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农历表上,有闰年和闰月两种说法。通常我们都说一年有365天,其实准确的讲一年有365.2422天,与实际相差了0.2422天,而四年之后这些差值刚好构成一天,也就是说四年之后的第四年有366天,于是古人就规定了这一年为闰年了。而闰月是因为每一个闰年都会多出一天,而当积累到多出一个月的时候这一年就有13个月,我们就称这一年为闰月年。
总结,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天。
按阳历计算,每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按阴历计算,每年为354天或者355天,大体上说按阳历计算,每年为365天或366天,这样,每年阳历与阴历二者之间相差约10天多一点,这样每隔三年,阴历就多出了约30天,即一个月,这一年就成了13个月,即闰月。闰月的年份全年为384天或385天。
而闰年时,全年为366天。闰年时阳历的全天数多了一天,这一天就放进了二月,二月份就成了29天,即这一年为闰年,因此古人云: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三十一天定不差,四、六、九、冬(十一月)三十日,唯有二月二十八,闰年时为29天。
闰年不闰年决定于年号是否能除尽4或400,即年号除以4或400,凡能除尽者就为闰年,凡除不尽者就不为闰年,比如2012年除以4,能除尽则为闰年,往下到2016年仍然为闰年,依次类推,其原因是按阳历计算每一年的零头即5小时48分46秒,4倍的它就成为一天,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况。
在农历闰月的年份,虽然时间上多了一个月,但二十四节气仍然适合,分秒不差,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其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即位置关系而决定的。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闰几月。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落在了农历的七月三十,那么在八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