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南国边陲湛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俗,既明显地受到中原民俗的影响,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
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
湛江人对春节时间的介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统称为春节期间或过年。故节前有“年晚”、“挨年”的叫法;节后有“年初几”、“年十几”的称谓。湛江人素有“未过正月十五都是年”之说,也就是说到了十六日才算春节结束,有的地方遇上十六是年例,年例大闹三天,春节时间的介定还要延长。此段期间都有特定的习俗和较固定的活动内容,有不少还相传至今。
年前三件事:送灶神 大扫尘 备年货
农历12月23日,旧俗叫送灶神日,这天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人们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民间传说灶君是个大老粗,怕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许他乱说,灶君升天后到大年初一清晨才回来。相传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祸,故湛江的农村至今仍很重视送灶神。
12月24日,大扫尘,家家户户搞清洁卫生。《吕氏春秋》有载:“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过春节的准备。“尘”和“陈”是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扫尘时,人们习惯备新扫把,打扫墙壁、屋顶的灰尘和蛛蜘网,通过扫尘,把疾病、晦气、祸害一齐扫出门外,干干净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扫尘和搞清洁,连续好几天,直至二十八,故民间又有“年二十八,洗邋遢”之说。人们除里外打扫外,还把家具、碗碟、床铺蚊帐洗涮一新,个人也通常在这段期间,洗头理发,添置新衣。
12月25日至除夕前,城里人开始忙于办年货,农村人则浸米舂粉,准备过年的食物。湛江农村兴包粽、做米乙、炸煎堆;城市则兴蒸年糕、炸角仔。粽以东海的大粽、米乙以雷州、遂溪的木叶夹最出名,主要是料馅足、可口,回味无穷。这些糕点,除自家吃外,大部分备作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这样准备,故东海岛有99条粽走亲戚,大家都回礼,最后回到家,还是99条粽的故事。
除夕三件事:贴春联 团年饭 守岁和压岁钱
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午后每家每户开始贴春联。春联又叫对联,古称“桃符”、“门贴”,已有2000多年历史。宋代文豪王安石名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新年贴春联风俗。春联用红纸写成,湛江也有人把贴春联叫“贴红”。春联的内容很广泛,但都离不开表示喜庆、吉祥和对未来期望、祈求。过去湛江居民最多用的一副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人的对联多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以往对联由善书者代写,收酬金而润笔,而今市面有统一印刷品出售,还有精美烫金新品种。贴春联的同时,湛江人还有贴门神、年画,倒贴“福”字的习俗。门神贴在两扇大门,传统都是历史上的一些显赫人物,威武有杀气,达辟邪挡灾,如唐代的魏征、尉迟恭;三国的关公、张飞。年画农村布置房厅用多,增添节日气氛。内容除福、禄、寿外,历史题材较多,古代四大美人,红楼梦、水浒人物最受欢迎。倒贴“福”字则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贴在墙壁、门楣、房门,表示“福气已到”。
除夕的“团年饭”,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远工作的人都尽力赶回来过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习俗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鼓(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湛江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团年饭时,遇上远行的人未归,则桌上摆未归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征团聚,以示怀念。若有新婚夫妇,也多摆一副碗筷,取来年添丁吉意。团年这顿饭,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丰盛有余有剩。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为了减少做年饭的劳累,近年湛江人在饭店酒楼吃团年饭,日益风行。较好的饭店,往往需要提前数月预订。不少人在席间,还注入新的内容,唱卡拉OK、打麻雀、照相留念,令团年饭多姿多彩。
守岁来源很早,唐杜甫诗中已提及:“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守岁,通常大人围坐畅谈,通霄不寐,取意对逝去的岁月眷念,对新的一年殷切期望,也表示精力充沛,龙马精神。《雷州府志》记载有清嘉庆年雷州守岁的习俗:“元日凤兴,焚香,烧爆竹,设‘清席’,祀香火神及祖先,曰‘供岁饭’。”所谓“凤兴”,就是午夜12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压岁钱,湛江俗称“穿衫带”,多数称“利是”,讨压岁钱称为“逗利是”。由长者给后辈,以儿童为主,未结婚的成人与儿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压岁钱意在镇压邪祟,希望小孩快高长大,聪明进步。“逗利是”是儿童最高兴的一项活动,可用压岁钱买零食或鞭炮,节俭懂事的小孩子,则储钱交学费。
守岁在湛江的一些农村尚流行,子时一到,便炮竹齐鸣。而今城市以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取代守岁,看完联欢节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新年开年 弹赤口 人日
正月初一是新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人小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见面多道“恭喜发财”,互相祝福拜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但湛江人却把这一天,引申为一年。时时处处小心、图吉利、忌丑话、避错事。偶然说半句不吉利的话,也立即补上几句补救:“逢凶化吉”、“丑事不灵,好事灵”;不小心摔破一个碗碟,马上连声挡驾:“落地开花”、“花开富贵”。
初一的开门,农村看得很隆重。一清早,敬香祖先,给长命灯添油,便烧鞭炮开门。意开门红、吉星高照、五福临门。这一天,农村还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素。近年来,城市人大年初一兴到酒楼饮早茶,互相拜年,茶后逛街、游公园、看舞狮,节日的活动不断创新。
年初二称之开年,全家人吃完开年饭,则标志开年了。随后,人们便带上礼物,携儿带女串亲访友,你来我往,城乡到处是人群。湛江的习惯,年初二多数是回外家,女婿拜见岳父岳母。
年初三,广东多数地方叫“穷鬼日”,人们清晨烧炮竹送穷鬼。湛江人偏重祛除“赤口白舌”毒咒。过去未禁炮,城市和农村一样,天未见亮,就燃放鞭炮,并加点盐,让其弹掉。“盐”与“言”同音,即把是非流言除掉,俗称“弹赤口”,这个习俗湛江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进行。
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传统从年初一到年初十,都有特定的生日,依次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兵、十贼”。人类共同生日,人类共同庆祝,通常象除夕一样,铴鸡杀鸭,合家吃大餐。过去有吃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旧例,因太繁杂,今都改为大鱼大肉,若天气稍冷,有的家庭还打边炉开餐。
元霄吊灯年例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元夕”,因为正月十五晚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所以古往今来元宵节都十分隆重,俗话“正月十五闹元霄”足见其热闹非凡。元宵节源于西汉,已有2000年历史。湛江地区的闹元霄,《遂溪县志》这样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火,打秋千,猜灯谜,士庶欢游达旦,曰庆元霄”。可见元霄的活动很丰富。湛江以吴川梅录的庆元霄规模最大,其活动内容包括:游神、开灯、舞龙舞狮、放烟花、过花轿、爬花塔、看泥塑、游飘色、演大戏等。还搞巡游,游行队伍数里之长,所到之处,人山人海。吴川元霄活动中的花轿、泥塑、飘色被称为“元霄三绝”,在中外享有极高声誉。
元霄节通常家家户户吃元霄。元霄,湛江人叫汤圆,用糯米粉裹糖馅做成。馅有花生、芝麻、椰丝等,美味可口。元霄是圆的,表示全家团圆;糖水甜馅,表示好日子越过越甜。
雷州、湛江郊区的农村,元霄节还盛行一种入社分猪肉活动,由村中长老召集各户主,抓阉产生“社头”若干名,组织各户登记入社。根据入社份数多少,买回生猪,把宰成的“刀肉”以及猪头、猪脚、猪下水,全部放入大锅煮熟,捞起抬到庙中拜祭后,按份数分“社肉”,连同“社饭”带回家中,不可复火,全家齐食,家中的六畜也要喂些。相传,吃了“社饭”、“社肉”的人畜兴旺。
春节活动中,湛江农村还盛行旧例“吊灯”习俗。凡添男丁者,次年春节期间,在本村祠堂、庙宇、土地神前搭灯棚,进行吊挂各种花灯,故称“吊灯”。传统解释是向老祖宗禀报氏族增了一员,通俗说法是“报户口”,日后上族谱。即使出外做工定居城市,也要遵守此例。一般从初十至十二开始吊灯,一直吊到正月十五。吊灯时,请来亲戚朋友,摆上几台乃至十数台,饮宴庆贺一番。宾客也少不了要给新生婴儿送“红包”和礼品。大的乡村几乎年年都有吊灯,几百号人家,总有人生男,故此风俗经久不衰。
春节期间,湛江地还有一项很特殊,极富民间色彩的习俗,做年例。年例的日期各村不同,但大多数选在正月,如吴川有的年例是正月初八,有的与元霄节结合一齐搞。近年来,年例成了农村最盛大的民间节日。由于年例是以村为活动单位,不带宗族、姓氏色彩,场面相当热闹。年例期间,不仅亲朋好友来相聚,沾亲带故者也可来热闹,甚至非亲非故者也受到热烈欢迎。做年例,来客越多越光彩,面子越大。很多地方春节期间花钱,年例占了八成。外出做工的人,春节那天可以不回家,但做年例非回不可,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
年例为期三天,第一天,叫做“起年例”,干塘捉鱼,杀猪分肉,出嫁女回娘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村中搭台做大戏;第二天叫“正年例”,清晨开始,客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主人备足饭菜轮番开席招待客人,晚上看演出,有粤剧、杂技、歌舞、木偶戏等;第三天叫“年例尾”,客人吃完早饭,陆续散去,年例宣告结束。年例时,各村还集资兴办各种庆祝活动,使节日的项目丰富多彩,一般表演艺术有舞龙舞狮、做大戏、锣鼓班、八音班;造型艺术有飘色、泥塑、牌楼、灯饰;体育项目有篮球赛、武术、拔河,把年例办成农村的文化节、欢乐节,使年例不断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湛江的旧俗,称正月十六为“完灯”,人们把春节期间游神时抬出来的菩萨,举行拜祭仪式,恭敬地送回庙宇神台,便宣告春节降下帐幕。
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繁缛的年俗进行了革新,趋向简化,如上茶楼吃团年饭,打电话、发信息拜年,外出旅游度岁,成了春节的新热点,也为传统的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