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户县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是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春节欢庆形式。每年从春节开始,蒋村正月民俗活动要历时一月之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的活动形式有社火、春官、歪官、蛮鼓、板对等。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形成于清代康熙初年。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如蛮鼓是古代战鼓在民俗活动中的遗存;春官有始自周代的迎春习俗的烙印;歪官有唐代参军戏的结构和表现特点;社火是始于先秦盛于唐宋的古老民俗活动形式;板对则是产生于明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是我国古代民俗活动的集大成者和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蒋村正月民俗活动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蒋村堡共有700余户,3000多口人。过去分为四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也有叫做四社的(东社、西社、南社、北社)。

农历正月初五以后,有传统的打锣鼓习惯。东门和西门对垒,南门和北门对垒。但四门上下不能同时对垒,究竟那一年东西门对垒,那一年南北门对垒,没有一定。锣鼓打到元宵节前,便转入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

打锣鼓

相传在清朝康熙时代,蒋村武将出身的张起凤,参加征南战役,带回来一种锣鼓曲调,名叫“蛮鼓”,也叫“催战鼓”。于是就在蒋村流传下来。

蒋村每街每巷都有一套锣鼓。一到春节,为了增强欢庆气氛,点缀节日盛况,总是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鞭炮震耳欲聋,春联处处触目。即使东西南北都不对垒,也要在自已街道敲一敲。300多年来,打锣鼓的习俗,世世相传,代代沿袭。

正月初五以后进入打锣鼓阶段,其规律是东门开始,西门应战,最后西门收尾;西门开始,东门应战,最后东门收尾。你来我往,反复数次。如果一方去了一次,对方好半天甚至一天不来,这一方不能再去,不然即“犯规”;对方永不来,“战役”也就结束了。南北门同样遵循此规律。

蛮鼓敲起来,曲调的环套倒很单纯,但不论三个五个或者十个八个鼓(青年小伙子每人架一个),敲起来整齐一致,好像一个鼓的声音。鼓在中心,铙锣围在外圈,阵势摆好后,越敲越紧,紧到极点,突然一声双槌,来了急转弯,犹如惊涛骇浪突然滚跌悬崖急剧下泻,形成千尺瀑布,骤注深渊。接着又渐渐的慢了下来,算是一盘完了,随之再重复下一轮竞赛。

打过两三天以后,用牲口车拉上大堂鼓以备声势,企图压倒对方;而对方也不甘示弱,为了助威增彩,再配合上军号和喇叭。这时候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为了争占上风,不分昼夜,连续鏖战。

有了堂鼓、军号、喇叭,还嫌声势不够大,于是板对子、灯对子、旌旗、灯笼都展示出来。一方行动,对方同时并举。兹分述如下:板对子、灯对子、旌旗、灯笼系。

1、板对子

木板制作,高两米,宽二十至三十厘米,上顶画虎头,下端画莲花,两边画图案。中心红色,表面涂以桐油,用铅粉书写对子,回来后擦掉,下次另写,一副对联不能重复。初开始,围绕着欢度春节、友谊竞赛,接着逐渐转向争上风,文字充满着抬高自己压倒对方的内容,再进一步变成了互相揶揄、不乏奚落、诙谱风趣的内容。一副不行,两副三副甚至四副。制作来不及,就在外村借。真是文字酣战、琳琅满目,识者无不称赞叫绝。

写作板对子,东门以才占八斗的温靖华为首,西门以学高五车的杨炳田夺魁,南门以写作俱佳的温应春列甲,北门以学识渊博的展舒翼占鳌。

兹将某年东西门对联列举几例:

东门挑战

西湖泛舟观美景

东鲁圣教化吐蕃

西门回敬

刘玄德招赘东吴国太称意甘露寺

贾似道泛舟西湖慧娘钟情裴瑞卿

东门再战

丁山征西域战功卓著

平王都东洛文治显赫

西门回敬

仁贵征东丁山征西真是逆子不孝

武王都镐宜臼(周平王) 都洛太觉后辈无能

东门有一副:

秉性不足田产契约藏何处

双鞍可骑对踩脚镫总由人

(注: 杨炳田乳名双安。杨曾丢失契约。秉(炳)、鞍(安),双关)

西门回敬一副:

为富不仁终落罪魁祸首

破镜难园半照路柳墙花

注: 温靖华乳名富魁。上联取溫乳名,下联镜花(靖华)双关。

2、灯对子

用木条制成方框,高二米,宽三十厘米,正面用红纸写对子糊上,两侧和后面糊白纸,中间点蜡烛; 再配备一个摺扇形横额,中间点蜡烛,下装长柄以便手举。其规则是每晚换一次,不象板对子要回回换,而且只用于晚上。灯对子内容,也多在抬高自己压倒对方上着力。记得某年西门灯对子是这样:

徐福往求仙东岛已成殖民地

尚香来出嫁西蜀喜添自由花

3、旌旗

东西南北四门上,各有十至二十面旗,旗为三角形,白布心子,蓝火焰边子,旗上面有典故。东西南北都不相同: 总的来说还是抬高自己,压倒对方,如:东门旗上面的是《薛丁山征西》、《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的故事; 西门旗上面的是《刘备东吴招亲》、《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南门旗上面的起《霍去病赶鞑子)、《罗通扫北) 的故事;北门旗上面的是《马授征交趾》、《诸葛亮征南蛮七擒孟获》的故事。

4、灯笼

晚上打锣鼓有板对子,必须点上金瓜灯笼走在前面,一来为了照明板对上的字,二来灯火辉煌,信增色彩。

躟场子

蛮鼓打到元霄前停止,接着进入躟场子阶段。对垒双方仍旧一来一往,只是不再敲蛮鼓而改敲和平友好的“十样景”了。不对垒的双方,则各帮其友好团体共同躟场。板对、旌旗,坚持到底。对联内容,则针对不阶段的节目,作出相应变化,文字方面,不再揶揄奚落,不过是夺耀自己,以壮声势。

报歪官 出歪官

正月十五、六,场子躟好了。接着是放报马,报歪官,意思是上级任命了歪官(泛指三军统帅),由群众扮演特派“部队”,赠送报单和任命状。当天下午,旌旗前导,板对后随,对垒的一方和帮助的一方,套上大车十余辆,拉上锣鼓,前呼后拥,从头至尾打着十几副巨幅标语;报歪官的“部队”一律骑马,全部仪仗长达五百米以上。到达歪官府贴上报单,送上任命状,返回公署。双方同样。

报过官,当晚出歪官。歪官是由群众中选举的有威信有口才的人来担任。过去歪官骑牛,后来改为骑马,全部随从卫士也都骑马。板对、灯对、锣鼓、仪仗,围绕前后。对垒一方和帮助者一方,灯笼火炬,数以千计,游行队伍,迤逦前进,真是万家灯火、不夜春光。

到达每一十字口,歪官队伍都要停下来,歪官要询问当前的一些情况(回答的人是在自己一方提前培训好的);在友好的地区,用奖励表扬的方式。在对方地区,就严一些,回答的人(也是自己一方提前培训好的)故意把情况汇报得差,以引起歪官的批评教育,其出发点不外乎抬高自己压倒对方。但在内容上总是围绕着二十二、二十三如来佛盛会(东门外一古佛寺叫永宁寺,据说原塑有如来佛像。正月二十二、三有传统庙会,此后节目都是围绕庙会而闹) 的范围。在村内游行一周,返回公署,双方同样。当晚歪官即宣告退职。

高照

高照是伐一株直径20厘米以上,高20米的杨树,最上端用人造柳絮装饰起来,下边是个方斗子,上口径120厘米,下口径90厘米,书写“风调雨顺”四个大字(每面一个字)。再下边是个大方斗子,上口径200厘米,下口径160厘米,书写“国泰民安”四个大字(每面一个字)。两层斗子,四角都插上各色彩旗,缀上纸花; 大斗下面挂一面牌,长160厘米,宽140厘米,画上龙和虎(西、南门画龙,东、北门画虎)。

高照做好后,二十多人抬起来,在村内游行,仍旧佐以旌旗、锣鼓、板对。游行结束,出东门,按照划定的原始路线抬到永宁寺。东西门对垒,西门栽上首(西边),东门栽在下首(东边) ;南北门对垒,南门栽在上首,北门栽在下首。

报春官

正月十八、九,上午放报马三趟,下午报春官。春官也是由群众选出的有威望、有地位的人担任。其仪式程序和报歪官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报歪官是“部队”,报春官是由群众扮演的文职官员,而且春官就职时间长,行走仪仗局面也复杂。

为什么要报“春官”呢? 据说明、清官制称吏部尚书为天官,户部尚书为地官,礼部尚书为春官,兵部尚书为夏官,刑部尚书为秋官,工部尚书为冬官。故礼部尚书,代表春之来临,万事如意。

春官就职后,设立公署办公,旌旗伞扇、全副执事、全部仪仗居然一品大员。春官的主要任务是祭风,求风神保佑,三天之内,一丝风都不要刮,否则给高照、亭子、社火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祭风完毕,在永宁寺前的临时行署休息用茶,然后上轿返回公署。

报春官同样是双方对垒的形式。

亭子

亭子是先做一个正方形每面4米的架子,用6米多长的圆木四根,扎在架子四角上,再接4个六米多长的圆木,再接4条丈四椽,已经有15米高了,再用竹竿扎顶子,出扬角,就超过15米了。里边分三层,上层坐玉皇,中层福禄寿三星,下层八仙。外围彩绸围绕,花镜高悬。四角用鳔粘着青器(洋盘、碟子、碗、酒盅) 倒悬垂下,长达3米以上。顶上系八条大绳,四而八方拽住,防止抬时发生倾倒现象。

亭子重量估计在6000斤左右,因为太高,上面过重,须在底层再压一个碾盘子镇住,总计约有8000斤。抬的时候,每面8个大炮杆,共是32个大炮杆,每个大炮杆两个杠子四个人,总计128个人,每人负担重量约60斤。

社火

对垒的两个门上,在正月二十二、三两天,都扮抬社火。双方都在外地聘请高手技师,租赁上等芯子,争奇斗胜、层出不穷。双方社火队伍连同前后旗帜、锣鼓、报马、对子、巨幅标语……接连起来长达数公里之遥。出东门按照原始路线,经过永宁寺前,徐徐西行,进北门回村。杆高城门出不去、进不来,在东北城门道各掘一个漫道,其深度以杆能通过为原则。抬出村、抬回村,约需四小时以上。

永宁寺前的两边,东西搭上两个高台棚。双方春官各在自己一方的高台棚上,陈设座位,观赏社火,并摆设糖果钞票,赏赐给扮演社火的小孩和抬社火、抬亭子以及全部游行服务人员,光麻糖一天就需3000多条。

数天之内,东至西安、咸阳,西至眉县、岐山,南至深山,北至兴平、武功,前来看社火、看亭子、看春官、看高照的,每天都有十万之众,如此难逢之况,皆愿一睹为快。

谢神

正月二十四、五,社火结束,对垒双方各写一台大戏,在永宁寺前对台演出,酬谢“诸神”的保佑。双方春官,临场观赏,演戏结束,春官宜告退职。

结束

由正月二十六日起,进入结束阶段。亭子就地拆卸,高照放倒招回,设备亦随之清理,一切机构陆续撤销。

从开始到结束前后20多天,经济开支(粮食、烟酒、糖果、鞭炮、纸张、成立大灶、请客送礼、外村工资等),数字庞大,项目繁多,故专设会计出纳,一开始先在杂货铺内赊欠挂帐,结束后按地亩平均分摊,统筹归还。

报春官

正月十八、九,上午放报马三趟,下午报春官。春官也是由群众选出的有威望、有地位的人担任。其仪式程序和报歪官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报歪官是“部队”,报春官是由群众扮演的文职官员,而且春官就职时间长,行走仪仗局面也复杂。

为什么要报“春官”呢? 据说明、清官制称吏部尚书为天官,户部尚书为地官,礼部尚书为春官,兵部尚书为夏官,刑部尚书为秋官,工部尚书为冬官。故礼部尚书,代表春之来临,万事如意。

春官就职后,设立公署办公,旌旗伞扇、全副执事、全部仪仗居然一品大员。春官的主要任务是祭风,求风神保佑,三天之内,一丝风都不要刮,否则给高照、亭子、社火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祭风完毕,在永宁寺前的临时行署休息用茶,然后上轿返回公署。

报春官同样是双方对垒的形式。

亭子

亭子是先做一个正方形每面4米的架子,用6米多长的圆木四根,扎在架子四角上,再接4个六米多长的圆木,再接4条丈四椽,已经有15米高了,再用竹竿扎顶子,出扬角,就超过15米了。里边分三层,上层坐玉皇,中层福禄寿三星,下层八仙。外围彩绸围绕,花镜高悬。四角用鳔粘着青器(洋盘、碟子、碗、酒盅) 倒悬垂下,长达3米以上。顶上系八条大绳,四而八方拽住,防止抬时发生倾倒现象。

亭子重量估计在6000斤左右,因为太高,上面过重,须在底层再压一个碾盘子镇住,总计约有8000斤。抬的时候,每面8个大炮杆,共是32个大炮杆,每个大炮杆两个杠子四个人,总计128个人,每人负担重量约60斤。

社火

对垒的两个门上,在正月二十二、三两天,都扮抬社火。双方都在外地聘请高手技师,租赁上等芯子,争奇斗胜、层出不穷。双方社火队伍连同前后旗帜、锣鼓、报马、对子、巨幅标语……接连起来长达数公里之遥。出东门按照原始路线,经过永宁寺前,徐徐西行,进北门回村。杆高城门出不去、进不来,在东北城门道各掘一个漫道,其深度以杆能通过为原则。抬出村、抬回村,约需四小时以上。

永宁寺前的两边,东西搭上两个高台棚。双方春官各在自己一方的高台棚上,陈设座位,观赏社火,并摆设糖果钞票,赏赐给扮演社火的小孩和抬社火、抬亭子以及全部游行服务人员,光麻糖一天就需3000多条。

数天之内,东至西安、咸阳,西至眉县、岐山,南至深山,北至兴平、武功,前来看社火、看亭子、看春官、看高照的,每天都有十万之众,如此难逢之况,皆愿一睹为快。

谢神

正月二十四、五,社火结束,对垒双方各写一台大戏,在永宁寺前对台演出,酬谢“诸神”的保佑。双方春官,临场观赏,演戏结束,春官宜告退职。

结束

由正月二十六日起,进入结束阶段。亭子就地拆卸,高照放倒招回,设备亦随之清理,一切机构陆续撤销。

从开始到结束前后20多天,经济开支(粮食、烟酒、糖果、鞭炮、纸张、成立大灶、请客送礼、外村工资等),数字庞大,项目繁多,故专设会计出纳,一开始先在杂货铺内赊欠挂帐,结束后按地亩平均分摊,统筹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