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民间诞生礼俗


徐州丰县民间诞生礼俗是指从新生命的孕育、诞生,至新生儿满月期间的礼仪和风俗,包括催生、采生、送粥米、住满月等诸多环节,以庆贺新生儿的诞生为载体,融入了民俗、艺术、宗教等文化内容,形成民间传统的文化空间,体现出的则是对延续后代的关注和对妇女儿童的爱护。名称虽与毗邻地区大致相同,但其具体内容却凸显丰县地域特征。

1、催生

孕妇在临产前十天左右,其母亲带着红糖、鸡蛋前去看望,称为催生。看过之后,孕妇一般不再回娘家,如果回娘家,也不在娘家过夜。

2、采生

婴儿出生后,第一个见到婴儿的人(接生、陪护者除外)称采生人。为求婴儿前程似锦、长相俊美、有出息,多请村中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或长相漂亮、儿女双全的人到家中采生。产妇喝用五样树枝和红糖熬制的茶水,民间相传喝后可防叉奶。

3、报喜

生育的头胎孩子,男婴六天,女婴四天,即确定送粥米的日期,一般为男婴出生后的第12天,女婴第9天,如遇农历初一、十五则提前或推延。派人带着拜匣,内装书本或花(装书本表示生的是男婴,装花则表示生的是女婴)及10个红鸡蛋(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外用黄包袱包裹,到婴儿的姥姥家报喜,姥姥家返回9个白鸡蛋和两包红糖,叫做“十去九来”。向其他亲戚家报喜则只带红鸡蛋。

4、送粥米

亦称送祝米、汤饼会。在确定的日期,家门上方挂上红纸,亲戚带着礼品前来祝贺。礼品多为红糖、鸡蛋、小米(或大米、小麦)、焦饼(带芝麻的干烙馍)等,用箢子盛放,上面用红布蒙盖,礼品数量因亲戚关系远近而不一。婴儿的姥姥不仅置办的糖米、鸡蛋要多,还要为婴儿操办大襟棉袄、连脚蹬棉裤、虎头鞋、虎头帽、风衣、包、被等。给男婴送祝米,婴儿的姑母做一件棉袄和一双虎头鞋,棉袄名为红袄绿大襟,含义给娘家留条根;婴儿的姨母为其买一双袜子,妗子做一条露裆棉裤,称作“姑娘的鞋,姨娘的袜,妗子做条柯柯杈”。

5、起乳名

头胎婴儿在送粥米之前,多由爷爷、奶奶在堂屋里给起乳名,或请有学问的邻居起名。男婴的乳名一般紧随社会形势、岁时节令,或与家中的农具、畜禽、物品相关,多为单字且寓意平安、富贵、兴旺、发家,但必须避开族中长辈名字中的字。次生及以后的男婴一般不再慎重起名,呼之为小二、小三,或随其兄称作二×、三×。为女婴起名多带花、草或呼之大妮、二臭。有女无子祈求生子传代者,女婴名中常带改、变、婷、娣 、焕等字。生子晚,或头生婴儿夭折者,在给婴儿起名时故意起贱名,民间相传孩子起贱名好拉巴(抚养)。

6、满

婴儿满月前几天,由外爷爷(外祖父)接到姥姥家过满月,离家前在鼻梁上用锅灰抹一道黑。满月后由爷爷接回家,姥姥家用梳妆粉在鼻梁上抹一道白,俗称“黑狗去、白狗来”, “外爷爷接、爷爷请,孩子活到九十九”。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流行在婴儿鼻梁上抹一道白,回家时姥姥家给一只白山羊,抹一道黑,则给一头黑猪。产妇在满月之日晚上,喝用益母草和红糖熬制的茶水,并卧床发汗,至此生育期结束。

禁忌与信仰

孕妇忌食兔子肉,相传吃了兔子肉婴儿嘴豁;孕妇忌食驴肉,说吃了驴肉婴儿长相难看。孕妇在父母、公婆去世后不参与入殓仪礼及不守灵;在婚嫁礼俗中属新娘上轿、下轿、拜堂、坐帐时的禁忌围观人之列。

婴儿住满月的接送途中,身旁置放一朝阳生长的桃树枝条,或手腕上佩戴桃木刻成的刀、剑、锏,因民间有“桃木锏,桃木剑,恶鬼邪气不敢犯;桃木剑,桃木刀,恶鬼邪气自行消;桃木刀,桃木锏,恶鬼邪气干瞪眼”之说。亦有的将黑狗牙打洞或用桃核雕刻成篮子、小船等穿绳戴在手腕上,以避邪气保平安。

徐州丰县民间诞生礼俗具有规范有序的礼仪形式,县内虽有“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之说,但其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都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陋习逐步被抛弃,糟粕不断被剔除,继之融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主要礼仪在传承延续中增加了鲜活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