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冯氏“六相”


宰相“一人之下,万人、百官之上”,负辅佐君王总理政务之责。当然,各个朝代对于宰相的称谓并不统一: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录尚书事、侍中、中书令、仆射、同平章事等等。河北省冀州市冯氏家族中,曾有6人位列宰相。且6人任宰相出现在100多年、5代内。

冯素弗,是冯氏家族中第一位宰相,生年不详,卒于415年。他是北燕天王皇帝冯跋的大弟弟。自幼慷慨、豪气大志,心胸坦荡,不拘小节,广交豪杰,志存高远。史书载:他“惟交结时豪为务,不以产业经怀”“使当世侠士莫不归之”,许多名人投其下。他岳父南宫令与他见面谈话后说:“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之晚也。”“遂以女妻之”。他帮助其兄称帝,《晋书》曰:“跋之伪业,素弗所建也。”

他胸怀广阔,以德报怨,大局为重,具有为相的雅量和心胸,“有宰衡之度”。他任宰相前,曾向尚书左丞韩业的女儿求婚,遭拒。任宰相后,不但不报复,反而“待业弥厚”。他在位时,通情达理,严于律己,“谦虚恭慎,非礼不动”“车服屋宇,务于节俭,修己率下,百僚惮之”,礼贤敬士,举荐人才,整肃吏治,劝民农桑,被人称道。

冯熙(438---495),字晋昌。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孙子,著名的北魏文明太后冯太后的哥哥。生于长安。

他的父亲冯郎因连做被杀后,留下两个孩子---冯熙与冯太后。冯太后成了魏文成帝的皇后后,“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魏孝文帝以“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冯熙素好弓马,有勇力。他虽位高权重,但“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建塔寺,兴佛学,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他“取人子女为奴婢,有容色者幸为妾,……号为贪纵。”

他有8女,其中,2为后,6为左昭仪或妃。太和十九年(495年),卒于代(今大同市)。

他去世后,“高祖乃服衰送临墓所,亲作誌铭。”

冯诞(467---495)和冯修,是亲兄弟俩,冯熙之子,冯太后之侄。俩人均从小被冯太后引入宫中,享受皇室贵族教育。

冯诞是冯熙长子,字思政。“性淳笃”,与孝文帝同岁,幼时在禁中,给孝文帝做伴读。长大后,孝文帝与冯诞有深情厚谊,把冯诞作为心腹挚友,“宠诞,每与诞同舆而载,同案而食,同席而卧”。冯诞在南征时死后,孝文帝“哀不自胜”,亲自为其作碑文和挽歌,“词皆穷美尽哀,使过其厚”。孝文帝还把自己的妹妹乐安公主嫁给了冯诞。冯诞身为驸马,官至侍中。但冯诞“不能习读经史,并无学术”,政治上无太大作为。

冯修是冯熙的次子,字宝业。性格、品性与哥哥冯诞有天壤之别:性浮躁好胜。官至侍中、尚书。太和十八年(494年),修欲害兄诞,被发觉,免官为庶人。

冯子琮(?---571),北燕皇帝冯跋的曾孙。冯子琮“性聪敏,涉猎书传”,饱读诗书。他没能幸运地得到冯太后的帮助,但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又加上娶胡皇后的妹妹为妻,官至尚书、左仆射。一次,昭帝到库房检查账务,子琮不看账册而口述,竟逐项清楚无遗漏,帝大喜。在为少帝建造大明宫时,齐世祖责怪宫殿简陋,子琮进言应节俭,得到世祖嘉奖,显示了子琮直言进谏、忠心为主、正直敦厚的品行。可惜,其妻“恃宠放纵”,收受贿赂,为跑官买官者疏通门路,使子琮也受讥讽。武平二年(571年),子琮因斩杀佞臣和世开,被胡太后下令绞死。

冯元常是冯子琮的曾孙。冯元常,在则天时(690—692年间)官广州都督。《旧唐书.良吏传》载,他“清鉴有理识,为高宗之所赏尝”“屡有政绩”。

冯元常曾受命,“喻以恩信”破“剑南贼”,解救“居人”;率士卒,将杀朝廷派官、攻陷州县的安南叛乱者,“诛其魁”,“其党多相归降”。

《新唐书》载,冯元常闺门“雍睦,有礼法。”“旌其家,署‘忠臣之门’。天下高其节,凡名族皆愿通婚。”

冯元常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史、尚书左丞、陇州刺史、眉州刺史,最后为广州都督。被“酷吏周兴所陷,下狱,死。”