山去,一边款待后生们,一边互相对歌。在这当中,青年男女们互相物色对象,结成今后一双双的情侣,组成一个个幸福家庭。有些老妈妈们也出头露面帮助自己的女儿物色对象。到了夕阳西下,姑娘们邀请后生到寨里去继续谈情说爱,并再次设宴款待,情投意合的,即交换信物定婚。到了夜深,在女方寨子有亲友的,就到亲友家去投宿,没亲友的就由姑娘们母亲们分别请到家去过夜。

天快亮时,后生们起身回程,姑娘们将糯米饭送给意中人,并陪着送到半路,然后依依惜别。这种别具一格的爬坡节,再现了古老时代母系社会生活方式。因为当时婚姻的缔结居于主动地位的是妇女,而不是男子,这一习俗,就是母系氏族社会婚姻缔结的残留痕迹。

现在,苗族爬坡节增加了许多游艺、体育活动,如斗牛、斗雀、对歌、篮球、赛跑等。

每年谷雨还是中华民族公祭文字始祖仓颉的日子。传说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便是“谷雨”的由来。千百年来,“清明祭黄帝,谷雨谒仓颉”成为一种民族传统。史载仓颉原姓候冈,名颉,生于陕西省白水县北塬乡杨武村,是轩辕黄帝的记史官员。史称其“龙颜四目,生有睿德”、“依类象形,首创文字”,开创了中国文明新的纪元。年年的仓颉公祭就在白水县城北三十五公里处的仓颉庙举行。

谷雨节另一普遍习俗是门贴“禁蝎符”治蝎。湖北《兴山县志》:“每岁三四月,里民……门首各贴符字,又纸糊船焚送于水,谓之‘化龙船’,可以收瘟摄毒。”与此近似,山西临汾一带风俗,“谷雨,画张天师符贴门,名‘禁蝎’。”旧时,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口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

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是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陕西凤翔的这幅神鸡图,是有关谷雨风俗的宝贵材料。

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道光年间《商河县志》记:二月二,“煎正月之糕食以祛虫,用杖击梁以避鼠,贴蝎符以辟蝎。谷雨日亦或禁蝎”。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闽西沙县夏茂一带妇女有“走谷雨”风俗。是日,青年妇女皆走亲串戚,不走亲戚的就到野外走两圈,然后回家。该习俗与正月十六“走百病”具有相同的民俗寓意,即通过象征性的户外活动,将可能藏于家中不祥、不吉之凶邪或虫疫、病毒等带到野外,以利于全家康健、吉祥如意。

谷雨期间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还要举行“爬坡节”。

爬坡节,苗语称“纪波”,是苗族青年男女们醉心向往翘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择偶恋爱的欢聚盛会。每当爬坡季节来临,青年男女们借赶集相遇机会,或由男方请求,或由女方邀请,决定某日在女方寨子某个地点举行爬坡。

爬坡节这天,山坡上汇集着数千人,坡上一圈圈,一丛丛的男女青年游方唱歌、吹笙、踩鼓、他们以此为媒介寻友觅伴追求知音,洋溢着节日欢乐的气氛。东道主的女郎们,准备丰盛的鱼肉和糯米饭,带上山去,一边款待后生们,一边互相对歌。在这当中,青年男女们互相物色对象,结成今后一双双的情侣,组成一个个幸福家庭。有些老妈妈们也出头露面帮助自己的女儿物色对象。到了夕阳西下,姑娘们邀请后生到寨里去继续谈情说爱,并再次设宴款待,情投意合的,即交换信物定婚。到了夜深,在女方寨子有亲友的,就到亲友家去投宿,没亲友的就由姑娘们母亲们分别请到家去过夜。

天快亮时,后生们起身回程,姑娘们将糯米饭送给意中人,并陪着送到半路,然后依依惜别。这种别具一格的爬坡节,再现了古老时代母系社会生活方式。因为当时婚姻的缔结居于主动地位的是妇女,而不是男子,这一习俗,就是母系氏族社会婚姻缔结的残留痕迹。

现在,苗族爬坡节增加了许多游艺、体育活动,如斗牛、斗雀、对歌、篮球、赛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